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社會

華容團洲垸洞庭湖堤防決口合龍後,錢團間堤無眠又平靜的一夜

2024-07-11社會

7月10日淩晨0點,洞庭湖畔的團洲垸和錢南垸的間堤上,依舊燈火通明。

電線上每隔十多米掛著一個節能燈泡,幾條照明路線綿延在14多公裏的錢團間堤上,間堤一側團洲垸內已經被洪水浸泡,一些房屋、電線桿、樹木露出個尖尖來,另一側,是還安全無恙的錢南垸,良田裏蛙聲一片,零星分布的幾個村民房屋的前坪有人在聊天。

間堤上下,每隔幾百米就有一個防汛帳篷,巡堤查險的人們幾個一組,提著手電筒,在護坡上,在田間,在池塘邊,不間斷地在來回走動。在間堤的北段,人民子弟兵駐紮在此,如果有突發情況,隨時準備出動……

這是團洲垸決堤合龍後的第一個夜晚。實際上,在團洲垸被洪水淹沒後,守護「第二道防線」錢團間堤就成為此次抗洪救災工作的重心之一。

7月9日晚上至10日清晨,瀟湘晨報記者行走在間堤上,記錄下這無眠又平靜的一夜。

「有子弟兵在我們放心」

7月5日下午,華容縣團洲鄉團北村團洲垸洞庭湖一線堤防發生決口 。7月8日22時33分,經過兩天兩晚全力封堵,決口成功合龍。

錢團間堤 團洲垸與錢南垸之間的一道堤壩, 與洞庭湖和團洲垸之間的一線防堤形成一個夾角,一側是華容縣的團洲鄉轄區,另一側是君山區良心堡鎮等, 全長14.35千米,是保障錢糧湖大垸安全的「第二道防線」,主要作用是在一線堤防發生決口或洪水漫溢時,透過間堤阻隔,防止洪水淹沒下一個垸子。

實際上,在團北村一線防堤決口後,守護「第二道防線」錢團間堤就成為此次抗洪救災工作的重心。在團洲決口封堵後,這一工作更是成為關鍵。

7月9日傍晚,瀟湘晨報記者來到錢團間堤北段,這裏也是當地防汛指揮所所在地,距離此前決口位置約兩公裏左右,各種運送機械、物資、人員的車輛來來往往。

團洲垸和錢南垸的間堤上照明路線的燈光已經亮起。幾條電線上每隔十多米掛著一個節能燈泡,綿延在14多公裏的間堤上下,來自各個地方的工作人員線上上忙碌著。

晚上8點,從防汛指揮所走出大約幾百米位置,來自益陽市南縣人武部的部長羅湧波正在帶領民兵在間堤護坡上帶領民兵在清理樹障。按照指揮部的要求,巡堤的範圍要延伸至間堤300米左右的位置,但一些地帶雜草灌木叢生,還有的村民種了農作物,為了方便巡堤人員檢視險情,他們奉命在清除此處的樹障。

此前,他們已經奉命在大堤上連續奮戰了幾日,羅湧波的臉被曬得通紅,後背上還留著當天刮痧後印子。白天天氣太炎熱,兩個年輕的民兵中了暑,但晚上,他們的身影又出現在大堤上。

晚上10點,在往前幾百米堤下一個帳篷外,嶽陽市雲溪區人武部民兵李成正在進行新一輪巡堤工作。

李成平日在雲溪區城管局上班,出生於1993年,是一位退伍軍人,也是當地一個民間救援隊的隊員,多次執行過抗洪搶險任務。此次團北決口發生後,他和隊友就第一時間接受指派攜帶救生艇趕赴現場,先期執行了搜救轉移的工作,後又轉移到大堤上協助電力部門搭建照明路線,完成任務後又開始大堤旁擔任巡堤查險的工作,幾天下來他們加起來睡眠只有10多個小時。

「首先是用手電筒看,如果發現有水跡的地方就用腳踩一下,如果土地回彈了,證明底下有空氣或者是積水,再用棍子戳一下看看是什麽情況,如果有異常要及時開挖,是險情要及時上報。」平日的培訓和實戰讓他積累了很多的防汛知識,和他一組的隊友平日私下就是好友,這讓他們配合也比較默契。

晚上11點,在間堤下的一塊空地上,來自南部戰區空軍航空兵某旅的百余名子弟兵在草地上短暫地進行休憩。草地上蚊蟲肆虐,但戰士們已經習慣。

南部戰區空軍航空兵某旅的董偉介紹,他們在第一時間抵達前線後,立即投入到救災工作中,已經處理了多起管湧搶險任務。9日中午,100名官兵接指揮部指令,緊急前往采桑湖裝填沙袋加固堤壩,傍晚前完成20車6000袋裝填任務,並采取輪班作業方式,隨時保持100名官兵值守錢團間堤北端,遂行機動搶險任務。

