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隨著一聲長笛響起,一列萬噸級無人駕駛多載列車從國家能源集團朔黃鐵路黃驊南站出發,行駛了兩個半小時後,順利到達黃(驊)大(家窪)線東營西站,精準停靠在指定位置。
這是中國多載鐵路智能駕駛領域的又一重大突破,標誌著無人駕駛多載列車完成開行試驗。此次開行的試驗列車共108節,全長約1.3公裏,總重達10800噸。
![](https://img.jasve.com/2024-9/825c139626aad0c56e5dfa660b24639a.webp)
圖為無人駕駛多載列車準備從朔黃鐵路黃驊南站出發
當前,列車無人駕駛技術主要集中套用於城軌領域,尚未在幹線多載鐵路實作規模套用。「無人駕駛技術套用在多載鐵路要解決很多問題,比如多載列車控制策略的智能調整,特別是在起伏坡道、長大下坡道、站內停車時機車自主控制,以及異常情況下的列車操縱,列車執行環境辨識和研判等等。」國家能源集團朔黃鐵路公司多載列車安全牽引技術實驗室主任周占松告訴科技日報記者。
此次試驗的無人駕駛多載列車,從關鍵技術到管控模式都實作了自主可控。研發團隊建立了「數碼化仿真、智能化駕駛、遠端化遙控、集約化排程、一體化監測、少人化值守」的新業態,打造了國內首家在車站集中控制、列車智能駕駛全系統革新的智慧多載運輸新範式,其中綜合保障及仿真模擬、遠端操控及自動駕駛、空天車地一體化安全監測3項技術填補了行業空白,實作了「列車駕駛無人化、車站管控無人化」。
「本次無人駕駛多載列車試驗實作了自動駕駛、智能運維、排程集控的‘車、地、網’系統升級,透過遠端操控台即時智能監測列車的執行狀態,實作列車‘動、靜、變’全要素管控。」周占松說,這一系列技術的套用,使得列車在復雜環境中也能保持高效、安全地執行;在多載鐵路自動駕駛的基礎上進一步實作無人駕駛,對推動中國多載鐵路智能化、無人化、數碼化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據測算,該無人駕駛技術批次推廣套用後,將有力提升朔黃鐵路運輸效率,降低營運成本,預計列車平均執行速度提升1.7km/h,平均牽引能耗降低2.9%,全年節省減少乘務人員30人,節省人力成本1200萬。」周占松說,我們建立了國內首例基於多維融合多載列車操縱策略的新一代自動/無人駕駛系統,實作了列車訊號的自動切換、進路資訊智能獲取,以及核心器材與排程資訊的自主辨識;同時,依托北鬥時空定位深度套用服務平台,系統實作了多載列車在復雜場景下的精準定位、自動校正、自動過分相。
此外,本次試驗運用的車地多維資訊互動數碼化仿真平台為國內首套多載鐵路無人駕駛執行仿真平台,實作了關鍵系統、關鍵技術的全鏈條自主可控,將推動多載鐵路智能駕駛技術更快發展。
(科技日報記者 陸成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