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導致的藥品短缺並非流感藥物絕對量的不足,而是有過多的恐慌和囤貨」。
文 | 海上客
新春之際,到日本去旅遊的中國台灣女演員徐熙媛突然去世,無論她的確切死因何在,終究與在日本「咳嗽哮喘癥狀加劇」有關。
海叔發現,其實早在2024年底,日本43個都道府縣的「每家醫療機構患者人數」統計,全部都越過了「警報等級」。也就是說,自那時開始,日本已經遭遇流感大暴發。至今為止,這波流感暴發尚未過去——
環球時報援引日本【產經新聞】報道螢幕擷取
據日本國立傳染病研究所1月31日公布的數碼,自2024年9月2日至2025年1月26日,日本國內累計流感病例據推算達952.3萬人。倒是要靜觀2月7日該研究所的最新數據釋出情況!
伴隨流感暴發,竟然還傳出缺醫少藥的訊息。
在世人印象中屬於已開發國家的日本,且人均壽命在全球處於較為領先水平的日本,怎麽會急缺感冒藥?到底什麽情況?
01
海叔發現,目前國內媒體傳播較多的一則訊息是,日本靜岡縣傳染病防治所所長後藤幹夫表示,自今年1月開始,當地許多醫院的感冒藥告急。「許多醫院不得不建議輕癥患者不要前往醫院,避免擠占醫療資源和在醫院感染其他病毒。」後藤幹夫說。
環球時報援引日本【產經新聞】的報道中,日本東京一家診所的護士在接受采訪時說:「我已經2年沒有看到診所有PL配合顆粒(日本常用感冒藥)的存貨了,頭痛藥和止咳藥也完全買不到了。」
日本2024年末出現流感大流行 圖:光明網援引日本NHK報道螢幕擷取
盡管有一些國內媒體也采訪了一些前往日本旅遊的國人,以及目前常年居住在日本的人士,得到似乎相反的資訊——
比如家住東京的季先生稱,「一切都正常,醫院秩序井然」;
經常往返於東京的趙女士稱,自己「剛去東京的一家診所配的感冒藥,沒有聽說供不上貨」;
還有中國遊客在東京當地藥房咨詢藥劑師,請他們幫忙選藥……
但所有這些資訊都沒有點名他們配的是否奧司他韋和瑪巴洛沙韋這兩種抗病毒藥物!
從相關資訊搭成的「拼圖」不難看出,日本或許並不缺藥,甚至不缺普通感冒藥,但卻在一些地方缺乏這兩種藥物。
日本厚生勞動大臣福岡資麿已表示,「可能導致的藥品短缺並非流感藥物絕對量的不足,而是有過多的恐慌和囤貨」。從這一官方正式說法,可以斷定,日本因流感季的到來,以及其他一些因素,而導致相關藥品缺乏,起碼是短期缺乏,這一點,屬實!
換言之,如果身在日本,或者即將前往日本,千萬不可掉以輕心!
福岡資麿是這樣提醒日本各界的:
「應該要求醫療機構和藥店不要過度訂購,考慮使用替代藥物等。我認為目前透過適當使用治療藥物和訂購,是可以應對的。」
福岡資麿 圖:資料
02
當然,從治療的角度衡量,醫生不建議輕癥患者前往醫院,海叔認為無可厚非。
某種程度上說,對於輕癥患者,且身體抵抗能力較好的情況下,流感就是一種自愈性疾病。如果貿然前往醫院,確實有可能擠占醫療資源,也可能不小心過到其他病菌、病毒,這就得不償失了。
但如此這般解釋、勸導,是否能令日本民眾心定,甚至令輕癥患者輕易不前往醫院而采取靜養等方式呢?
目前看,有難度!
原因何在呢?
原本,日本可是人類新一代流感抗病毒藥物瑪巴洛沙韋的全球主要生產地之一;
而其作為另一款抗病毒藥物奧司他韋的仿制藥生產大國,供應量則更大,約占日本抗流感總供應量的四分之一。
日本流感大流行 圖:央視新聞客戶端
但比如仿制奧司他韋的「大戶」井澤制藥,就於1月7日釋出訊息稱,因流感大流行,使得訂單量早在2024年12月就超過了該公司的生產上限。當時,井澤制造聲稱,到1月下旬情況可能好轉。目前,並沒看到井澤制藥釋出的最新有關生產量的最新訊息。
另一家制藥廠商中外制藥也釋出了奧司他韋藥品的供貨調整,稱「原料采購和系統可能跟不上」。
由此不難看出,因為流感高峰的到來,使得特定的兩款藥品在日本變得奇貨可居起來,這樣的情況是有的。
當然,短期造成藥品市場兩款特效藥短缺的原因,並非僅僅因為訂單過多。
新華社早在2024年12月就曾報道,在感冒藥需求激增的情況下:
一些仿制藥廠家因被曝違規醜聞停產,導致產量減少;
此外,日元貶值導致制藥成本上升,而政府部門規定的藥價相對較低,制藥廠家因而不願積極生產。
也正因此,當時,日本政府就要求日本制藥團體聯合會釋放藥品庫存、適當增加產量並提前交貨。但顯然,由於流感高峰沒有過去,這些舉措收效甚微!
03
亦有上海某三甲醫院感染科醫生分析:「日本的基層醫療實力不可高估!」該醫生提醒,如果發生病情加重的情況,在日本怎麽地也得去大醫院進行規範治療!
有分析認為,徐熙媛去世,與她到日本後出現病情加重的情況,卻又沒能及時就醫有關。但海叔要說,病來如山倒。哪怕輕癥患者,一旦未能靜養,或者哪怕靜養卻也遭遇病情突然加重,該怎麽辦?
身體是自己的!
要麽及時正規接種疫苗,要麽在出現重癥48小時以內用上抗病毒治療。
總感覺,現在該密切關註這一波日本流感。所謂流感——
流行性感冒,來得快,希望去得也快。
北村義浩
以日本為例,日本醫科大學北村義浩教授的判斷是,往年甲流一般在1月中旬到2月達到高峰,乙流在2月到3月間達到高峰。而今年乙流可能會提前到來。情況似乎不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