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體育

為什麽現在職業圍棋選手不到30歲就開始跌落巔峰?

2020-12-25體育

最近這十多年,在職業圍棋,確實存在「30歲現象」,即題主所說的「不到30歲就開始跌落巔峰」。

比如,李昌鎬30歲前17冠,30歲後十連亞;李世石30歲前14冠,30歲後0冠;古力30歲前7冠,30歲後1冠。

這些歷史級的天才尚且如此,更不用說那些普通的一流棋手了。

而gorating排名也顯示了這一現象,排名前10的沒有一個30歲以上棋手,排名前20也只在第20名有一個89年的金誌錫:

30歲似乎是一道難以跨越的鴻溝。

對此,流行於棋迷中的說法是:這是因為 30歲後生理機能下降引起的棋力下降 導致的。

然而,這樣的因果關系缺乏更多的證據來支持,也不能解釋更多的事實。還與一些事實相沖突,比如:

  1. 某些棋手的表現:

胡耀宇今年39歲了,還在參加圍甲,且並未表現得棋力不如20多歲時。

2. 某些棋手的說法:

李昌鎬30多歲十連亞期間,接受媒體采訪時說到: 身體沒問題,棋力還有所提高 ,但大家提高更多,所以無法常勝了。

3. 國際象棋的排名:

國際象棋是與圍棋相似的腦力競賽,而且參與的職業棋手更多,競爭更充分,但絕對霸主卡爾森為30歲,30歲以上棋手在前10名裏有6人,前20名裏有14人。尤其令人難以置信的是,52歲的印度棋王阿南德排名13:

因此,「30歲後生理機能下降引起的棋力下降」並不是30歲現象的好的解釋。

吃龍萬噸在考察最近幾十圍棋發展歷史的基礎上,提出了更好的、更接近歷史真相的解釋:

  1. 30歲現象,只是棋手們棋戰成就從巔峰跌落,而未必是棋力從巔峰跌落。

也就是說,要區分「棋力巔峰」與「棋戰成就巔峰」。

辨析——「棋力巔峰」與「棋戰成就巔峰」

2. 最近三十年,棋手成長訓練方式經歷了兩次革命。這讓棋手的巔峰變高,巔峰提前。

第一次是道場的高強度科學化訓練,在南韓是九十年代初就開始,中國是九十年代中後期開始;

第二次是大量的網絡對局引入棋手訓練,這在2000年後約十年內開始。

對應的棋手:

90年前後出生這批(以下稱90棋手),基本上都是道場訓練出來的,修業期後段還有網絡對局;

97年前後出生這批(以下稱97棋手),不僅是道場訓練出來的,還有天量網絡對局。

於是:

  1. 李昌鎬是五星級天才棋手(關於棋手的天才的星級,參見綜合來說,圍棋史上誰的棋藝最高?),但透過道場訓練成長起來的李世石、崔哲瀚等在尚未完全到棋力巔峰時就與之不相上下,構成有力的競爭,表現為「30現象」

2. 90棋手在尚未完全進入棋力巔峰期,就在棋力上與尚在棋力巔峰的強四星級天才古力李世石不相上下,構成有力的競爭。他們的巔峰略微高過古李的巔峰,再加上是一批棋手(陳、姜、金、江、柁、周、時、唐、黨、連、檀。。。等),因此古李難以繼續奪冠,表現為「30現象」

3. 97棋手有了網絡訓練的加持,比90棋手更年輕進入一流棋手的行列。同時,他們的巔峰更高,因此,讓90棋手盡管還處於棋力的巔峰時期,但也出現了比古李的「30現象」更早衰退的假象。例如,「每場平均一條龍」的時越,曾經高居中國等級分第一長達一年多的時間,但在gorating榜上20名開外了,2020年圍甲表現也說明了這一點:出場17戰8勝9負,其中主將1勝4負。

也就是說,30現象並非由30歲前後棋力衰退導致,而是由最近二三十年裏, 近來批次棋手整體上棋力巔峰比之前批次的棋手既早且高 所導致。

這一點,還能解釋更多的圍棋現象,比如:

  1. 2012年,98出生的楊鼎新和謝爾豪,以不到14歲的年齡,分別創造了最年齡奪取全國冠軍和世界大賽四強的紀錄。至今8年多過去了,無人能接近這些紀錄。

他們創下紀錄時的一流棋手群體包括:還在巔峰的古李崔等、正在巔峰的陳姜等、已到或快到巔峰的90棋手、快到巔峰的97棋手等。

而後來者,比如現在14歲的棋手,需要沖破的一流棋手群體包括:還在巔峰的陳姜等、正在巔峰的90及97棋手。這些棋手群體比楊謝創紀錄時更大,平均棋力更強,可是現在14歲的棋手的巔峰並不比這些棋手群體的巔峰高,因此連線近紀錄的希望都看不到。最接近的是謝科在2017年不到18歲進四強。

2. 2013年,96年出生的羋昱廷和範廷鈺以16、7歲的年齡奪取世界冠軍,至今7年多過去了,除了四星半級天才柯潔,沒有後來者接近過。

原因與上面相同,後來者如現在16、7歲的棋手,屠曉宇、王星昊等,要面對的是處於巔峰的90棋手及97棋手,而且,由於王屠等的訓練成長方式與97棋手相比無明顯不同,他們的整體巔峰水平就不會高於97棋手,因此,他們要奪得世界冠軍就只有他們自己完全進入了棋力巔峰才有可能。於是,我們看到,不僅王屠離世界冠軍還很遠,而且比他們早的00棋手廖元赫、謝科、趙晨宇、丁浩、李維清、伊淩濤等,才在今天由謝科第一個打入世界大賽決賽。

一些預言

網絡對局之後的下一次圍棋革命已經到來,即AI訓練。透過AI訓練成長起來的棋手(而不是成為職業一流才引入AI輔助訓練)再過幾年就能進入世界一流的行列,他們的棋力巔峰高度會高於目前一流棋手的棋力巔峰高度,於是,柯潔在30歲前就肯定無法統治國內棋壇了,30歲現象得以繼續。

但在那之後,會象目前的國際象棋一樣,沒有十幾歲的頂尖棋手,三十多的棋手與二十多的棋手有相似的競爭力。時代頂尖水平不再持續提高,相當依賴於超級天才的出現。

補充說明

30現象,還與目前職業棋手的現狀有一定關系。

目前職業棋手,基本上把圍棋作為取得名利的手段,而沒有日本圍棋傳統中那樣求道派的存在。因此,棋手們在發現自己成績不再是頂尖時,就放棄在棋藝上的追求了。比如,李世石古力這樣超時代的天才,如果繼續全身心在棋藝進步上,那麽,雖然沒有多少奪取世界冠軍的希望,但保持在世界排名前三十的可能性還是很高的。

而事實是李世石退役,古力結束一線,30現象更加明顯。

因為評論區有棋友對AI的效果提出異議,那就作些補充說明吧。

柯潔等已經進入一流才接觸AI的職業棋手,在他們的棋力形成過程中有許多知識是錯誤的,典型的如那些遠非兩分的定式,遠非兩分的局面,卻被當成兩分來儲存。這帶來的後果是他們的感覺中有相當部份是錯誤的。關於感覺在圍棋中的地位,參見專欄文章:

他們在接觸並研究AI後,當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糾正這些錯誤的感覺。但是,這會比不上在修業時期一直有AI伴隨的棋手們的感覺,從而,在其它方面相似的情況下,後者會有更高的巔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