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體育

已知必輸的競技體育比賽還會參加嗎?為什麽?

2024-03-14體育

明知必輸的比賽?那可太多了。

2011年的達拉斯小牛。

2016年的萊斯特城。

2018年站上波士頓馬拉松起跑線的川內優輝。

2018年波士頓馬拉松,川內優輝戰勝眾多賬面實力遠高於自己的對手,爆冷奪冠。當天波士頓大雨,氣溫很低,多名選手退賽,而川內優輝曾經參加過極寒條件下的賽事,堅強的意誌和豐富的經驗,讓他率先透過了終點。圖片來自外媒,侵刪

第100回箱根驛傳的青學VS駒澤。

2022-2023年驛傳季,駒澤包攬三大驛傳冠軍。2023-2024驛傳季,駒澤再次奪取出雲和全日本驛傳冠軍,隊內高手如雲,被認為時第100回箱根驛傳的頭號奪冠熱門。然而,箱根驛傳三區,青學的太田蒼生發起絕對反擊,最終青學逆轉奪冠。圖片來自外媒,侵刪

湘北VS山王。

卡卡羅特VS弗利沙 [1]

無證騎士VS深海王 [2]

永遠都存在以弱勝強的可能性,正是競技體育的魅力所在。 如果比賽只是簡單的賬面實力計算,那麽絕大多數對決,其實並無存在意義,大家開啟戰力計數器,滴一下就行:

速趴杯具塔,唯戰力論的知名受害者之一。以弱勝強的名場面,並非只在熱血漫畫中出現,現實生活中也比比皆是。圖片來自外媒,侵刪

如果用冷冰冰的概率學來描述,世間其實沒有必贏,也沒有必輸的比賽。假設有一位強敵,戰勝你的概率是99%,那麽連續向他發起十次挑戰,他一次也不輸的概率會下降到90.44%。如果挑戰100次呢?或是1000次呢?

也許他會滑倒。也許他會拉肚子。也許他會因為某些原因心緒大亂。也許他也會陷入懷疑:對面的你,有沒有可能比他更強?

身為underdog,就要有underdog的覺悟。如果遇上強敵,就全力去戰鬥。如果還是贏不了,就使用十倍界王拳。如果竭盡全力後仍然敗北,就想辦法活下來,回精神時光屋修煉,讓自己變得更強。

但如果你退縮了,你的取勝概率就永遠是0%。

拋開勝負不談,和遠比自己強的選手對戰,是難得的修行機會。強敵就像標桿,可以讓你提前看到自己未來能抵達的高度。基普喬格在維也納挑戰全馬破二成功後,跑進205甚至203的馬拉松選手大幅增加,世界紀錄也隨之重新整理,就是最好的例子。

說來慚愧,雖然洋洋灑灑的灌了這麽多雞湯,其實我自己只是一個很普通的跑步愛好者,如果用比賽拿名次的標準來衡量,那麽任何一場比賽,我都是輸家。我不想說什麽「人唯一的對手是自己」之類的屁話,我可以分享的,是underdog的生存之道:

曾經的我是個三天打魚,兩天曬網類別的跑者,成績很不穩定。每逢比賽,甚至是間歇訓練的前一晚,我都會患得患失,緊張得睡不著。但最近兩年,我開始相對認真和規律的訓練。空無一人的綠道,就是我的精神時光屋,在千萬次腳掌撞擊地面後,我明白了兩件事:

1 比賽成績是由我的訓練水平決定的。即使發揮失常,成績也不會有太大波動;

2 只要繼續努力訓練,我還能變得更強。

想明白這兩點後,我不再畏懼比賽。 贏也好輸也罷,如果放棄比賽,最對不起的人,其實是努力訓練的自己。

如果你能夠穩定的完成以前無法想象的訓練,如果你能夠從容的戰勝曾經讓你畏懼的對手,意味著你的實力真正的邁上了新的台階。用一次次的戰鬥去錘煉自己吧,總有一天,你會站在群山之巔。

也許那個時候,另一個問題會湧上你的心頭:

明知必贏的比賽,還有參加的必要嗎?

參考

  1. ^ 這個…勉強算拳擊比賽吧…
  2. ^ 這個…勉強也算拳擊比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