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新能源汽车圈中连续爆出了两大重磅消息,先是奔驰宣布放弃2030年全面电动化计划,后有苹果公司也宣布终止了筹划十年之久的泰坦计划。在追溯到更早一些的时候,福特、奥迪也纷纷暂缓了既定的电动化战略。
欧美汽车圈的近期动作不亚于是给自己的新能源进程来了一记急刹车,这背后也传递出了一个信息,即电动化的道路并非是一帆风顺。那么欧美汽车巨头为何纷纷推迟电动化?这对中国的新能源车企会带来哪些影响呢?今天就让我们来聊一聊这个话题。
欧美车企新能源转型按下暂停键
苹果有关电动汽车的研发项目可追溯到2014年,当时的苹果可谓是豪情壮志,誓要打造一款L5级别的全自动驾驶汽车,为此苹果还组织了5000名员工专门从事造车项目。没成想在十年之后,这一造车终究还是被放弃了。
2024年2月22日,奔驰宣布将继续生产并改进新的燃油车型。据悉,该品牌计划在到2027年推出一组全新的燃油车型阵容,使其内燃机能够坚挺到2030年。
既然押宝内燃机,必定会推迟自己的电动化目标,奔驰方面预计到2030年,自家包含混合动力在内的电动化车型销量数据将占其总销量的50%。作为对比,奔驰在2021年提出全面电动化目标时,计划是在2025年使其电动车的销量占比达到50%。前后对比便能发现,奔驰的电动化目标不仅延期了5年,而且就连50%的含电量也被混合动力车型给稀释了。
无独有偶,除奔驰之外,很多欧美车企也纷纷推迟了自己的电动化。2023年7月份,福特汽车宣布将推迟电动汽车的生产目标,之前福特汽车所设立的目标是2024年电动汽车年产量超过20万台,现在这一数据被大幅缩减至60万台,只有原先30%的水平。2023年12月13日,奥迪新任CEO表示,未来将不会最大限度地提高电动汽车产量,而且会推广燃油车、插混版车型以及电动车型。捷豹路虎在去年也宣称,将延长纯电动车型的开发周期,并加快生产更多插电混动车型。
现实很骨感
以上种种都说明欧美车企推迟电动化已成为普遍现象,至于原因,个人认为主要有两点:
其一,确实没赚到钱。苹果自不用多说,前后砸下数10亿美元,耗时10年,终究竹篮打水一场空。福特2023年赚了笔小财,全年营收1,762亿美元,同比增长11%,净利润为43.3亿元,而其电动汽车业务却亏损47亿元,略高于此前预期(45亿元)。奔驰并未公布自己的电动汽车业务营收情况,不过从2023年销量数据来看,该品牌新能源车全年销量只有24万台,仅占奔驰乘用车总销量的10%左右,大概率也是没有赚到钱。
其二,后续投入太大且有不确定性。时下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趋势正在发生微妙变化,欧美车企所要面临的挑战远比我们想象中要复杂,举个例子,如果奔驰按照此前计划来推动转型进程,不仅需要投入天文数字一般的资金,而且还需面对原材料价格波动、技术升级以及市场认可程度等方面的不确定性。诸多问题犹如一道道大山般挡在欧美车企的面前,暂停转型进程也只能是无可奈何的选择。
是机遇,还是陷阱?
现在来看,新能源汽车市场已呈现出两个极端,一边是以欧美为代表的车企纷纷暂缓新能源汽车研发,另一边是国内车企将新能源汽车当做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这一现状导致很多国人内心不安,新能源汽车难道只是国内车企的自嗨吗?
想要搞清楚这一问题,我们首先要知道新能源汽车对国内外车企到底意味着什么!个人认为,对于像福特、奔驰这样的车圈巨头来说,新能源汽车目前已成为他们的鸡肋,这么说可能有些夸张,但是事实确实如此。仔细查看福特和奔驰旗下的新能源车型我们便会发现,他们的降价幅度堪称恐怖,其中奔驰EQE和EQC等产品的降价幅度已经超过20万元,这一现状已与他们的品牌定位相违背。电动车这边没赚到钱,还要动摇燃油车的基本盘,赔了夫人又折兵,与其如此,不如暂缓转型进程,先把基本盘稳固住。
反观,新能源汽车对于国内车企来说却是逆天改命的神器。从乘联会所公布的数据来看,在24年1月份,中国自主品牌的国内零售份额已达到55.1%,批发市场份额则高达60.5%,两项数据均创下历史新高。前几年还被德系日系踩在脚下,现在却一骑绝尘,中国自主品牌能够快速成长,电动化自然是功不可没。其次,新能源市场的快速扩大还拉动了相关产业发展,例如新材料、芯片、充电设施等,从中随便挑出一项便又是一个巨大的市场。除此之外,中国新能源汽车已经形成了相当完善的产业链,具备傲视群雄的竞争力。
车叔总结
总的来说,以欧美为代表的国外车企暂缓电动化进程是诸多因素导致的最终结果,本次市场变局对于中国车企来说机遇大过挑战,我们必须紧抓机会,坚持电动化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