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社會

中尼「珠峰友誼-2024」陸軍聯合訓練開展人道主義救援減災訓練見聞

2024-09-29社會

中尼「珠峰友誼-2024」陸軍聯合訓練開展人道主義救援減災訓練見聞

解放軍報記者 郭豐寬 特約記者 劉大輝 通訊員 陳瑋靖

對「受傷」人員進行救治。解放軍報記者張雷 攝

「動作輕點,音影片生命探測儀在廢墟下發現生命跡象。」9月25日至27日,中尼「珠峰友誼-2024」陸軍聯合訓練參訓官兵重點訓練了聯合救援減災課目。

生命沒有國界。跨國救援、相互幫助,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一個重要體現。2015年4月25日,尼泊爾發生8.1級大地震,造成上萬人傷(亡)。中國軍人曾奉命支援,讓中尼傳統友誼跨越珠穆朗瑪峰傳向大洋大海。

「如今,模組化、智能化、自動化等先進技術的套用,讓我們救援減災的底氣更足了。」中方參訓三級軍士長、曾參與2015年尼泊爾地震救援任務的秦海蛟表示,時隔近10年,相較於之前的肩扛手搬,現在的救援器材更加先進智能,各種成體系的搜救、解救儀器,成為節省救援黃金時間的神兵利器。

中尼雙方軍人一起相互交流學習。解放軍報記者張雷 攝

在裝備展示現場,秦海蛟看到了可套用於大區域的三維激光掃描器,能夠快速實作數據采集、分析、處理;兼顧雷達、音影片探測功能的生命探測儀,可一次性運用多種生命探測方式,全面檢測目標區域內的生命跡象;采用獨特雙鋸片反向旋轉設計的雙輪異向切割鋸,操作更穩定,更精細……

「非常簡單,使用起來很方便!」一名尼泊爾軍官使用中方水力切割機輕松切開一根鋼筋後連連贊嘆道。

這是中尼雙方參訓官兵混編作業的一幕。在裝備展示後,參訓人員采取混合編組、輪換作業的方式,分別對相關器材進行聯訓交流。

參訓人員操作工具進行作業。解放軍報記者張雷 攝

期間,雙方參訓官兵各自介紹了開展救援減災的經驗做法,並從裝備效能、適用場景、操作技巧等方面進行了深入討論,充分考慮到現實救援中可能遇到的各種突發情況。交流中,雙方不僅熟悉了裝備的效能和操作方式,更增進了對彼此的了解。

「秦,你來教我操作這個!」訓練中,一名尼方參訓戰士對「遙控智能挖掘機」展現出了極大的興趣,他一邊拿著英文版的說明書,一邊讓秦海蛟手把手教他實際操作。在秦海蛟的指導下,尼方參訓戰士很快掌握了操作竅門,不久便能透過監測系統即時避障。

「Good,China!」在後來的「快速構築防洪堤」演練中,這名尼方參訓戰士熟練切換近程遙控器、遠端遙控艙兩種模式操作「遙控智能挖掘機」,鏟土後送至「砂石自動裝袋機」內,不久後便提供了上百個沙袋,配合團隊成功在規定時間內高標準完成防洪堤構築。

中尼雙方軍人進行交流。解放軍報記者張雷 攝

據聯合訓練中方負責人介紹,該環節重點學習初級生命支持技能,同步采取圖板展示、人員介紹、自主體驗相結合的方式,對破拆、輔助、挖掘等裝備進行展示,兩軍官兵相互觀摩操作,並圍繞裝備使用等問題深入交流。

快速搶救傷員生命,是所有災難中救援人員的首要職責。來自中方某醫院的主任醫師蘇正林,曾參加過多個大項任務,經驗十分豐富。這次維和醫療行動展演中,他所帶領的教練組透過實景構設、隨機導調等方式就「頭部外傷、胸部外傷、腹部外傷、上肢骨折、下肢骨折」等5種常見戰傷向中尼參訓官兵進行初級生命支持教學。

一名尼泊爾參訓戰士對教練組快速便捷的包紮手法贊不絕口。他一邊觀看演示,一邊詳細記錄救治要點,不時向教練組成員請教分類處置、應急手術等保障方面經驗,表示回國後一定要將這些經驗傳授給其他人。

此外,中方對維和行動中突發情況進行匯總,針對性選擇維和行動中常見的病傷情,以影片展示聯合國剛果(金)穩定特派團中國二級醫院在日常醫療收治、防疫、裝備核查、作戰效能核查、與外軍交往等點滴,以此了解二級醫院任務性質及完成情況。

中尼雙方軍人一起就中方某型裝備進行交流學習。解放軍報記者張雷 攝

「這場救援減災課目,讓我們雙方學習到更多適應未來突發任務挑戰需要的緊需知識,在交流中增進了理解,更好地實作課堂與戰場的對接。」中方參訓分隊指揮員俞建說。

據此次聯合訓練尼方負責人介紹,中尼兩國建交以來,中方多次幫助尼泊爾應對各種自然災害,進行大量的人道主義援助,彼此之間的了解互信愈加深厚,中尼兩軍的深厚情誼也透過這次訓練進一步增強。

來源:中國軍網

作者:郭豐寬 劉大輝 陳瑋靖

責任編輯:孫智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