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汽车

国家为什么要大力支持萝卜快跑?

2024-08-04汽车

人类社会之所以能组织起来,关键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生产,二是分配,所谓的经济、政治、传统、文化,核心都是围绕这两个方面展开。

大家可能比较关注生产,实际分配问题一样重要,咱们聊聊这个话题,聊完大家也就知道了,很多政策本质都是为了实现财富的再分配。

咱们假设有一个1000人的小团体,为了简化模型,先把组织者排除在外,官吏,大地主,大富豪什么的,他们在历史上虽然有名有姓,看起来是主角,实际消耗不了多少资源,能决定社会变迁的还是占人口大多数的老百姓。

最好的组织形式就是按劳分配,大家一起参与生产,一手干活,一手拿钱,相对比较公平,大家都没什么意见。

典型的就是农业社会,农民可以自给自足,一年收2000斤粮食,自己留1000斤,剩下的上交供养国家机器,苦是苦了点,不过至少保证正常年景饿不死,分配问题相对简单。

工业社会早期也还可以,农业生产力提高,只需要500个农民种地,剩下的500个转行当了工人,「工资」实现了财富分配。

早先工人比较苦,工资刚够温饱,不过后来资本家发现靠自己消耗不了那么多工业品,所以加大分配力度,比如福特就比较重视工人福利,提高工资,让工人不仅能吃饱穿暖,还能买得起他们自己生产的汽车,也就是农业和工业的产出都要分配给老百姓。

但是科技水平提高以后,问题出现了,原来手工操作,工厂需要500个工人,现在搞流水线和自动化,工厂只需要200个工人,剩下的300个怎么办呢?

也没什么好办法,就是参与生产的那700个工人和农民手里拿出一部分,养活剩下这300个人。

听起来匪夷所思是吧,其实现实世界就是这么运转的。

最常用的办法就是政府通过税收或者铸币税把财富集中起来,然后通过创造工作岗位的方式让这300人再就业,实现财富再分配。

我国古代的以工代赈,1929年西方经济危机时的凯恩斯主义,咱们国家2009年的4万亿,本质上就是这种模式。

大家知道春秋时期齐国的管仲吧,他有个理论,柴火扔到火堆之前要先刻字,鸡蛋吃掉前要先画画,这种奇葩的行为艺术看起来像个神经病,其实就是为了给老百姓找个工作,说白了就是财富的分配。

我们老家有个叫「银元坡」的景点,说是有一年旱灾,老百姓没饭吃,村里的大善人出钱雇村民修了一条石子路,成本10两银子,善人花了1000两,每颗石子的价值就是一块银元,因此得名银元坡。大家都称赞财主乐善好施,其实地主是一方之主,他不解决分配问题,农民就得自己想办法,那可就不是一团和气了,所以帮农民也是帮自己。

大家应该能看出来,这种模式虽然可行,但是单纯为了分配而分配,最大的问题就是资源的浪费,一堆人干的热火朝天,最后收获个寂寞。

比较好的办法是投资基建,把剩下的300人组织起来,修桥铺路建大坝,一方面解决就业,另外一方面基础设施硬件升级,也有利于工业发展。这就是磨刀的过程,短期没什么收益,但是磨刀不误砍柴工,长期看效果非常明显。

咱们国家从改开以后,基建一直都没停过。2008年金融危机后出口受阻,后来的十几年基本就是靠基建挺过来的。

不过基建的问题是不能无限扩张。早期性价比还比较高,国土面积大底子薄,随便搞点啥都能立竿见影,两个城市之间拉一条高速,基本都能满负荷运行,成本几年就能收回来,越到后来效率越低。

前两天去了趟内蒙,那边的高速使用率极低,跑几十公里都见不到一辆车,沿途连续4、5个服务区都是关闭状态,应该是车流量太少,经营不下去。

所以基建到后面完全成了财富分配工具,跟木柴上雕花差不多,白白造成资源浪费。

这个道理其实也很简单,磨刀也有个度,把刀刃都磨没了,那后面的事就都别干了。

所以还有第二种分配方式,直接发钱。

也就是政府通过转移支付实现再分配,学名叫「二次分配」,比如失业保险、低保都是这类,这就相当于政府直接把钱发给这300个人。当然了,肯定不能发太多,也就管个温饱,如果吃低保能就能过的很舒服,那谁还愿意工作呢?

