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大家好,我是豆芽媽媽。
距離2025年不足10天,你期待嗎?
雖說陽歷新年已過去半月有余,但是只要還沒過農歷大年,中國人就覺得還沒真正邁進 乙巳 蛇年的大門。
不知道大家發現沒,今年過年感覺相對冷清很多,大街小巷拎著大兜小兜置辦年貨的人少了,超市裏的人也不似往年那般擁擠,在外打工上班的人也不急著回家了,有些還在猶豫,不知道是否在外過年。
就有專家預測,不出意外的話,今年這個春節,將會出現這6大社會現象,一個比一個明顯,尤其是在農村,尤其顯著。
![](https://img.jasve.com/2025-1/25e731a18a3252954e8c2d5fec477944.webp)
春運越來越冷清
往年到了小年前後,打工人都陸陸續續的放假了;
趕火車的、坐高鐵的、乘飛機的,人群熙熙攘攘,春運曾經數十年都是作為一種現象級存在,是全球最大規模的人口大遷徙活動。
![](https://img.jasve.com/2025-1/09d09e18ae08cb40a508d5aa8c24beb6.webp)
但是,今年的春運似乎有點冷清,不比口罩期的那三年,國家倡導的是「就地過年」。
今年,因為經濟原因,各行各業都不景氣,很多單位早早的就放假了,這樣單位還能節省很多開支,比如辦年會、發年貨、發年終獎等等,一聲不吭、提前放假,就是單位的態度,能多給你幾天假期都不錯了,還想額外要什麽呢?
對於農民工來說,很多流行性強的工種,比如之前搞工地建築、做家裝的等等,今年房地產更是不景氣,很多現房都賣不掉,更別提蓋新房子了,對於滯留在外的人們來說,多待一天就得額外支出不少費用,索性也早早回家了。
而還在堅持上班的年輕人,辛苦一年,好不容易盼來一個小10天,有的甚至還不到一周的假期,更不願意將時間、金錢和精力都消耗在路上,索性也不回家了。
鄰居小小的媽媽就說,自己下周就放假了,老公還得上一周,盡管家是省內的,還是打算不回去了;
難得有幾天假期,想好好在家休養幾天,回農村的家裏鬧哄哄的,冬天還冷,想想都是心累。
今年因為種種原因,豆芽媽媽也不打算千裏迢迢的回家過年,想想以往作為春運的一份子,總是行色匆匆、人在旅途,還直言「回家是最美麗的風景」。
如今也是這般冷清,推己及人,只希望這波寒冬能趕緊過去。
![](https://img.jasve.com/2025-1/aea8c32f0721f919ef39a33c29868a85.webp)
年味越來越淡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不知道從何時開始,人們仿佛不那麽期待過年了,大家都嚷嚷著 「過年沒意思」、「年味越來越淡」 ,其實,這裏面有很多方面的原因:
第一,儀式感不足
其實,每一天都很平常,是人生長河中眾多一個日子而已,但是因為外在的加持,而變得意義非凡、非常重要。
過年過得就是那份團圓、喜慶、熱鬧。
二十七、宰公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買瓶酒,在備年貨的日子裏,人們喜氣洋洋,對於舌尖上的中國人來說,臘肉、臘腸掛的滿院子都是,看著都很喜慶;
![](https://img.jasve.com/2025-1/240df55a5cc7be6d4f87578c015fa308.webp)
現在物資太方便了,超市裏應有盡有,而且人們平時也不缺嘴,不似以往好吃的都要留到過年吃,吃頓肉都是幸福的。
籌備年貨的心情松弛下來,東西備多了還容易壞,因為種種原因,也不會一下子再囤更多的東西。
還有就是貼對聯、剪窗花,對於以往的農村人來說,家家戶戶那是要請老先生親自書寫,自己親自剪窗花,和孩子們一起布置家、貼這些喜氣洋洋的門聯窗花。
![](https://img.jasve.com/2025-1/b2dbcfdc1ff570f09a300a4468c759ee.webp)
現在手寫春聯已經越來越少了,除非一些書法機構會組織孩子們親自寫一寫,大家都是隨便買幾副打印好的春聯,屆時貼上就算完事了。
因為地方禁放煙花炮竹,也會使得整個年非常冷清,年味不足。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百年來,人們都早已習慣在霹靂啪啦震天響的鞭炮聲中,迎接新年的到來。
![](https://img.jasve.com/2025-1/7e0b2c55e6b40e3c4102bc1aa7eaa191.webp)
