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等三部門聯合印發了【關於切實抓牢幼稚園和小學近視防控關鍵階段防控工作的通知】。通知明確小學每月至少調整1次座位。
調整座位,看起來是一件舉手之間就可完成的小事,卻成了許多家長的「心頭事」,也成了不少老師的「頭疼事」。
小小的座位,何以牽動各方的心緒?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其實,學校定期給學生換座位並非新鮮事,但從主管部門層面印發相關通知,實屬首次。近年來,中國學生近視問題警鐘長鳴。據國家監測數據顯示,2022年,全國兒童青少年總體近視率為51.9%;作為兒童常見眼病,斜視發生率為1%—3%,弱視發生率為3%—5%。對於學生來說,學校是每天停留時間最長的場所之一。可調節高度的桌椅、照明器材及時更新、開齊開足體育課……在校期間的愛眼護眼,體現在各種細節的點滴呵護中。
定期調整座位亦是如此。受視野角度、黑板反光等影響,如果座位長期不換,少數學生可能會因為一直在視野欠佳的座位而聽課受影響。也有家長認為,如果一直不換座位,對部份座位靠後學生來說並不公平。因此,調整座位對於教室視野資源來說,是一種更為公平化的資源調節。定期換座位可以有效預防學生近視、斜視等視力問題,且有益於學生的脊柱發育。
但同時,一個突出的問題出現了:該如何科學換座位?老師們的擔憂不無道理,此前,就有部份家長因各種原因請求將孩子的座位排在靠前或是靠中間的位置。
「老師,我們孩子視力不太好,能不能讓她坐前排?」「老師,我們家孩子脊柱側彎,能不能讓他坐中間位置?」「老師,我們家孩子註意力不集中,能不能把他放在靠近講台的位置?」……
事實上,基本每位班主任都遇到過家長諸如此類的請求。家長們的請求也讓老師們「有苦難言」,教室中靠前靠中間的座位資源有限,家長們各式各樣的請求著實讓人為難。倘若因為家長的訴求而特別關照了部份學生,是不是對其他學生的不公?甚至有家長將座位與孩子學習成績關聯,將「優質座位」視為孩子學習成績進步的「助推器」,這無疑更加牽動了家長們的敏感神經。
小小的「換座位」,卻成了考驗學校班級治理智慧的「大考題」。為了公平起見,一些老師將孩子們按照身高順序排好,每豎列學生之間盡量縮小身高差距,避免座位前後調換後,前排個子較高學生擋住後排同學視線。為了班級的整體發展,一些班級還會根據孩子們的性格特點進行調整。對於視力不好的學生,應及時根據醫生建議佩戴眼鏡矯正視力。針對極少數特殊情況,可以根據具體情況訂制個人方案。
實際上,教室座位的「c位」不等於人生「c位」,學習成績更多是與學生學習習慣有關。打消家長對教室座位的偏見,除了雙方的坦誠溝通,還需要班主任的整體調控藝術。班級位置的變化,就像是一台節目,班主任就像是總導演,體現出班主任的教育管理水平糊工作藝術。為了保障後排學生也能聽清楚老師上課內容,當前,絕大多數班級都配備了擴音器,許多教師也會在上課時前後排走動,與不同位置的學生進行互動,讓不同位置的學生得到同樣的關註。
(程曉琳)
上觀號作者:交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