西方现在基本就是这种模式,欧洲的高福利,美国直升机撒钱,给老百姓发食品券,本质都是实现财富的再分配。

咱们国家这些年不断完善社保体系,实际也是在学西方。

不过大家应该能看出来,这事虽然在全世界都是常规操作,不过毛病很明显,就是容易养懒汉,毕竟有相当一部分人是很容易满足的,给口饭吃人家就不工作了,无形中会减少全社会劳动力。

那还有别的办法吗?

也有,最好的办法是市场化解决。让参与生产的700人,自发把财富分配给剩下那300人。

大家应该知道接下来要说什么了,对,服务业。

比如你去理发,就是从你工作所得里拿出一部分给理发师。咱们现在灵活就业三大件,滴滴、外卖、快递其实都是这种类型。

大家也别觉得服务业低端,娱乐圈和职业运动都是服务业,大家可以仔细体会,那些当红歌星影星挣的钱其实都是普通老百姓的,只不过明星影响力大,积少成多,所以成了大富翁。这事本质上跟老百姓到寺庙捐款,把和尚们养成大地主是一个道理。

不少人觉得娱乐明星不创造财富,但是过着极其奢华的生活,觉得很不公平。其实有一说一,他们的主要作用就体现在分配过程中,开一场演唱会,就可以带动上亿的财富再分配,解决成百上千人的就业,从这个意义上说,对社会还是有贡献的。

还有人对互联网大厂颇有微词,觉得他们不务正业,不搞高科技,却搞什么应用创新,抢菜贩子生意。其实这些年互联网大厂创造了天量的服务业岗位,在实现财富分配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除了咱们前面说的灵活就业三大件,还有现在的网红经济,直播经济,都是实现再分配的手段。

您可能觉得网红不创造价值,对着摄像头搔首弄姿就能月入好几万,还有那种网吧挂壁大神,单身躺平一族,每天就那么两句台词,翻来覆去对着摄像头输出负能量,粉丝还动不动上百万,怀疑他们的价值何在。其实人家给你提供情绪价值,你为此付费,本质上跟听音乐会,看球赛,看电影没什么区别。

至于那些直播带货的,其实就是传统行业里的销售,只不过互联网能造就超级个体,个人IP可以跟公司品牌掰手腕,董宇辉和东方甄选之间那些事,其实就是传统行业里超级销售和公司大佬之间明争暗斗的放大版。

还有更离谱的。

大家知道现在有那种专门服务老年人的主播吧,微信里建个群,然后用发红包的方式诱导老年人听课,顺便贩卖他们的三无产品。直播风格很像传销,各种夸张宣传,年轻人一听就知道是假的。但是老年人不一样,一方面贪图红包,另外一方面他们参加工作的时候社会还没这么复杂,根本不知道现在各种套路,被人拿捏的死死的。今天买一点,明天买一点,东西倒是都不贵,但是积少成多,一年算下来几千几万也就花出去了,他们还洋洋自得,觉得物超所值,还有红包可以拿,简直不要太划算。

我一直觉得这个就是诈骗,纳闷为啥没人管。后来也想明白了,现在有钱消费的也就是这些拿着退休金的老人了,这些主播虽然不道德,反正也没犯法,他们从老人那里把退休金「骗」出来,也算是财富再分配,视角放大倒是个好事,所以也就睁只眼闭只眼了。

包括现在国家一直再提倡的银发经济,其实目的非常明确,一方面提高老年人生活水平,另外一方面也是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增加服务业就业岗位,实现退休金再分配。

说到这儿大家应该也能看出来,服务业是实现分配最好的一种方式,市场自发解决问题,不用政府操心。一部分人花钱买了享受心甘情愿,另外一些人靠自己的努力挣钱也心安理得,整体非常健康。

当然了,也不是说政府就可以撒手不管了,服务业能产生一个重要前提是人口聚集。

很好理解,快递员包楼,半小时就能送出去十几份快递,要是在农村,大家独门独院,十几个快递可能就得送一天,快递这个行业也就没有生存空间。此外餐馆、电影院、商场一般都建在闹市区,没见过电影院开在穷乡僻壤吧?

