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社會

3月研學熱點:植樹節活動的意義

2024-02-29社會

「植樹節」是一些國家以法律形式規定的以宣傳森林效益,並動員群眾參加造林為活動內容的節日,透過這種活動提高人們對森林功用的認識,促進國土綠化,達到愛林護林和擴大森林資源、改善生態環境的目的。

本文研學資訊僅做分享

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植樹節活動的目的和意義

一、意義

植樹節活動的意義不是在於每個人都要在植樹節這天去種一棵樹,而是透過植樹節的又一次來臨,使我們大家更加關註綠化、環保的問題,更好地去行動起來,同時為了保護倡導人們種植樹木,鼓勵人們愛護樹木,提醒人們重視樹木。

二、目的

植樹節活動的目的是激發人們愛林、造林的感情,提高人們對森林功用的認識,促進國土綠化,達到愛林護林和擴大森林資源、改善生態環境的目的。

植樹節有什麽活動

1.種樹

植樹節時很多人都選擇買小樹苗種樹,如果在了解栽培知識之後再去種樹效果更好,不要只做表面功夫,為了種樹而種樹。

2.了解樹木的知識

樹木是大自然的使者,地球上樹木的品種成千上萬,學習有關樹木種類、習性等知識,是強化環保意識的有效途徑。

3.宣傳環保

植樹造林本身就是為了保護弓境,而保護弓境的方法和渠道不止於此,進行豐富多彩的宣傳活動,才能擴大宣傳效果。

4.其他環保事宜

植樹節可以做別的愛護弓境的事,比如不使用一次性筷子,不使用紙杯等。

中國的植樹節是每年幾月幾日

中國古代雖有勸民植樹的說法,但由國家以法律形式明文規定植樹節日則是現代的事。

中華民國南京政府成立不久,時任臨時大總統的孫中山先生就在1912年5月設立了農林部,下設山林司,主管全國林業行政事務。1914年11月,中華民國頒布了中國近代史上第一部【森林法】,1915年7月31日,政府又規定將每年「清明」定為植樹節,屆時全國各地舉行植樹典禮,組織造林活動。

1979年2月,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根據國務院的提議,透過了將3月12日定為中國植樹節的決議,這項決議的意義在於動員全國各族人民積極植樹造林,加快綠化祖國和各項林業建設的步伐。將孫中山先生與世長辭之日定為中國植樹節,也是為了緬懷孫中山先生的豐功偉績,象征中山先生生前未能實作的遺願將在新中國實作並且要實作得更好。

1981年夏天,四川、陜西等地發生了歷史罕見的水災。根據鄧小平同誌的倡議,1981年12月五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審議透過了【關於開展全民義務植樹運動的決議】。

1990年3月12日,郵電部又發行了一套4枚「綠化祖國」郵票,第一枚為「全民義務植樹」。決議指出,凡是條件具備的地方,年滿11歲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除老弱病殘者外,因地制宜,每人每年義務植樹3棵至5棵,或者完成相應勞動量的育苗、管護和其他綠化任務。決議號召全國各族人民「人人動手,每年植樹,愚公移山,堅持不懈」。1982年的植樹節,鄧小平同誌率先垂範,在北京玉泉山上種下了義務植樹運動的第一棵樹。

隨著低碳環保意識的加強,植樹節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尤其是各級學府的重視,每年各地區大中小學生都會踴躍參與到熱火朝天的植樹綠化活動中來。

本文研學資訊僅做分享

如有侵權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