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脂血癥好多年,醫生說一定要好好控制血脂,可是每天吃藥太麻煩,血脂也沒有降到目標值,還能有什麽辦法呢?」這是眼下不少與血脂鏖戰者的煩惱。
高脂血癥是一種常見的代謝性疾病,常與糖尿病、高血壓、肥胖等多種慢性病共存,與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密切相關,血脂成分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水平升高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發生發展的關鍵危險因素。藥物治療方面,他汀類、貝特類藥物作為一線降脂藥物已廣泛套用於臨床。然而,仍有10%至20%的患者治療效果不佳,中國部份患者對他汀類藥物耐受性較差,在用藥後易產生肌肉酸痛、消化道反應等不良問題,這為高血脂患者的血脂管理帶來困難。
近年來,一種新型降脂藥物——PCSK9抑制劑進入臨床套用,藥物透過皮下註射的方式給藥,具有長效性和便捷性的優勢,可以每2周到每6個月註射一次,為患者提供了治療新選擇。
中國已有四種PCSK9抑制劑上市
前蛋白轉化酶枯草溶菌素9(PCSK9)其實是一種肝細胞合成的絲胺酸蛋白酶,PCSK9抑制劑主要透過抑制PCSK9與低密度脂蛋白受體的結合,從而減少PCSK9對低密度脂蛋白受體的分解,提升低密度脂蛋白受體的數量,使肝臟分解多余LDL-C的能力增加,從而降低LDL-C的作用。
中國目前已有四種PCSK9抑制劑獲批上市,包括三種競爭性結合迴圈中PCSK9的單複制抗體(依洛尤單抗、阿利西尤單抗、托萊西單抗),以及一種靶向PCSK9的小分子幹擾RNA藥物(英克司蘭)。
相比常用的他汀類和貝特類藥物,PCSK9抑制劑的降脂作用更強效,此外PCSK9抑制劑對降低甘油三酯、脂蛋白a等其他血脂組分也有著一定的額外獲益。與此同時,此類藥物導致轉氨酶升高、肌肉酸痛、血糖升高等他汀常見不良反應的機率也遠低於他汀類藥物。如何選擇這些PCSK9抑制劑?它們主要有四個方面的差異——
降LDL-C起效速度方面:
依洛尤單抗最快,給藥後4小時內實作對PCSK9最大抑制,4至7天即實作對LDL-C水平最佳控制。英克司蘭最長,若是一針方案,單次給藥後分別在第30天和第60天實作對PCSK9最大抑制以及對LDL-C最佳控制。英克司蘭兩針方案則在第1天和第90天給藥,在第5個月實作LDL-C最大降幅後,LDL-C水平開始逐漸回升。阿利西尤單抗和托萊西單抗居中,約2周達到LDL-C最佳控制。
降LDL-C振幅方面:
受到上市時間不同的影響,目前的研究數據顯示,依洛尤單抗、阿利西尤單抗、英克司蘭治療較基線LDL-C分別降低70.2%、48.6%和33%-35%。
註射頻率:
依洛尤單抗可以每2周註射一次或每月註射一次,阿利西尤單抗需要每2周註射一次,托萊西單抗是每2周、4周或6周註射。英克司蘭的給藥頻次更低,在初次給藥後3個月時給藥一次,之後只需要每半年給藥一次,進一步提高了用藥的便捷性和依從性。
貯藏條件:
三種單複制抗體藥物(依洛尤單抗、阿利西尤單抗、托萊西單抗),需要避光冷藏(2℃至8℃)保存,如果沒有冷藏條件的,室溫條件下(25℃)最多保存30天。英克司蘭作為小幹擾RNA藥物,可貯存在不超過25℃的環境中,不宜冷藏保存,過低的溫度會破壞藥物的RNA結構,降低藥效。
誰適合用新型降脂藥?
在降脂藥物治療的過程中,醫生會根據病人的具體健康情況評估ASCVD危險程度,確定降脂治療的目標值。如果有以下情況時,可能會建議病人使用PCSK9抑制劑:接受中等強度他汀類藥物聯合膽固醇吸收抑制劑,LDL-C仍不能達標者;基線LDL-C水平較高、且預計他汀類藥物聯合膽固醇吸收抑制劑難以達標的超高危患者;不能耐受他汀類藥物的患者;接受最大耐受劑量他汀類藥物治療後,LDL-C水平仍不達標的雜合子型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癥(FH)患者;純合子型FH患者。
那麽,PCSK9抑制劑需要去醫院註射嗎?PCSK9抑制劑為皮下註射,其實學會使用方法後可以在家自己註射。要註意的是,將單抗從冰箱取出後,靜置於室溫30分鐘。註射前應檢查藥物的外觀,註意是否存在顆粒物或變色。正常應為澄清至乳白、無色至淡黃色的液體。如果溶液渾濁、變色或含有顆粒物,請勿使用。註射部位為腹部、大腿或上臂,註意避開活動性皮膚疾病或損傷(例如淤青、紅腫、曬傷、皮疹、發炎或皮膚感染)。每次註射時應輪換使用註射部位。
使用新型降脂藥要註意什麽?
根據目前的臨床結果看,PCSK9抑制劑總體安全性良好,使用期間也可能出現以下不良反應,例如:註射部位反應(疼痛、紅斑、硬結等)、流感樣癥狀、過敏反應、肝功能異常、肌肉癥狀。
在使用期間,註意以下幾點:
定期監測:
使用PCSK9抑制劑期間,特別是在與他汀類藥物聯合使用時定期監測血脂水平、肝功能及肌肉癥狀。
過敏反應:
如出現皮疹、呼吸困難等過敏反應,應立即停藥並就醫。
妊娠和哺乳期:尚無足夠數據支持PCSK9抑制劑在妊娠和哺乳期的安全性,建議避免使用。
藥物相互作用:
PCSK9抑制劑與其他藥物的相互作用較少,但仍需註意與免疫抑制劑、抗凝藥物等的潛在相互作用。
PCSK9抑制劑在治療高脂血癥和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癥等疾病中降脂療效確切,尤其是對他汀類藥物治療效果不佳的患者,其與他汀類藥物聯合使用可以強化降脂療效,提供了新的治療選擇,但要提醒的是務必在醫生的評估指導下使用。
(作者分別為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內分泌科主治醫師,主任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