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把頭發比作三千煩惱絲,認為頭發掉落可以減少許多不必要的煩惱。然而現在卻反過來了,脫發反倒成了現代人的一大煩惱。
脫發究竟是怎麽回事呢?讓我們從古醫書中找找答案。
【本草綱目】中提及:「發者,血之余也,內火熾盛,則發易落。」此言道出了脫發與氣血、內火之間的微妙聯系。簡而言之,頭發的榮枯,實則是身體狀況的一面鏡子,與氣血的充盈與否息息相關。
就拿之前接診的一位 33 歲患者來說,近兩年,脫發悄然找上門來。雖說脫發的面積不算大,可位置顯眼,實在讓人沒法忽視。患者挺上心,馬上去醫院尋求治療,可一段時間下來,大把掉發的狀況依舊沒什麽改觀。無奈之下,她轉而求助中醫,找到了我。
初見時,我留意到她面色暗黃,沒什麽光澤,整個人精氣神不足,頭發稀稀疏疏的,頭皮還泛著一層油膩。一番望聞問切後,我心裏有了數,便擬了一方子。
沒想到,才服用半個月,她就驚喜地反饋,頭發掉得明顯少多了。
等到復診的時候,更能看出變化,她臉上有了血色,精神頭也足了不少。繼續服藥一個月,脫發問題更是改善顯著,平常梳頭的時候,就掉寥寥幾根頭發。後來隨訪,得知她不僅不再脫發,還冒出了不少新發。
其實,我時常強調,任何脫發癥狀都是身體內部環境失衡的外在表現。治療脫發,關鍵在於調理體內環境。患者常伴有口苦口幹、體倦乏力、心煩意亂、頭皮油膩等癥狀。這其實是中焦濕熱,肝火過旺的體現。脾胃濕熱,肝火熾盛,導致營養物質無法有效供給,影響了身體的正常機能。頭皮因過度油膩而無法正常代謝,進而引發脫發。
因此,要想解決脫發問題,就需要清肝火,讓肝臟恢復其疏泄功能;補脾胃,讓脾胃繼續化生氣血以滋養發根。透過這樣的調理,身體才能恢復平衡,脫發問題才能得到根本解決。
當然,每個人的體質和病情都是獨特的,因此治療脫發也需要因人而異,在遇到脫發問題時,建議患者及時就醫便得到更加精準有效的治療。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裏了,文中涉及藥物,請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使用,我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