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要和物理所比獲贊數!觀眾老爺們給點贊
\^o^/
跳過中間商,直接看結論
單車是費力機械。
因為單車是「腳踩一小圈,車行好幾米」。根據能量守恒定律,W=F*s,動力臂運動距離s少了,力量F就要增加。因此是費力機械。
(補充:如果動力臂運動距離s大了,力量F就可以減少,就是省力機械。 一些變速單車調到「爬坡檔」,腳踩好幾圈才能前進一些,這就是省力機械。 但這種檔因為提供基礎動力需要踩的圈數太多,踩踏時反而不容易控制行車平衡,因此實用性比較差,市場普及率很低)
分析中間商賺走的差價
在腳踏和牙盤這一段,是屬於省力機械。
滑輪組的原理其實就是杠桿原理。上圖可見,牙盤的圓心就是杠桿的支點,動力臂長於阻力臂,因此是省力杠桿。
飛輪和輪轂這一段,是屬於費力機械。
這個就更直觀了。動力臂比阻力臂小這麽多,妥妥就是一個費力杠桿!單車能夠「腳踩一小圈,車行好幾米」,靠的就是這個設計。
所以從單車機械原理上看,仍然是屬於費力結構。因為動力臂<阻力臂,是用大力量小路程,換小力量大路程。 所以單車作為載具最大的作用,還是增加人類的跑圖速度!
•͈ᴗ•͈ ♡
但為什麽騎單車多數還是會讓人感覺省力呢?
本質上講,省力的並不是車架的機械結構,而是在於「 輪 」!
所謂省力的對比物件,也是「步行」與「騎行」的對比。
而且最最最最關鍵的判斷點並不是在於「省力」而是「省功」 。省力只是咱們一種廣義上的、口頭上說法。
輪結構能夠省力(功),是因為它用「捲動摩擦」代替了「滑動摩擦」。滑動軸承的輪子雖然微縮到軸承上仍然可見滑動摩擦,但軸承已經接近圓心,相比不帶輪的結構,「摩擦距離」可以視為已經被微縮到極小,因此能省下不少功。而對於更加調皮的捲動式軸承來說,連滑動的部份也被省去,運轉時摩擦力會更小,不僅省功,而且省力。
當摩擦力被幾何倍數減小之後,運動慣性的效果就會被大振幅恢復。在平地上騎行,只要賦予一個平平無奇的初速度,單車能夠滑行數米甚至數十米,而這數十米的滑行路程完全是不需要額外提供動力的。就能量消耗的角度而言,滑行時候的動能損耗很低,能量的利用率很高,所以騎行相比步行能夠很明顯地感覺到「省功」。
就騎行而言,我們腳踩踏板供能,也只是補充輪軸摩擦的耗能、風阻耗能、輪子與地面捲動摩擦的耗能。非要多說也只能講爬坡時候克服重力分力的耗能了。除了爬坡外,其他耗能可以說是非常細微,維持運動所需的力或能量都是很小的。
所以,輪結構是一切車輛省力省功的核心機械結構。
步行,全靠滑動摩擦提供動力,沒有「滑行」這個操作,不能利用運動慣性,動能可以說是每一步都在浪費,因此功耗大、運動效率低。
如果有運動經驗的人還會發現,給腳上加輪,行動會輕松很多,但玩滾軸溜冰也還是比騎行更累一些。
滾軸溜冰運動增加的能耗其實不在於滑行,而在於滾軸溜冰運動獲取動力的方式!倆腳是等長的,想要用腳獲取動力,必須一條腿半蹲,另一條腿才能騰出足夠的長度進行「推動」。這個「蹲起」的過程是費力的,要克服重力做功,所以這個動作的消耗的能量有相當大一部份被用來「起」,只有少部份被用來制造前進動力,所以滾軸溜冰還是偏費力一點。
同理,跑步也比走路費功,因為跑步是一種快速的「走路」,為了讓兩腿可以更好的交錯發力,跑步需要施展出遠超過行動距離的步幅,多出來的這段步幅是用來給兩腿的運動加速的,所以跑步時候總是要把步子擡到很高,甚至還需要帶一點「跳躍」的動作。這些地方都會增加額外的能量消耗。
單車能夠把以上這些費力費功的地方全部省去,因此是一種能量利用率非常高的機械。
雖然機械結構上是費力機械,但相較於步行,輪結構讓它仍然非常省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