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認為不是。
首先,「小胖因為體重所以不好跑動」是不客觀的,小胖不是因為成為小胖子才不喜歡跑的。事實上,除了京隊以外,其他省隊的步伐、框架和基本功本來就都差口氣。
小胖成為少年天才,很大程度上因為他總是以讓人意想不到的方式接下對手的球。比如,意想到的方式是他跑動到位,引拍,擊球;但他偏偏不跑,用腰腹力量控制身體向後調動,遠遠的夠到了球。也因此,他能接下很多常人接不到的球。
試想一下,伸手可摘星辰,誰還要擡梯子呢?
但是這樣對於身體的消耗是極大的,擰、扭的動作對關節的傷害尤為厲害。龍隊的左膝手術,某種程度上就是因為非持拍側的膝蓋需要有更多扭的動作,容易勞損,在封閉針的作用下出現鈣化,需要手術處理。
這些傷以勞損傷為主,所以年齡越大,表現越明顯。陳舊性損傷醫治的難度是很大的,基本上還是以保守治療為主,手術基本上都是賭博。
在這樣的情況下,減重也只是減少啟動需要克服的慣性,減少損傷的增加,但是起不到恢復的作用。
我曾經看到過一個周雨的采訪,他提到為什麽選擇結束國家隊,少練一點就比不上年輕隊員,多練一點身體就有反應,所以選擇從競爭極大的國家隊退下來。
當然小胖應該比較92line幸運一點的,他畢竟還是很有競爭力的選手,隊伍願意去圍繞他想辦法。只是說,目前確實離奧運太近了不適合選擇更激進的方式,擔心適得其反而已。
小胖目前偏保守的技改,某種程度上就是一種「保守治療」,減少對他身體的損耗,延長他的運動壽命。目前應該只能等到奧運會後,透過器材or技術革命或手術等手段,來達到治本的目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