所以国家能做的就是创造人口聚集的平台,戏台搭好,道具配齐,自然有人登台唱戏。

比如现在的城镇化就是政府在搭台子。

早先咱们的城镇化重物轻人,地方政府建了很多高楼大厦,但是人口流入不足,特别是西部地区,很多投资都浪费了,学术点的话说就是基建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

这两年明显开始纠偏,两天国务院印发【深入实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五年行动计划】的通知。说是要发展「以人为本的城市化「,「充分释放新型城镇化蕴藏的巨大内需潜力」,这意思很清楚了,高楼大厦得有人住,公园建的再漂亮没有人流那也是白搭,所以要放开户籍政策,吸引农业人口流入,把前期的基建投资利用起来。此外,人口聚集后,类似房产中介,快递,外卖,装修,管道疏通,空调清洗这些行业自然会快速生长。

甚至还会产生一些奇奇怪怪的行业,比如大家知道一线城市有那种专业找猫的团队,你们家猫丢了,打个电话人家就上门服务,收费还不便宜。还有那种训狗师,狗子桀骜不驯,你又舍不得处理,那就找专业人士,分分钟教它做狗,过程还能拍成视频传播,在旁人看来,训练师对着恶犬一顿输出,非常解压,还能再收割一波流量。

这种非主流行业倒退十年想都不敢想,但是现在就有人靠这个为生,可见老百姓需求千奇百怪,服务领域可以无限细分,只要土壤足够好,自然会开枝散叶,给你无限惊喜。

说到这可能有小伙伴有疑问了,咱们说了半天,其实根源就是产业升级,生产方式变化导致分配跟着问题,那咱们不升级行不行呢?反正产出是一定的,保持原地不动就不用考虑重新分配的问题。

其实也可以,早先很多时候都是这么干的,比如旧行业协会反对新行业的发展,工会为了维持工人利益,阻碍产业升级等等。

农业社会也是一样,而且因为权力集中,操作起来更得心应手。比如中国古代很早就发明了水锥,也就是利用水力碾压稻谷。按理说这是技术进步吧,但是有问题,这种设施投资大,需要拦水造坝,普通老百姓没法参与,最后就是被大地主垄断,他们挣的盆满钵满,但是造大坝会影响农田灌溉,农民收成减少,还得多支付一部分锥米的费用,这就是典型的生产进步影响了分配。封建政权解决不了这个问题,所以从唐朝开始官方就禁止水锥的大规模推广。

说白了,生产进步如果不影响分配,那问题不大,产量100的时候分10个,产量1000的时候分100个,这种技术进步大家都受益。但是如果产量1000的时候一部分人只能拿5个,那肯定掀桌子,所以统治阶级宁愿放弃进步,也不给自己找这种麻烦。所谓「不患寡患不均」,其实就是这个道理。

这种固步自封的状态在封闭社会没啥问题,反正大家都有饭吃,落不落后也没有参照物,。所以咱们国家2000年封建社会,只是王朝更迭,技术基本都没什么进步,一代一代混日子,也还过的去。

主要也是咱们人口太多,只有要1%的人分配不到位,整个社会就是巨大动荡,所以大家都是「稳」字当头,拒绝一切进步和革新。

但是到了近代,出问题了。

你原地不动,但是别人在进步。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轰开国门,身后跟着商人装载一船一船质优价廉的工业品,很快就把小农经济冲的七零八落,你的手工作坊,怎么能跟人家机械化生产比呢?最后的结果就是稳定状态被打破,生产和分配同时出问题,王朝覆灭,整个社会陷入动荡。

