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球員有個特點,他跟巴西、阿根廷等南美球員不太一樣,就是踢球的風格偏於「樸實」。這裏我說的樸實,不是指德國球員不具備表現力,而是指他們踢球時比較欠缺那種靈性灑脫的感受。
比如巴西的朗拿甸奴,你看他踢球就能感受到一種快樂,那種天馬行空、不拘一格的踢球美感,很讓人著迷,一看就很陶醉。
還有法國的施丹,他的球風比較飄逸,盤帶過人很有節奏感,仿佛球場上的華爾茲一樣,能給人獨特匠心般的感受。
足球場上,拉丁風格派的球員個人感染力比較強。不管是巴蒂斯圖塔這種強硬派的風格,還是艾馬爾、梅西這種小快靈,場上的魅力是很強烈的。
相反德國球員,就沒有這麽多形象的招牌畫面了。能夠記起的,古連斯曼的金色轟炸機,這個還比較令人有印象;另外馬特烏斯的威猛大炮,遠射的力量勢大力沈,也能給球迷留下深刻印象;
比埃爾霍夫的頭球,這個也還能令老球迷們記憶猶新。
但是除此之外,你還能記得德國球員有什麽特點的外號和個人表現麽?太少了。哪怕是杜文·穆勒這種神鬼莫測的無球跑位,回憶起來你都覺得很困難,能記住的名場面很少。
對於德國足球,你更多會喜歡用整體、團結、努力、勤勉等詞匯來形容他們特點,個人魅力是比較少的。
德意誌、日耳曼魂,永不放棄,這些是德國足球的標誌。
要想獲得金球獎,以及個人獎項,球技是需要的。既要個人能力出眾,又要率領球隊獲得好成績,能達到這樣的境界才能獲得獎項。
然而德國足球向來較少出現這樣的天才球員,大都是團體至上,崇尚團隊的打法。即使能夠奪得世界杯,你也不會認為他們是靠某個人的力量贏球的。
這個問題,之前德國青訓主管比埃爾霍夫也談過,接受采訪的時候他聊過一件事,就是對德國青訓的人才培養表示擔憂。
就是太註重樣版化的球員成長體系了。一旦確定什麽樣的方針風格,大家都會一股腦地朝這股風去培養球員。
其它的都不太重視。
例如這幾年崇尚技術,那麽培養的球員都偏向技術類球員,而對高大中鋒這類別的就不太看重,一旦球員技術不好,可能就不會用了。
這也導致了德國球員會缺乏個性,總顯得死板,不像其它國家的球員培養類別會呈現多樣化的特征。
長期下來,這對德國足球的發展也會不利,慢慢地也會陷入人才發展的停滯。
這幾年德國足球低迷,世界杯等比賽表現不佳,就驗證了這方面的缺陷,需要對過往的方針進行調整。
幸運的是,德國足協已經意識到了這方面的問題,2022年世界杯折戟沈沙以後,他們已開始準備對青訓的培養體系進行改革,試圖希望培養更多類別的年輕球員,提供他們更好的發展空間。
以德國足球的整體水平,我相信他們未來還是能夠復蘇的。只要他們能夠平衡好個人以及團隊的關系,讓有天賦的年輕球員展現球技,以後會有德國球員獲得金球獎,他們具備這樣的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