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明難再得在於他本身的傳奇性。
這個傳奇源自他的身體條件、學習能力、從小的成長環境,還包括體制、性格、自身努力對他的影響。作為一個體制培養出來的球員,卻極具東方智慧和幽默,這絕對是一個小概率事件。
他的父親身高2.08米,母親1.88米,是當時全中國平均身高最高的夫婦。出生時,姚明的體重就超過5公斤,身長達到驚人的近0.6米。當姚明進入體校,上海體委給他測試骨齡,測試的結果顯示他的身高將達到2.23米(最終2.26米)。
那時候上海市體委就在他身上看到了巨大潛力,隨後推出「姚明計劃」,想把他培養成為優秀的籃球運動員。為此還派專業人士為姚明補身體,改變飲食結構、調整作息時間、塑造身體平衡。
我印象深刻的一件事:【姚明行動】一書作者提到為了彌補姚明下肢發育不均的問題,上海市委很早就派了一位中醫給他開藥調理。姚明進入NBA後,強大的下肢力量並非天生(奧尼爾、霍華德知道姚明的力量)。
在CBA聯賽,他是從未出現的內線巨無霸。到了NBA,落位精準,手感柔和,節奏流暢,大巧不工,細膩的低位技術,也是標配的頂級內線,08年甚至是很多人認為實際聯盟第一中鋒。下面這個姚明影片來自抖音四點籃球社區,抖音ID:SDLQSQ。
拜師大夢 https://www.zhihu.com/video/1218911545956134912他和奧拉祖雲學習,奧拉祖雲說他教過很多人,姚明和高比是學的最好的兩位。這足以證明他的學習能力,實際上姚明進入NBA時已經有了非常柔和的手感和腳步。
天然的高度,靈活的腳步。
國內球迷和當下聯盟有不少球員學過姚明的內線技術。放一個姚明常用的上籃動作教學影片,來自抖音博主「郭教練籃球教學」,抖音ID:7368519。
姚明式中鋒夢幻腳步教學 https://www.zhihu.com/video/1218912615436943360除了上籃,內線腳步對任何位置的球員也都大有裨益。所以我們看到大夢的學生姚明、高比、占士、霍華德,基本上中鋒、前鋒、後衛都有。
內線腳步 https://www.zhihu.com/video/1219435203975864320內線腳步旋轉技術,不練肯定不會。練的太少,實戰用不上。所以唯有千百次練習,才能達到本能和肌肉記憶。這些動作,我們看影片覺得簡單,真要做到流暢有速率失誤低,必須有大量的訓練。還是推薦一下」郭教練籃球教學「這個博主,他的主頁有大量實用籃球教學。
在我看,我們的球員出不來,很大程度還在於基本功不夠紮實。接觸籃球的時間可能不夠早,這造成的影響是在姚明之後,我們突然發現無人可用,阿聯之後更是在亞洲都舉步維艱。天才之外,沒有給中國男籃補充的血液,這些都說明培養的方式存在問題。
姚明這種天賦+努力+接觸籃球早的在我們的環境裏是稀有的。
了解姚明成長經歷的也都知道,他和那個培養他的體制是相輔相成的,而「姚明計劃」中個人故事的傳奇性在於 「他需要不斷突破身體的極限、揣摩體制的德性、在貴圈領導和經紀人的明爭暗鬥中存活,最終走出國門並養成超凡脫俗的姚氏幽默……他是一個被操縱與反操縱的典型」。
在【姚明行動】一書中,Brook不但寫姚明,還寫了王治郅,更寫了中國,寫了中國體育史上同時在發生的一些事。這都是他將書命名為【China’s Road to the NBA】的原因。
個體與國家命運的千拉萬扯,姚明是否是唯一?作者Brook的答案是:姚明稍有不慎便會淪為王治郅第二;而王治郅如果晚生幾年,或將成為另一個姚明。
能在中國這樣的籃球氛圍下成長,並成為姚明。其實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姚明曾說不要說誰代表中國,最近孫楊事件後更是認同他的觀點。一個天才的誕生和他本身條件相關,但他的成長土壤也是直接影響因素。他們能代表一部份,但不會比那個整體還大。
即便中國這麽大,姚明這麽努力這麽時刻上緊發條的人其實也不多。
