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交水稻。
上個世紀六十年代的某天,青年教師袁隆平在農場帶著學生勞作時,偶然發現了一株植株高大、顆粒飽滿的水稻「鶴立雞群」。
袁隆平如獲至寶,拿回家反復觀察,采取了花藥。第二年把收獲的種子播種下去,但長出來的高的高矮的矮,袁老師很失望,但水稻是自交的,為什麽會出現性狀分離?於是袁老師將雄株花粉人工去除,授與另一個品種的花粉。
於是他培育出了雄株退化的水稻,將其和其他的品種混種在一起,每次拿個桿子撥拉花粉,就能落在雌蕊上。
這就是大名鼎鼎的 「雄株不育技術」 。PS:如果一直叫這個名,會不會像抵制轉基因一樣抵制這個水稻。。
次年,袁隆平發表第一篇論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刊登在中國科學院主編的【科學通報】半月刊第17卷第4期上。
本以為這個能每畝產量從4、5百斤增產到4、5百公斤的品種,已經是個奇跡了。
沒想到。。
截止2017年,中國實作了連續14年的糧食增產。
在這裏我們講糧食增產增收,不只是讓更多的人不再餓肚子。
包括國家大量的退耕還林、退耕還牧、退耕還草計劃,都是建立在各類糧食品種不斷最佳化不斷增產的基礎上。
中國的地形很復雜,大部份區域無法做到大田生產,因此當年大規模的糧食生產,嚴重破壞了生態環境。
從另一個層面講,正是這些偉大的育種家不懈的努力,讓老一輩人不再餓肚子,讓現在的我們能看到更多的綠水青山。
對於這些共和國的脊梁,只有致敬了。
吾輩必當勤勉 持書仗劍耀中華。
————————————————————————————————
可能有點狗。。貼一個映像回答。
盛二分之一:有哪一些「本來以為是一個新時代的開始,沒想到已經是巔峰」的例子?
————————————————————————————————
看到評論區有人在爭論關於轉基因。
貼上前不久的另一個回答。
理性看待吧。
盛二分之一:人類的哪些科技已經接近瓶頸,很久沒有重大提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