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社會

友誼關口岸智慧化升級,東南亞進口水果24小時內進入中國

2024-09-29社會
這是中國最長的國道——G219,從新疆喀納斯到廣西東興,沿中國邊境綿延1萬公裏,名副其實的戰略要道。
75年來,無數人在這裏用血肉身軀,構築起守護國土完整、守護邊境安寧的鋼鐵長城。今天,沿邊開放的新語境下,世代堅守的國門,也在更好地「開」。
「治國必治邊」,今年6月至8月,解放日報「信仰之路Ⅱ·大國之道」報道組先後前往西藏、新疆、廣西、雲南四省區,沿著219國道一路尋訪,領悟這幾個字的深意。
在這條公認的「國之大道」上,我們讀到「大好河山,寸土不讓」,也看到開放合作、睦鄰友好。這背後,正是一個大國的強盛之道。
在中越邊境的友誼關口岸,一輛輛滿載榴槤、山竹、火龍果、大樹菠蘿等東盟水果的入境貨車,以及運載重型機械、日用品、電子產品等貨物的出境貨車往來穿梭。這些貨車在完成貨場網絡攝影機抓拍車輛入場、司機登記二維碼、報關手續後,正有序等待著系統的放行資訊……
友誼關口岸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憑祥市,「開啟門就是越南,走兩步就進東盟」是友誼關口岸的真實寫照。2023年,友誼關口岸進出境車輛43.1萬次,同比增長了106%,較疫情前的2019年也增加了25.6%。近年來,隨著貿易需求的逐年增長,以及由山多路窄的地理環境限制所導致的結構性擁堵問題,提升口岸通行能力已成為當務之急。
2021年,友誼關口岸最佳化上線了「智慧物流管控平台」,實作對跨境車輛的15個通關環節即時監控,對車輛行進路線做到精準設計,確保車輛排程順暢,時刻行駛在最優路線。
今年8月,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沿219國道尋訪,在友誼關口岸親眼見證了智慧口岸所展現的科技速度。
向科技要人力,日通行車輛數翻番
友誼關海關辦公室趙衛東介紹,友誼關口岸在設計之初,預計每日允許800輛車輛通行。然而,借助科技的力量,口岸上線了「智慧物流管控平台」後,日通行車輛數顯著增加,目前日均可達1400輛。特別是在今年的3月28日和4月26日,通行車輛數分別達到了1728輛和1878輛,實作了較初期設計能力的翻倍增長。
友誼關海關監控智慧中心。 劉雪妍 攝。
在該系統上線之前,貨場排程車輛入園通關主要依靠人工放行,排隊號碼的發放、放行條等資訊的稽核等工作都由工作人員開展。該系統上線後,透過物聯網技術、地理資訊科技,實作貨場地圖示記、即時交通狀況展示等,結合車牌辨識、二維碼套用等技術,實作車輛的統一登記、統一放行、統一監管。
「在‘對講機人喊時期’,一輛車正常通關時間大約需要9—10分鐘。隨著新技術的套用,在沒有增加人員成本的前提下,依靠電子資訊系統,通關時間已經縮減至一半以下,僅需大約3—4分鐘就可以實作順利通關。這一變化不僅提高了效率,也大大節省了時間和人力成本。」友誼關海關物流監控科副科長農飛飄說。
一輛貨車司機正在手機上查閱自己的通關資訊,他說:「原來都要拿著紙質材料去找人,非常不方便。現在車輛自動進出卡口,可以自動辨識車牌、自動校驗是否有海關指令。如果我的車輛被命中海關指令,我的手機會即時收到資訊,貨場中的LED大屏也會清晰指示我下一步該去哪,大大節約了通關時間。」
向科技要速率,確保24小時內通關
記者采訪當日中午,在友誼關海關查驗平台,42個冷鏈水果海關檢查車位被占據了一半以上,海關關員正依次對停靠在冷鏈檢查車位上,來自東盟的水果開展檢疫查驗。從卸車、拆包、查驗到裝車,一氣呵成,有序高效。
2023年,友誼關海關推動上線「智能查驗輔助管理系統」。當通關車輛進入關卡時,系統會自動顯示該車輛是否需要進行查驗。同時,該系統還透過訂閱海關查驗和物流數據,自動獲取貨物的類別,並智能地分配查驗車位。
海關工作人員正在對抽檢榴槤進行檢疫查驗。 趙衛東 攝。
「我們要讓數據多跑腿,企業少跑腿。系統上線後,我們承諾對檢疫查驗沒有問題的車輛,實作24小時內通關,」友誼關海關監管一科副科長謝顯鵬說,「這個系統會調取空閑的車位資訊,將訊息第一時間發送給貨車司機或者企業的貨物代理,透過與企業手機端精準聯通,實作進出境車輛進場、待查驗、靠台查驗、離台全流程進系統無人化,壓縮貨物等待時間20%以上,提升查驗車位周轉效率35%以上。」友誼關海關除了為鮮活農產品特設了綠色通道,還專門為榴槤設定了進口榴槤專用查驗車位,壓縮了50%的環節流轉時間,切實提高了進口榴槤的通關效率。
為了讓通關速度再快一點,友誼關海關直接將有害生物實驗室「搬」到了現場,檢測發現可疑存在檢疫性有害生物的水果,無須再運送樣品至憑祥、南寧的實驗室,在友誼關口岸就能實作快速檢測。「曾經的抽檢企業需要等待兩三天才能拿到檢驗報告,現在我們把這個時間壓縮至一天以內,真正實作了當場檢測當場出具報告的高效流程。」
同時,友誼關海關還上線了「智能檢疫處理系統」。當進口貨物被檢出攜帶檢疫性有害生物時,企業現在擁有更多的自主權。他們可以透過該系統,在三種處置方式中進行選擇:檢疫處理、退運或銷毀。「智能檢疫處理系統」的套用,一改傳統的人工監督模式,實作了全自動化,壓縮了約35%的檢疫處理時效,極大地提高了企業的通關效率。
半天查驗結束,越來越便捷
中午12點左右,廣西榮盛國際物流有限公司貨物代理余偉鵬正在查驗平台回裝前一晚到達口岸後經過查驗的火龍果。
「這批火龍果昨晚7點運到這裏。由於口岸並非全天候24小時通關,今天早晨才開始派單查驗。現在所有火龍果已經查驗完畢,並準備重新裝車發運。整個查驗過程僅用了半天的時間,遠還沒有超出海關承諾的24小時時限。」余偉鵬在友誼關做水果貨物代理的兩年,很真切地感受到通關速度更快了一點。
余偉鵬說:「近兩年生意越來越多,我的公司每天有三四十車的貨物需要運到這裏進行查驗。根據市場需求,這些水果將被運往廣東、浙江,甚至遠至北京。我親眼見證了友誼關口岸水果查驗平台從曾經的十幾個台位發展到如今的42個,查驗環境越來越好,便捷性也大大提高。」
欄目主編:朱瑉迕
文字編輯:王閑樂
本文作者:余晨揚
題圖來源:劉雪妍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