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女人

養胃,不要有極端的思維

2025-01-07女人

極端可能是胃病的根源,比如暴飲暴食,或者只吃某些食物,或者不吃某些食物,導致長期的營養不均衡,不均衡的結果是導致某些必須的營養物質攝入量不夠,進而在身體需要修復損壞的細胞時,缺少修復的材料,導致修復工程爛尾。

中國人的處世之道是什麽?

中庸,不偏不倚,不驕不躁,左青龍,右白虎,三條大道走中間,這句話是個玩笑。

可很多養胃人在極端的路上越來越極端,這也是導致一直養不好的原因。

1.情緒

胃不好的人,要麽喜歡生悶氣,要麽喜歡發脾氣。

我是前者,生悶氣,情緒得不到宣泄,尤其是在生氣後吃飯,並且還吃的特別多,這肯定會影響消化的。

老話說,不要吃氣飯,就是不要再不高興的時候吃飯,可以稍等片刻,讓氣消了,讓心情平靜一會兒,讓子彈飛一會兒。

但那時我做不到,沒有方法讓自己消氣,直到憋出一身病

後者就是暴脾氣,一點雞毛蒜皮的小事也會發脾氣,總覺得世界虧欠了他,所有人都在針對他,看不起他,整天神經兮兮的,遊走在得失之間,不停的內耗,直到累的爬不起來。

這兩種,無論是哪一種都不可取,都是極端的情緒,情緒的不穩定,不光對胃,對整個身心都不好。

2.在物和飲食調養二選一

去看大夫的人都知道,大夫一般會說,三分治,七分養。

有的人卻不是這樣想,他要麽選前者,要麽選後者,倒是黑白分明,不存在灰色地帶。

比如選前者的人,無論誰告訴的不能太依賴藥物,他都不好相信,病急亂投醫,到處打聽有沒有能治的名醫,或者有沒有偏方。

甚至還有人去找巫醫,就是神神叨叨的,什麽神呀鬼呀的那種,我就去過,花了400多塊錢,什麽用也沒有。

用完了西醫用中醫,還有各種微生物,就是現在被神化了的益生菌,最後也是失望而回。

俗話說,是藥三分毒,藥能治病,也會帶來一些不好的影響。

神農嘗百草,把百草分成能無毒的,有毒的,可常吃的,不可常吃的類別。

可常吃的,我們稱為食物,可以短期服用的,我們稱之為藥。

藥呢!又分上中下三品,上品可以久服,中品可以暫時吃一段時間,下品病好了就得停止。

所以對人體有正面的作用,也會有負面的作用,不能用寶貴的身體隨便試藥。

第二種就是飲食調整,這種雖然好,但不是每個人都能用的,明明已經病的不行了,還寄希望於飲食調整,不願意吃藥。

人體需要的營養來自於食物不假,可人在病重的狀態下,是很難吸收進去的,這個時候就需要有一種東西來激發人的潛能,短時間內恢復一些消化吸收的能力,能吸收一點是一點,然後用這些不多的營養物質,一點點的滋養身體,修復身體,讓身體慢慢好起來。

3.關於運動,要麽一動不動,要麽累趴下

凡事過猶不及,運動也是,俗話說生命在於運動,但有人擡杠說,那烏龜的壽命長,它就不喜歡運動。

這兩種說法都對,但這個運動不是那種過度的消化,也不是一點也不動,烏龜想做到一動不動,只能被做成標本,掛在自然博物館的墻上。

運動是世界的主題,運動是絕對的,靜止是相對的。

但總有人喜歡走極端,一說運動不好,比如會失真傷,或者會消耗氣血,它就不動,吃完飯就窩在沙發上。

這樣肯定是不對的,會氣血不通暢。

而另一種極端是過度的運動,一聽說運動能促進腸胃蠕動,促進消化,恨不得,每天走路3萬步,跑步10公裏,如果給他足夠長的跑道,它可能要來個馬拉松。

最好的運動是選擇與自己體能相匹配的方式,比如身體比較虛,跑不動,連300米都堅持不下來,那麽可以先散步,走不了1萬步,可以先走1千步。

或者選擇慢運動,比如八段錦,金剛功,五禽戲等等。

如果體力好,每天有用不完的精力,那就跑,就擼鐵,去消耗過剩的精力。

寫在最後:

胃病,不管是哪一種,基本上都是過去的不良生活習慣造成的,身體缺失的營養,糟糕的情緒,不當的運動,加班熬夜,身體積勞成疾。

有人說,胃病很難養,為什麽?

積習難除唄!

記住,沒有神藥,沒有一吃就好的補品,也別想著跑個步就能解決,唯有日復一日的堅持。

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