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報道 記者 馬夢陽 陳子帥】中國海關數據顯示,2024年前7個月,中國肉類及制品累計進口133.74億美元,進口數量為379.58萬噸,整體規模龐大。
9月8日,一批產自馬達加斯加的冷凍羊肉運抵湖南紅星進口肉類指定查驗場,這是中國首次從非洲進口羊肉產品。5月28日,海關總署釋出公告表示,允許符合相關要求的俄羅斯牛肉(含可食用牛副產品)進口。再往前,2019年,隨著對日本30月齡以下剔骨牛肉的禁令解除,日本雪花牛肉等符合條件的牛肉產品也可以重新進入中國市場。
不難看出,中國肉類進口來源地日趨多元。除了上述幾個國家外,中國還從巴西、美國、澳洲、紐西蘭等多個國家進口肉類產品。數據顯示,前 7個月,巴西是中國肉類及制品進口最主要的市場,進口額為45.34億美元。具體到肉類品種,牛肉的進口量增長尤為顯著,上半年累計進口牛肉123萬噸,同比增長23.6%。
除此之外,不少媒體最近關註到俄羅斯海產品出口到中國,並以「俄螃蟹‘端’上中國餐桌」為題進行報道。俄羅斯出口中心稱,2023年,俄羅斯遠東地區最大的螃蟹捕撈公司對中國的產品供應增加了33%。俄羅斯蟹業集團副總經理尤羅娃表示,中國螃蟹市場增長最快,對俄羅斯出口商來說是最有前景的市場。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對俄羅斯魚類的購買量增加了36%以上。
![](https://img.jasve.com/2024-9/60b00aee03f88d5d77dc6ca49f5d7021.webp)
2024年5月16日,哈爾濱,中俄博覽會期間,俄羅斯食品宣傳活動上,正在出售的冷凍螃蟹。(視覺中國)
「現在老百姓攝取蛋白質的來源很豐富,不僅是畜禽肉,還有水產等。」中國農業大學教授王愛國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在上世紀80年代,中國豬肉消費占比達到80%,而近兩年數據顯示,豬肉消費占比有一定下降,與此同時禽肉消費上升振幅比較快。
根據中國農村農業部公布的數據,肉類消費結構中,豬肉消費占比不斷下降,占肉類表觀消費量的比重從2000年的65.6%下降到2023年的57.8%;同時期禽肉消費占比穩步提升,從20.2%增至25.5%。人均禽肉消費量從2000年的9.7公斤增至2022年的17.5公斤,增幅80.4%。專家分析認為,受經濟社會發展、產業結構調整和消費升級等因素拉動,未來禽肉消費還將繼續保持增長態勢。預計到2030年人均禽肉消費量約22公斤,在肉類消費中占比達到32%。
中國農業農村部生豬產業監測預警首席專家王祖力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禽肉消費速度增長快,其實是肉類消費的轉型和升級,更有利於食品安全、糧食安全,尤其是飼料糧安全。與此同時,在「大食物觀」指引下,向森林、草原、江河湖海以及設施農業要食物,能夠完善食物產業鏈條,豐富食物品種,形成一個多元化的食物供應體系。#百家快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