出於環保和安全的考慮,有些地方甚至是農村也是禁止燃放煙花炮竹,過年的夜晚相當寂靜,也沒有了小孩子們聚在一起放炮的歡笑聲,自然是冷清不少。
第二,人們工作繁忙
平日年輕人在公司裏做牛馬,一年到頭沒有幾個假期,一直要幹到年跟前才能回家過年。
沒有參與到過年前的事務準備中,相當於回家吃了頓團圓飯,一起看了個電視節目,有些地方的還不看;等到過了初五,又該踏上了返程的旅途。
這年過得如此匆匆,自己沒法靜下心來感受那種從前車馬慢的日常,過節喜氣洋洋的感覺。
第三,娛樂方式多樣化
現在人們娛樂方式多種多樣,過年不在不再拘泥於回到原來居住的地方,沿襲老傳統、老套路。
全家在春節期間旅遊已經成為一種新興的熱門過年活動。
過年不再是簡單的吃吃喝喝、走親訪友,大家更註重的是生活是否活出質素,過得開心。
![](https://img.jasve.com/2025-1/d46a7ce060c0167a29e5cfe71b19a59b.webp)
新式拜年越來越多
以前過年,講究的是走親訪友、禮尚往來,親戚間就是因為逢年過節的多走動,才加深了互動和交流。
現在隨著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大環境的影響,一些人選擇在外過年,也會透過發紅包、發拜年影片、微信祝福等形式送去祝福。
![](https://img.jasve.com/2025-1/58cc2b5f3baccc238949b60e30f717e4.webp)
而在一些農村地區,本來很重視各種禮節,但是因為年輕「斷親」一族,不希望長輩過多過問和幹預自己的私生活,也懶得上門拜年,或者匆匆扔下禮品就離去。
拜年的傳統習俗也漸漸的被人淡化。
回家相親越來越少
年輕人在外面打拼,家裏的父母牽腸掛肚,終身大事始終是父母的心頭病,但是往往鞭長莫及,平時也管不了孩子那麽多,最多就是電話裏叨叨。
於是,很多年輕人會在回家過年的時候,被父母親人安排N場相親局。於是,也出現了幾年前比較熱門的話題「租個男友/女友回家過年」。
![](https://img.jasve.com/2025-1/6bf4340bb524e9994d5f70a4e4f56bc9.webp)
但是,目測這兩年,父母已經「躺平了」,要說我們的父母才是順勢而為的人,他們知道大環境不好,再逼孩子也沒用,於是也想開了:兒孫自有兒孫福。
曾經就有文章分析,可怕的不是現在年輕人不結婚、不生娃,而是父母也開始認同這種觀念了。
時代不同、觀念不同,以往的「嫁漢嫁漢穿衣吃飯」的時代過去了,大家追求的是更多元化的生活和婚戀觀。
看春晚的人越來越少
作為一名80後,記得小時候,過年最大的儀式感除了穿花衣服、走親訪友,就是全家人一起守在電視機前一起磕著瓜子、吃著花生,看春節聯歡晚會。
春晚從1983年開始播出,如今已經播出了42期,那些一起走過的歲月,是再也無法追憶了。
不知道從何時開始,春晚只是變成了一種形式,從只是開著電視、聽個背景聲,因為各個台都會轉播,所以也只有這個,大家心不在焉的看著;
到最後索性也不看了,農村地方吃過晚飯,早早的就睡覺了;城市地區,因為娛樂活動太豐富,各種聚會K歌,很少人再熱衷關註春晚。
堅持看春晚的人,通常熬到12點也是困意滿滿,沒覺得多有意思,無非是現在的人,見得多了,看得多了,花紅柳綠的歌舞不稀罕,相聲小品不似從前那般直擊痛點、反映民生。
![](https://img.jasve.com/2025-1/6376b79d23e48ed7ebcd2f13f04a9127.webp)
有人總結,一針見血: 以前是老百姓玩春晚的梗,而現在是春晚總結老百姓玩的這一年的梗。
沒有眼前一亮的新鮮感,難怪就連我們這些春晚的「死忠粉」,這幾年看下來,也慢慢的快脫粉了。
家人棋牌活動驟減
過年是一家人團聚的日子,除了吃飯聊天,以往很多時候大家都會聚在一起打打牌、搓搓麻將,小賭怡情、賺點親人的錢,肥水不流外人田,也沒啥可心疼的。
![](https://img.jasve.com/2025-1/428477cd6c6e5c76d66a1daca98c962f.webp)
不過豆芽媽媽這幾年回老家發現,之前愛聚在一起玩麻將的親戚們,也不玩了,現在人手一個手機,手機的事物精彩的多,何必冷颼颼的坐在外面搞此娛樂。
手機真是剝奪了大部份人的註意力和時間,現在不是網癮上癮的孩子,而是上癮的中年人、老年人。
春節,曾是我們中國人最期待、最盛大的節日。不管它在發生著怎樣的變化,只要我們內心還尊重這個傳統節日,認為它依舊是團圓、溫暖和歡聚的代名詞,它就永遠圍繞在我們身邊。
你覺得是年味變了,還是我們變了?你懷念以前的春節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