「哪裏最危險,任務最緊急,我們就去哪裏。」董偉說。

在南部戰區空軍航空兵某旅的營地旁,還駐紮著武警湖南總隊官兵們,隨時準備戰鬥。

「有子弟兵在,我們放心。」君山區良心堡鎮楊蔸湖村的一位村民稱。

「這是我們的家園我們有責任保護它」

10日淩晨1點,在間堤旁幾條導浸溝旁,來自良心堡鎮楊蔸湖村的村民陳華林和張錢糧拿著手電筒正在檢視溝裏的情況。

「這裏插了幾面紅旗,就是需要重點檢視的地方。」陳華林說。

在8日,他們所在地方出現了一起 管湧險情, 部隊力量 聯合民兵、地方救援力量等迅速完成緊急處置 ,並開挖了幾條導浸溝,他們這夜的任務就是值守在此處隨時檢視是否存在異常。

陳華林今年64歲,張錢糧62歲,都是當地土生土長的人。身旁的錢團間堤對於他們而言,也有著特殊的感情。這個間堤建設於上個世紀50年代,最初是靠他們的父輩肩挑人抗壘起來的,保護著一方平安。他們的家身處的錢南垸也讓他們自豪。

「這裏是正宗的魚米之鄉,土地肥沃,種棉花、水稻都可以,水稻至少一畝有1200多斤的產量。」陳華林說,現在他還種了10多畝田。

1996年,團洲曾發生過一次決堤,那次洪水也沖垮了錢團間堤,他們的家都受了災。

「那時候只能靠湖水自然退了才能重建家園,不像現在兩天就能把決口堵上。」陳華林感慨著時代的變化。那次退水後,他和鄉親們都參與了決口的修復工作,也主要靠挖機和人力的配合。

28年後,錢團間堤第二次遭受洪水的考驗。作為有經驗的老防汛人,對於防汛工作他們有著自己的敏感性。

陳華林說,團洲決堤發生時,他正在嶽陽市區女兒的家裏,從新聞上看到訊息後,他立馬匆匆趕了回來,投入到當地防汛工作當中。

而這天也是張錢糧的第三個晚班。張錢糧說,和年輕人相比,他們體力跟不上了,但能夠保證能及時巡查,不會打瞌睡,無聊的時候,哥倆就坐在沙袋上聊聊天。

「這裏是我們的家園呀,我們有責任保護她。」陳華林說。

「雖然累但是必須堅持」

10日淩晨2點,記者繼續行走在間堤上。部份輪換的防汛工作人員已經就地休憩在大堤旁的草地上,周圍蛙聲一片,但還有很多人在忙碌。

「您過來看一下,這裏是不是確定沒問題了?」一位技術組的專家在堤上檢視情況,接了一個電話,就騎著摩托車匆匆走了,摩托車把手上,一個塑膠袋裏裝著一盒藿香正氣水。

淩晨3點,不遠處的村舍裏已經傳來雞叫聲。在堤下一個水池旁,記者遇到了間堤一段防汛抗災市級負責人,嶽陽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黨組副書記李永豐。前線防汛指揮部,將14.35千米堤防任務分為六段,嚴格落實領導包段責任,全面巡堤查險、嚴防死守。李永豐當天值晚班,負責約2公裏多的範圍。

「巡堤這個工作不容易,多虧了那麽多單位和誌願者過來支持。」李永豐說。

淩晨4點,嶽陽市君山區城管局職工彭陽也還在和隊友一起在大堤旁的護坡上巡查。他出生於2003年,因為年紀最小,在隊友中顯得格外顯眼。這是他第二次來大堤上來巡查,他的隊友包括其他機關單位鄉鎮街道幹部、當地村民等,一共分為兩班,負責800米範圍的巡查任務,進行不間斷巡查。

第一次巡堤時,他和隊友一共在大堤上工作了24個小時,因為剛開始交通不便,光走到執勤點就花了很多時間,後面才改成了8小時「三班倒」的工作機制。

「因為要看得仔細點,來回巡查一下就差不多一個小時。」彭陽說,在巡查時遇到蛇是很常見的,為此他穿了一雙雨靴,但走久了腳上就容易起泡。

「雖然累但是必須堅持。」彭陽說。

早上6點,彭陽完成最後一輪的巡查,來和他換班的人員也準時趕到。隊裏的村幹部在【巡堤查險值班登記表】上寫下「巡查無異常」。

天色已經亮了,新一輪的巡查工作又要開始了。堤壩上,來自全國多個省份的各型器材正在全力排澇,團洲垸的水正在一點一點下降,團洲垸人的家也在一點一點回來。

瀟湘晨報記者曹偉 攝影記者吳琳紅

爆料、維權通道:套用市場下載「晨影片」客戶端,搜尋「幫忙」一鍵直達「晨意幫忙」平台;或撥打熱線0731-85571188。政企內容服務專席19176699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