於嘉在【築夢者姚明】裏面提到一個細節,姚明第一次有機會入選國家隊被刷,他特別痛苦。姚明告訴他,第一次穿上國家隊隊服,他在鏡子前面繞了7圈。前後左右看,比劃。他覺得這是人生巨大的榮耀。在此之後,他沒有浪費一秒鐘時間讓自己變的更好,直到退役前。
姚明也曾在第一人稱的自傳中寫道:
你是知道我本來是拒絕寫書的。有許多原因,一是我這人不喜歡公開談論自己的事情,這是我的天性;另外我一直覺得只有英雄才寫書,或者別人為他們寫書立傳。了解美國人和中國人對英雄的不同概念很重要。在美國,電影 和書中的英雄總是大難不死,他們身臨險境,卻常常死裏逃生。 在中國,最偉大的英雄是那些為國捐軀的勇士。當然也有例外———中國第一個太空人,他成敗與否,都會成為英雄。我不是英雄,也不覺得我做的事情會使我成為一個大英雄,我只是在做自己的份內事。而在中國的籃球氛圍內,因為集體主義精神,球員還擔當著巨大的任務壓力。姚明對成敗有他的看法,他知道在我們的環境裏面,結果導向非常嚴重。但是他和壓力很好的相處著。
對於失敗的看法,我跟許多人不同。 如果成功的可能性不高的話,我的許多同胞或許根本不會去嘗試。而我,無論成敗,我覺得我都要從過程中去學很多東西。 中國有一句兩千年前的格言,「勝者王侯敗者寇。」很多人把它當成人生信條。這說明中國人很在乎結果。還有一句名言:「歷史由勝者書寫。」換句話說,如果你沒有取勝,沒人會記得你。這是中國和美國的另一大區別。在美國,邁克爾·喬丹和卓思·巴克利都是英雄。巴克利從未贏得年終總冠軍,但他仍在孜孜不倦地工作,雖然他只是在電視螢幕上露面,憑這點,我尊敬他。 巴克利言論很多,我想他也說了不少言不由衷的話;他只想讓眾人議論,「你又聽到卓思·巴克利說什麽了嗎?」總之,這就是美國,只要你努力過了,即使不成功也能夠出名。中國歷史漫長,比美國長得多。 在中國,只有勝者或未捷身先死的人才能揚名,敗者會被人遺忘。
另外, 在國內,你沒贏的話,沒人會記得是出於什麽原因,常常只記得你沒贏,然後把你忘記。聽起來很新鮮,但這是事實。當球隊贏的時候,人們說教練和球隊了不起。若由於傷病或者超級明星缺陣輸掉,沒有人記得那回事。對於個人也是如此。(唯冠軍論結果論) 中國國家隊的隊員聞名全國,能到那個位置已經很了不起。但是我記得我在上海東方青年隊的時候,一隊有16名隊員,只有我和我最好的朋友劉煒和我入選大鯊魚隊,後來入選國家隊。我們倆舉國聞名了,但其他隊員卻鮮為人知。那14個人當中,或許有些也同樣優秀但卻受傷或者病倒;或者教練犯了一個錯誤,沒有更多地給他們上場機會;或者其他問題沒讓他們最好發揮。譬如,國家隊有個候補隊員,原來在國家青年隊是正選上場的隊員。有一次,青年隊出國打錦標賽,有人卻忘了給他辦新的護照,結果未能成行。也許沒有這次意外的話,他的運動生涯會截然不同。但沒有人會記得這些事情。這似乎無關緊要。那些未能成功的人,已經成為往事,被人遺忘。對他們來說一切都結束了。
想到這些我真的害怕,非常害怕。也許這種事會發生在我身上。如果我幸運的話,就總是能避免受傷。受傷了,你就完了。你不贏,就會被人遺忘。所以我覺得有很多壓力。 第一年我不在乎做最佳新人,或者進全明星隊,或者得了多少分,搶了多少籃板。我想得最佳新人獎來證明火箭隊選我是做對了,但對我來說最重要的事情是繼續打下去。
我有一些傷,有時很累,特別是整個暑假在中國國家隊打球後。但我是唯一一個火箭隊那個賽季打滿全部82場比賽的球員。所以我現在覺得沒有什麽新東西能難倒我,因為我已經領略了打滿賽季每一場比賽的感受。我知道不休息地比賽,挺住、打好、再挺住的感覺。我覺得自己挺過來了,至少在這個方面,大獲全勝。 中國有句俗話,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我想我的開端不錯。 但我認為,只看重結果是不對的。我相信過程很重要。我沒能獲得最佳新人獎,但我盡了最大努力。讓我再來一次我可以打得更好,沒贏我也沒有氣餒。
最後問一個問題,中國的籃球氛圍,真的可以用「這麽好」來形容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