所以全球化环境下,产业是必须要升级的,不仅有机会要升,没有机会创造机会也要升,即使可能造成短时间的失业,那也没办法,长痛不如短痛,不努力别人分分钟赶超,然后回头把你虐成渣。

按照这个理论咱们看看前几天武汉萝卜快跑的事,也就没啥可争论的了。网上有很多不同声音,觉得步子迈的太大,抢了滴滴司机的生意。其实这个真没办法,就是咱们前面说的,你能保持封闭那就没问题。问题是你能吗?全世界都在研究自动驾驶,你要是不发展,可能短时间内这批人就业没问题,但是长期看,特斯拉的自动驾驶迟早杀进来,司机们依旧会失业,但是财富可是被特斯拉拿走了,到时候你想再分配都没办法。

而且技术进步的主要表现就是解放人力,把时间线拉长,产业升级一般都伴随着工人失业,这个问题无解。这也是为啥发达国家普遍服务业占比很高,他们工业发展这么多年,已经站在金字塔尖,不需要那么多工人,所以大量劳动人口进入服务业。不过西方主要是进入了生产服务业,比如研发、销售、金融。生活服务业没人愿意干,保洁、家政、餐厅端盘子的大部分都是外国移民,比如欧洲的中东难民,美国的老墨,他们本国懒鬼反倒是吃福利也能过的很好。

所以产业升级是必须的,分配问题也是要解决的,明白这个逻辑,再看现在的很多政策就好理解了。

咱们现在主要的问题是内需不足,而内需不足的根源就是分配问题。所以要促进服务业发展,创造就业,实现财富再分配。8月3日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20条具体举措,其中不少提法很有意思,比如电游,直播电商,教培,这几个行业之前或多或少都受到限制,现在国家态度明显有了转变,算是对之前政策的一个纠偏,其实就是两害相权取其轻,跟分配问题比较起来,那几个行业带来的毛病也就不算什么了。

当然了,服务业实现分配有个前提,全社会的物质财富不能减少,也就是那200人生产的财富至少要跟原来500人生产的财富差不多才行。咱们现在问题比较复杂,有些失业是产业升级引起的,但是大部分是因为旧产业产能过剩,关了厂子后被动失业,还有一些是因为基建投资减少后跟着受了牵连。这些人退出生产后全社会财富会减少,如果再参与分配,大家生活水平都要降一个档次,所以还得升级产业,让全社会财富保持增量。

这也是为啥这几年一直再提 「新质生产力」,主要目的就是提高人均劳效,让200人也能创造500人的财富。

对个人来说,其实也没为什么选择,前面说了,全球化背景下,产业升级不可避免,每一次升级都会一部分人甩下车,但同时又会造就一批新神,这是趋势,躲是躲不过的。

大家该学习学习,该深造深造,产业升级要的是高端人才,你不学习那就得被淘汰。此外业余时间也可以发掘下特长,短视频时代其实人人都有机会,你能抓住一部分人的需求把自己推销出去,那就是赢家,网络就是个大舞台,多尝试,万一呢。

文末咱们稍微发散一下,前面说了面对产业升级的三种再分配手段,国家创造工作岗位、福利和发展服务业,这三种方法其实都不完美,所以实际执行起来往往是三管齐下,穿插着用。

那有没有什么办法能一劳永逸解决问题呢?

其实也可以,比如产业升级后岗位只有200个,咱们还是可以让500人都上岗,只不过大家都缩短工作时长,原来一周上五天班,现在一周只上而天,产出和分配都不变,单纯的减少工作强度,国家省心,老百姓收入不减少的情况下多出时间享受生活,这才是理想的「科技进步解放人类」。

但是现有模式下基本不可能,市场化要求企业家追求利润,压缩成本那是天性,不太可能把技术红利留给员工,真有那样的良心老板,他在市场上也没竞争力,很快就会被其它同行挤垮。而且如果技术进步不能带来超额利润,那企业家肯定都躺平了,谁搞产业升级谁是傻子,全社会也就没有技术进步。

那您说这理想状态能实现吗?

能不能实现不知道,反正马克思他老人家已经描述了这种理想状态,写在中学课本里,也就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那个终极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