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林普又一次選上美國總統,影響的不只是中美關系,可能也包括中國周邊的地緣政治格局。印度最近的心思就很活泛,印媒甚至煞有介事地給莫迪政府提了個建議,說要充分利用杜林普對中國的反感情緒和態度,在中美關系緊張之際,尋找戰略機遇。
印媒還總結了一個規律,說美國總統往往會在自己第二個任期開始的時候,表現得「雄心勃勃」,而且杜林普也不能簡單地用常理去審視。
在杜林普上個任期,基於所謂的「美國優先」,從根本上改變了中美互動的底層邏輯,首先是有強烈的「脫鉤斷鏈」傾向,此外還有不斷升級的貿易戰。
也是從杜林普開始,美國正式把中國視為「最大的戰略對手」。而拜登政府上來後,看似在對外政策上與杜林普反其道而行之,不過對中國的一些限制措施,實際上還是沿襲了杜林普時期的思路,最明顯的共同點,就是對國家安全概念的泛化和濫用。
如今杜林普再次勝選,勢必會在這條道路上變本加厲。
而印媒也相信,杜林普個人對中國抱有強烈的反感,這種情緒很大程度上會塑造他新任期的對華政策,讓中美關系在接下來的4年時間裏動蕩不安。
而善於搞地緣政治投機的印度,自然不會錯過這種機會。所以印媒才提出,莫迪政府需要利用好這種格局,讓國家戰略利益最大化。
而且在印媒眼中,莫迪與杜林普兩人的「私交」不錯,這是美印關系的一個有利因素。而且杜林普勝選後,莫迪第一時間送上了祝賀,而且早前杜林普遭遇刺殺未遂時,莫迪還是最先發慰問,措辭都非常親切。
所以印媒相信,莫迪的殷勤姿態,為美印高級別交往開了個好頭。也讓印度能提前以更靈活的姿態,應對杜林普主導的「中美競爭」。
而且中美鬥得越激烈,印度的經濟戰略前景就越可觀,甚至可以讓自己成為國際商業投資避免地緣政治風險的理想場所,成為全球供應鏈轉移的重點方向。
雖然前不久,中印已經就實控線爭端達成了解決方案,實作了脫離接觸,但這並不意味著,印度已經放棄了自己對實控線問題的非分之想。莫迪政府依舊要加強國防工業能力,增強對中國的軍事威懾能力。
而在這個問題上,印度與杜林普恐怕不缺共同語言。在杜林普第一任總統任期內,美國與印度軍事合作的蓬勃發展,乃至於各種基礎協定的簽署就是明證。
此外,杜林普上個任期內,一個十分突出的特點,就是在亞太地區,出現了各種所謂的「小多邊組織」,而這種局面是對印度有利的。包括四方安全對話機制的重新開機,同樣也是在杜林普第一個任期內完成的。
從我們的角度來看,美國主導的小多邊,實際上是針對中國的「小院高墻」,不過印度可能要的就是這種效果,在上合、金磚等框架下保持存在感的同時,也透過四方安全對話與美國保持互動。
此外,印度如果想解決印巴在克什米爾問題上的矛盾,也必須與杜林普接觸。
何況對於印度的一系列安全擔憂,杜林普本人也持開放態度,不像拜登政府那樣,為美印合作施加了很多條條框框,在克什米爾問題上,也不向著印度政府。
更不要說,此前印度在美國和加拿大境內對錫克教沒少搞小動作,以至於美加一度上門興師問罪,讓莫迪政府很不痛快。
但如果杜林普願意賣莫迪一個面子,在這個問題上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甚至是既往不咎,那麽印度自然更樂意與杜林普打交道,而不必再去看拜登政府的臉色。
而近幾年來,也就是拜登政府任期內,兩國之間的分歧逐漸顯現。印媒就認為,要不是拜登政府對印度過於嚴厲,那麽莫迪政府也不至於就實控線問題,與中國達成解決方案,推動中印關系正常化。
可以說,在印媒的邏輯中,是因為美印關系這邊已經「無利可圖」,才有必要與中國修復關系。但杜林普上來之後,美印關系又出現了新的變數,印度完全可以與美國展開更密切的合作。這裏的潛台詞可能是,美印如何一起針對中國,也不是不能討論。
這樣看來,中印就實控線爭端解決方案的變數,除了明年開春的氣候原因外,還有杜林普上台一個地緣政治原因。種種跡象表明,印媒對杜林普時期的美印關系很有信心,至少比拜登時期的美印關系更加有信心,也看到了繼續在中美之間待價而沽的前景。
不過對於印媒的這種想法,我們已經見怪不怪了,在大國之間搞投機,某種程度上已經是印度在外交上的政治本能。所以和印度打交道,也要時刻做好兩手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