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篩查性近視」,是指套用遠視力檢查,在非睫狀肌麻痹的狀態下,透過電腦驗光等快速、簡便的方法,將兒童青少年中,可能患有近視的孩子篩選出來的一種檢查。學校孩子多,因此在篩查過程中,可能會出現不是近視,但被篩查出近視,和是近視,但被漏篩的情況。
影響篩查結果存在偏差的原因有哪些?
1、兒童配合度的影響
在進行屈光檢測時,兒童的配合度對結果至關重要。兒童的頭位是否正確擺放、眼睛是否能夠穩定固視、以及眼球的視物方向都會直接影響電腦驗光儀的判讀結果。如果兒童在檢測過程中未能保持正確的姿勢或集中註意力,就可能導致近視、散光等誤差的出現。
2、其他屈光不正的幹擾
視力下降不僅僅由近視引起,遠視、散光以及眼部器質性病變同樣可能導致視力不佳。例如,一個散光度數較高的兒童,在篩查時可能會被誤判為近視。這是因為篩查工具往往基於簡單的屈光度測量,難以精確區分不同類別的屈光不正。
3、視力與屈光度的不完全對應
視力檢查是一個主觀心理物理學的過程,而屈光度則是客觀的物理測量。兒童透過視力訓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裸眼視力,但這種提升並不改變其真實的屈光度。比如一個輕度近視的兒童,原來屈光度75度,裸眼視力0.5,透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後,視力提高到1.0,但屈光度還是75度。這樣近視的兒童就被「漏篩」了。
4、散瞳對結果的影響
兒童青少年的眼睛睫狀肌具有強大的調節能力,這使得他們在非散瞳狀態下驗光時,驗光儀難以獲得準確的屈光度數。因為此時的眼睛就像是一個不斷變焦的鏡頭,每次測量都可能得到不同的結果。相比之下,在醫院進行散瞳驗光時,睫狀肌得到完全放松,此時測得的屈光度數更為穩定可靠。因此,散瞳驗光對於鑒別真性近視和假性近視具有重要意義。
建立眼健康檔案的重要性
鑒於上述因素導致的篩查結果偏差,我們建議無論學校篩查結果如何,家長都應盡早帶孩子到專業的眼科醫院進行復查。同時,我們也提倡為兒童建立一份完整的眼健康檔案。這份檔案應包含視力、眼底照相、屈光度、眼軸長度等一系列綜合視光檢查數據。這些數據不僅可以幫助家長和醫生時刻關註孩子的視力和屈光發育情況,還能在必要時采取必要的幹預措施,以預防或減緩近視的發生和發展。
「篩查性近視」雖然為兒童青少年視力健康篩查提供了便捷的途徑,但其結果可能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因此,家長應正確認識篩查結果的意義和局限性,及時帶孩子到專業眼科醫院進行復查和確診。同時,建立眼健康檔案也是保障兒童視力健康的重要措施之一。透過持續監測和及時幹預,我們可以為孩子的視力健康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