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美國【紐約時報】前段時間報道,美國前總統奧巴馬的一名高級助手透露,奧巴馬「一直」擔心拜登會在與杜林普的總統大選中失利,他已準備好在幾個關鍵州的選舉中與他的前副總統拜登共渡難關。【每日野獸】稱,與上次選舉相比,這將是一個重大變化,當時奧巴馬在一旁提供支持和認可,但很少與拜登共同參加競選活動。
今年是美國的大選年,經過多輪初選,美國兩黨的提名人選均已確定,與上一屆大選一樣,還是杜林普和拜登之間的對決。對此,美國人感到強烈不滿,很多美國人既不想選擇杜林普,也不想選擇拜登,這種情況甚至在上一屆大選的時候就出現過。不過在外界看來,這種情況還是挺喜聞樂見的,這加強了美國大選的戲劇性,會出現更多的意外情況。
而奧巴馬可以說是美國白左的巔峰,他具有美國選舉需要的特殊才能,他能讓立場截然相反的兩方,都認為其站在自己這邊。靠著一個演講就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的人,並不簡單。倘若不是美國憲法修正案規定,任何人不得當選超過兩次,不然奧巴馬重回政壇的概率並不小。而眼下,為了黨派利益,他站出來力挺拜登。要知道,上次拜登與杜林普的對抗,也要多虧奧巴馬的助力。值得註意的是,除了奧巴馬外,克林頓似乎也加入了這場戰局。據悉,克林頓與奧巴馬共同參與了為拜登舉行的籌款活動。顯然,美國大選已經進入了白熱化。
在這裏,簡單講一下美國的總統選舉制度。美國總統並不是由選民直接選舉產生,而是每個州有一定數量的選舉人票,一旦一個候選人贏得該州的選舉,就能贏得該州的全部選舉人票。美國全國一共有538張選舉人選票,總統候選人必須贏得其中至少270張選票才能當選。
從這個意義上,拜登和杜林普各有各的鐵票倉,在鐵票倉獲勝沒有太大的疑問,關鍵就在搖擺州,誰拿下了更多的搖擺州,誰就大概率能獲勝。
值得了解的是隨著初選的高潮退去,美國大選形勢發生了逆轉。一開始十分強勢的美國前總統杜林普,未能經住時間的考驗,在密集的競選集會轟炸後,美國人對杜林普的熱情明顯減退。本來杜林普的民調支持率領先拜登高達5個百分點,這已經是很大的優勢了。但是根據最新的數據顯示,拜登已經迎頭趕上,幾乎追平了這個差距。如果按照這個節奏發展下去,杜林普要是整不出什麽絕活的話,基本就走遠了。
尤其是,面臨多起法律訴訟的杜林普已陷入財務困難的窘境,應對刑事和民事訴訟的法律支出不斷增加。據路透社報道,前段時間,杜林普就其財務欺詐案繳納了1.75億美元的保證金,以避免其財產被扣押。雖然本輪破產危機已經解除,杜林普還面臨諸多司法糾紛。這意味著,籌款活動為杜林普和共和黨全國委員會帶來大量資金,但其中只有一小部份可以用於支付杜林普的法律費用,因為候選人無法將競選資金用於個人開支。杜林普依然面臨著法律資金耗盡的風險。
值得了解的是當年杜林普的獲勝,卻是典型的「野路子」,用網絡宣傳爭取到了年輕人支持,抓住美國人對移民問題、治安問題的不滿,打垮了前第一夫人希拉里,這是一次政治的「下克上」。百年以來,美國政客必須從州甚至郡幹起,一步一步走到華盛頓,先靠政績征服黨內,再征服人民。除了美國早期草台班子時代以外,毫無經驗的政治素人絕無可能當上總統。
由此可見網絡和社交媒體的影響也愈發凸顯。候選人們利用各種平台來傳播自己的聲音和政見,爭奪選民的眼球。這種廣泛的傳播手段不僅增加了選民對候選人的了解,也為選民提供了更多選擇的機會。隨著選舉日的臨近,競選活動愈發激烈。候選人們將繼續努力爭取選民的支持,以期在最後一刻扭轉選情。然而,最終的結果究竟如何,還需要時間和選民的最終裁決。在這場充滿變數的選舉中,唯一可以確定的是,美國將迎來一段重要而緊張的時刻。
而據環球網報道,近日美國貿易代表處宣布對中國海事、物流和造船業發起「301調查」,遭到中國商務部強烈不滿和反對。算上近日美國貿易代表處的決議,迄今為止美國已經
對中國發起了7次「301調查」,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幾乎每屆美國總統都會拿「301調查」找中國麻煩,尤其是在大選到來前。由此可見,此次美國對華發起「301調查」,純粹又是美國內政的外部化表現,這既能將當前美國經濟的種種弊病「甩鍋」中國,再次對中國捏造一個敲詐勒索的籌碼,同時又能為拜登樹立起「關心美國工人」的人設。
美國大選正在緊張進行中,盡管杜林普人氣居高不下,民主黨為助力拜登連任也是極為賣力,但今年的美國大選變得愈發復雜,最終結局也更加難以預料。正在美國兩黨博弈白熱化之際,美政壇又傳來引人註目的新動向。共和黨彈劾美國土安全部長宣告失敗。共和黨盯上馬約卡斯,其用意在於借美墨邊境問題打擊拜登。可以說,移民危機已經成為拜登身上的重要痛點,由於非法移民大規模湧入引發一系列危機,拜登收到的不滿與日俱增。
美國總統就是他背後利益集團推選出來的代理人,而現階段美國民主和共和兩黨除了這兩個老人外,目前還沒有更合適的人選。
最近的一項ABC新聞民意調查顯示,大多數美國人對81歲的喬·拜登總統再次連任一屆總統持懷疑態度,並認為他的年齡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不過,民主黨人和共和黨人對待各自總統候選人的看法存在較大差異。73%的民主黨人認為拜登太老,而只有35%的共和黨人認為杜林普太老。此外,91%的獨立選民認為拜登太老,71%的人認為杜林普太老。
不過美國當前的政治文化似乎並未對高齡領導人形成顯著的排斥,相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美國社會對於經驗和穩定性的偏好。這也暴露了美國政治領導層老齡化的問題,暗示著新一代政治接班人的培養和上升通道可能存在問題。對於美國來說,物極必反,相信看慣了老態龍鐘的領導人,等到4年後再次大選時,美國人也應該會挑個年輕點的總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