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體育

為何中國象棋中要設定馬腳?

2020-12-08體育

不明白這麽簡單的問題可以有那麽多的水答案?

設定馬腳和王權,行軍模擬這些其實並麽有什麽必然的聯系,其原因是顯而易見的,就是一次自發版本更新,調整象棋中某個英雄,也就是馬的強度,以平衡遊戲。

因為沒有馬腳的馬太強了,一匹沒有馬腳的馬可以任意跳八個方向,這就意味著你永遠不可能抓住他,而他則可以靈活地改變位置,被馬威脅的棋除了跑開讓出關鍵位置和被另一顆棋守住,沒有第三個選擇。。這還是馬的個人作戰能力,更可怕的是這麽強的馬有兩只。進而你會發現沒有馬腳限制的馬,兩匹馬一旦遁馬那將是一個無敵的狀態,一旦過河,兩匹馬的就可以透過互相照應,在你的帥田附近透過反復的將軍把帥附近的防禦抽個幹幹凈凈,你的雙士還會造成帥的死棋。

而後又不知道何時起中國象棋出現了兩個炮,這兩個炮剛好又瞄準著對面的馬頭。

然後就體現出了中國古代的最樸素的哲學原理—— 過剛者易失於暴。

這個才是古象棋的基本哲理

也就是如果馬的威力這麽大,那麽炮就不值錢了,那麽殺驚將會是大部份人先手第一步的必然選擇,就是雙方開局直接用炮換馬,而且你很難下決心做第二種選擇,因為一旦你第一步選擇遁馬,第二步你就比對方少一匹馬。這就註定了雙方有一匹馬就註定活不到第二集。

這種固定開局就導致了雙馬雙炮的存在變得毫無意義,只是為了開局浪費幾步棋。

所以馬有了馬腳。為的就是讓馬能好好活著,不要這麽囂張,不要一開局就逼著別人一炮打死你。

這也是在教大家 過剛易折。

以上元回答

加更說一下,那麽為什麽說其他答案分析的王權,行軍模擬沒有任何關系是水答案呢?因為其他答案的原因都基於一個假設,那就是馬腳是中國象棋與生俱來的。像皇權假設,行軍模擬這些假設都需要制定者在制作象棋時最初的幾個版本就已經連鎖想到了,然後將規則制定進去。但事實上馬的馬腳並不是與象棋具生的,而是在象棋出生後很久很久的一個後期的某個版本裏進行補充修改的。

其根據就是,我們在全世界任何國家早期象棋裏都找不到馬腳這個設定的痕跡。

從最早的恰圖蘭卡,到恰圖蘭卡影響下的國際象棋都沒有馬腳這個設定。

不僅如此。就連明確的出生時間比中國晚,基因序列明顯在中國象棋這一支,從中國吸收過去的——日本將棋,也沒有別馬腳這個設定。(為什麽我說或者說我跟傾向於日本象棋來自中國,依據也很簡單,因為他們的象棋用的是中文,如果他們像越南泰國那樣直接受印度影響,那棋子子應該是模型或者其他替代物而不是一塊印著中文的木片)

如果當時中國的象棋在唐朝乃至春秋時期,就有了馬腳設定,那麽在深受中國影響,從中國承接和發展日本象棋是不應該會完全漏掉這個設定的。

這就說明了,中國很早就有了象棋,但是很晚才有馬腳這個設定。至少也是在唐朝以後。包括象棋裏很多其他的設定都不像現在這樣,早期的象棋很可能根本沒有炮的存在。(依據將棋看推測早期中國象棋應該是沒有炮的,當然這只是個推測。未證實)。一切都是後期某個版本更改後修正定型的。

那麽在象棋的馬腳晚於象棋出生幾百年的前提下,那些從皇權,行軍模擬結論的出來的設定馬腳的結論就會變得非常矛盾。因為這些考慮皇權,考慮選擇行軍模擬性。都應該是在最初時設定概念依據,背景知識時創作的,但馬腳晚了幾百年甚至上千年後才出現的,幾百上千後,那個最初開發象棋的人可能都已經死了,這時候才想起來要考慮皇權被反,戰場邏輯是否太晚了,這連最基礎的邏輯都違背了,皇帝都被反了幾百年了,騎兵也不是當年那個騎兵了。

要知道以前的象棋可不像現在的MOBA或者卡牌遊戲,是有遊戲公司營運的。在幾百上千年以後官方直接出一個新版本,讓程式寫一排程式直接把規則和描述改了,就像現在的萬智,爐石,昆特牌一樣。象棋不能,因為象棋是沒有公司在營運的,也不能由開發者的繼承人遂意強行修改,它的改動就很可能是民間自發的,或者協會討論下做出的一個適應力的規則的修改。就像今天的圍棋,足球等規則的修改,都是由各個競技比賽的協會研究提出的適應力修改,而不會是一些起源性,歷史性,文化背景依據性的修改。

