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每天吃完飯後會做什麽?坐著?躺著?還是站著?
很多人都聽過「飯後百步走」,但也擔心進食後運動對健康不利。然而,如果飯後選擇坐著或躺著不動,又擔心長肉發胖。
日前有研究揭示了一個令人驚喜的發現:飯後進行一個簡單的動作,不僅健康還有助於燃燒多余的脂肪,好處被很多人都低估了!
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學學會老齡傳播分會圖
飯後一個小動作,
不僅健康還燃脂!
2023年10月,日本研究人員在【國際環境研究與公共衛生雜誌】上發表的一項研究發現:每天在飯後站立一會對健康更有利!
相比於飯後坐著,餐後站立30分鐘能量消耗明顯高於坐著,飯後站立比坐著的人每分鐘多消耗0.16千卡的熱量!
①
研究截圖
研究選取15名年輕男性作為實驗參與者,他們年齡平均約為21.6歲。而且所有參與者都不吸煙,並且在過去一個月內沒有感染性疾病史或正在服用任何藥物。
在實驗前一天晚上9點前吃完晚餐,並從那時起只喝水直到第二天早上8點前完成早餐;實驗當天中午12點準時到達實驗室,休息10分鐘後食用300克米飯作為碳水化合物負荷,然後按照隨機分配的方式進入站立或坐著的狀態,持續時間為120分鐘。
在此期間,研究人員使用自動呼吸分析系統測量受試者的氧氣消耗量、二氧化碳產生量以及呼吸交換率,用於計算每位參與者在不同體位下的能量消耗情況。
最終結果發現:餐後站立半小時,能量消耗顯著提升!
相比於坐著,午餐後30分鐘站立的能量消耗動態明顯高於坐著
,並且站立比坐著的人員每分鐘多消耗0.16千卡的熱量!
這聽起來不多?那你可錯了,用站姿每天代替坐姿4小時,累積起來一年能少長1.6公斤的脂肪!
而且,站著的人比坐著的人每天多消耗了236.1千卡的能量,相當於多吃了一塊半的巧克力蛋糕,但卻不會長胖!
②
健康時報圖
飯後站一站看似「不動」,
其實好處不少
吃飽後該躺著、坐著,還是站著?飯後站一站看似「不動」,其實好處不少!
中國營養學會科普委員、營養學主任醫師葩麗澤2022年在科普中國刊文中指出,飯後躺著很容易造成因充盈狀態的胃變位而導致胃裏的食物與胃酸反流到食管中
,出現反酸、胃灼熱(燒心)現象,不利於體重控制;而飯後坐著不動,不但不利於消化,還會增加脂肪的堆積,尤其是腹部脂肪的堆積
;飯後站一站,相比坐著消耗更多的體能,更有利於促進全身血液迴圈。③
河南省新鄉市第一人民醫院康復科治療師薛英傑2023年在醫院公眾號刊文中介紹,靠墻站立能夠鍛煉全身肌肉,消耗更多的熱量,在緊實身材的同時,還能達到減肥和減脂的效果
。④
北京協和醫院營養科主任醫師陳偉2022年在健康時報刊文中表示,如果沒時間運動,可以靠墻站立。持續標準站立一分鐘,就可以有效消耗熱量
。⑤
健康時報圖
專家推薦的5個站立動作
四川省社會體育指導中心專家2022年在接受中國體育報采訪時介紹,一日三餐是保證我們身體機能正常運轉的基礎,若想把三餐的好處放大,抓住飯後半個小時尤為關鍵。
有研究證實,如果能長期堅持每周五天、每天累計三小時的站立,效果堪比馬拉松。這是因為站立時,腿部所有肌肉都在工作,如果再配合走動或其他動作,肌肉活動量變大,消耗的熱量就更多。⑥
1. 靠墻站——緩解脊椎病、減肥
從後腦勺、肩膀、臀部到腳跟,讓身體貼緊墻壁,自然挺立幾分鐘,可增強背部肌肉力量和耐力。如果堅持每天飯後這樣站立25分鐘,大概兩個月,就能看到明顯的減肥效果。
2. 站姿掌上壓——緩解肩部不適
面向墻壁站立,雙腳開啟與肩膀同寬,距墻一臂遠,兩手掌撐在墻上,慢慢地彎曲肘關節,再慢慢地撐起來。這樣可以使肩部的前鋸肌得到放松,堅持一段時間,肩部的疼痛癥狀就會慢慢減輕。
3. 挺胸收腹站——預防骨質疏松
骨質疏松容易導致骨折,老人經常「罰罰站」,可以保護脊柱,減少骨折的發生。最好每次「罰站」能堅持5分鐘以上、30分鐘以內。站立的時候一定要把脊柱挑直,下巴微微收一下,雙肩放松,挺胸收腹,使腰、脊柱和背部肌肉處於最放松的狀態。
健康時報圖
4. 背手站——有助於緩解脂肪肝
很多人站立時都耷著肩,低著頭,這樣不但會使脊椎、腰部的受力增大,還會壓迫胸腔,影響心肺功能。所以,大家平時可以把兩手別在背後自然站立,能不坐就盡量不坐,堅持兩個月,對部份人的輕度脂肪肝可能會有所改善。
5. 飯後站——緩解胃食管的反流
胃食管反流病是因為食管和胃連線處的賁門收縮功能減弱,胃酸向上反流,從而在食管裏引起燒灼感的一種疾病。對於這種疾病來說,飯後躺著或坐著更容易引發不適,相反,如果能站15分鐘左右,長時間堅持,賁門也會慢慢恢復其收縮功能。當然,這只是預防方法之一,不能替代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