加更說一個歷史小知識。

很多答主把馬對日字型行軍,進行了Y字型行走路線的解讀,並且行了起源性與戰場模擬性的追述甚至到了春秋戰國時期。但他們的這套論點其實與真實歷史是有非常大的沖突的。。

這是很多答主對於馬的常規進攻路線的想象

這顯然受到了不少電視劇的影響。但實際上歷史上秦漢以前的戰場上的馬應該是這樣的。

在秦漢以前的中國的歷史,史書記載與兵法記載中,馬放側翼,並且進行L(外弧線)型路線的攻擊是常見且明確記載的。而這麽操作的原因也很簡單,只要開啟弓箭手射程就可以清楚的明白。馬為什麽要走L形的外弧線而不是正中的I或者Y線。

可以看到,如果馬在中路走Y字型進攻,整個過程中有一多半時間將暴露在敵方的射程裏。在秦以前盔甲大多以皮甲為主,騎兵是沒有可能抵禦弓箭的密集進攻的,春秋以前更不可能。並且當時的騎兵非常精貴,萬乘之國已經是大國。一場戰爭能拿出千騎就不錯了。進行這樣整個行進路線都在弓箭射程的攻擊內無異於自尋死路。這顯然並不是當時的常規戰法。

騎兵能夠獨立進行沖擊成為常規戰術是要到漢朝之後,漢朝時,或者說西楚晚期的項羽時,對冶鐵技術逐漸掌握,逐漸開始了對騎兵的裝備作了研發。騎兵身上逐漸開始出現了能抵禦攻堅的木甲。陶甲,甚至是鐵甲。騎兵逐漸由春秋時的輕騎轉化成重騎。騎兵才逐漸可以與中路對地方進行沖陣。所以你才會看到霍去病800騎兵就能在草原橫行沖鋒。除了他英勇科技壓制也是很重要的原因之一。

大家可以自行比對一下,這是徐州漢兵馬俑的修復現場的騎兵雕塑。

這是漢代出土的鐵甲。

從圖一可以很清晰的看出,漢朝是沒有馬鐙的,但霍去病依然可以在草原馳騁沖鋒,可見讓馬實作沖鋒技能主要是鐵甲的出現,和馬鐙其實沒有多大關系。

所以你會發現,在上古時期的象棋裏,無論是印度的恰圖蘭卡還是西方的國際象棋,馬要前方吃直線上的子都是透過弧形的L路線或者V字型路線來實作的。而不會透過先沖鋒在Y字折。

下面回到我們討論的中國馬走日上來。

為什麽說馬Y字型行軍邏輯並不能追述秦漢那麽古老的年代還有一個佐證。

我們從繼承於中國象棋的日本象棋可以看到桂馬是完全沒有馬腳限制的。

既然沒有馬腳限制,那麽考慮馬是Y字型的行軍邏輯還是L字形的行軍邏輯其實是沒有意義的,馬的行軍邏輯只有一個,就是走日不管那條路有誰擋都能走到那個點。換句話說當時的人根本就不在乎馬的行軍路線,或者幹脆的說到達那個點的任何行軍路線都能前進。。

那麽可以推測出,即便有Y字型的行軍邏輯,也很明顯就是與別馬腳一起出現的,也就是我上面說的唐朝以後。如果如其他答主所說的,馬的Y字形行軍邏輯是參考模擬的春秋時期的常規戰術,到了唐以後才來考慮行軍春秋邏輯就有點多余。即便要模擬也是模擬的唐以後的重騎沖鋒兵戰術,但唐以後由於騎兵裝甲的完善,裝甲不但普及道人。甚至已經裝備到了馬上了。

所以唐代的騎兵不僅能沖Y,還能直接沖直線也就是I,特殊情況下它甚至能走Z。比如隋末時,李淵和宋老生的對戰,宋老生就是分主副兩路快速沖擊李淵的主軍和李建成副軍。最後幸好是李世民的騎兵從山上沖下來來截斷了宋老生部隊的後續再一個倒折沖擊送敵方主力回到我方部隊完成阻擊這就是個Z字。另外還有一部抄後路拿了城墻,才贏下這一仗。

既然騎兵直接沖擊敵軍主陣已經成為了可能,那麽到了唐代以後再考慮騎兵沖鋒走Y還是走I還是走L好像都有點多余。

所以即便有這個Y的行軍路線和明顯是後人為了添加別馬腳設定而做的詮釋,不會追述到古代象棋起始是的歷史起源。

所以把馬走日追述到中國古代戰術的論點,其實是很矛盾很違背歷史和正常邏輯的。

所以這些皇權,模擬戰爭等猜想,它們是個很精彩的故事,但是同時他們也已經從根本上違背了事實和邏輯。所以它們只是個精彩的故事,精彩的想象,但是最終落到實地卻經不起推敲與事實明顯相悖。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