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社會

銳評|場內「秀團結」,場外「一鍋粥」

2024-08-24社會

為期4天的美國民主黨全國代表大會結束。會場內是極力營造的「團結、祥和、凝聚力」氛圍,會場外是不斷高漲的示威遊行以及警民沖突。兩相對比,相當諷刺。

(一)

觀察本次美國民主黨全國代表大會,首先可以發現,巴以沖突問題成為大會的核心焦點。

長期以來,美國對以色列的偏幫是巴以問題和人道主義危機持續延宕的根源之一。本次大會期間,場外大量支持巴勒斯坦的自由派選民及組織施壓哈裏斯和民主黨,希望推動加沙戰爭立即永久停火,並停止美國對以色列的軍事援助。

與之相應,黨代會主辦方、芝加哥警方與美國特勤局提前部署封控,警備規格升級到新高度。劍拔弩張的氛圍,反映出美國國內在巴以沖突問題上的矛盾呈現出碎片化特征。

值得一提的是,以色列在加沙的軍事行動也嚴重分裂了民主黨的建制派和其左翼人士,民主黨內部針對巴以問題同樣存在分歧。大會首日,現場有數十名參會的民主黨黨代表沒有投票給哈裏斯,並打出反戰標語。

大會的另一個明顯特征是借助新媒體吸引年輕選票回流。

盡管哈裏斯的多種族背景使其擴大了少數族裔和女性選民的支持,但拜登的巴以政策使民主黨流失了大量年輕選票。此次大會,民主黨極力發揮新媒體的作用,向民眾宣傳選舉意圖、計劃和政策,以期引導輿論。

為吸引年輕選民,大會還邀請了200多名美國網紅,並專門為 TikTok的網紅提供拍攝區域和拍攝機位。哈裏斯競選前還邀請網紅們與她的競選團隊工作人員一起團建。

(二)

民主黨全國代表大會的主要任務是確認本黨正、副總統候選人,並透過總統競選綱領。由於拜登結束總統競選,哈裏斯在黨代會提名環節之前已經被釘選為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所以這次黨代會的象征意義更為明顯。

與杜林普尚未得到共和黨黨內一致支持不同,民主黨內建制派等為哈裏斯「背書」,拜登、奧巴馬、希拉里、克林頓等民主黨「大佬」為哈裏斯月台。哈裏斯打破總統候選人在大會最後一天接受黨內提名並行表演講的傳統,提前登台亮相,表明其已無縫接管了拜登現有的競選基礎設施和資源。

(三)

民主黨的「團結」大秀搞得轟轟烈烈,目標能否實作尚需觀察,而美國選舉政治的弊端卻愈發明顯。

首先,身份政治撕裂,政黨的支持者主要由意識形態的認同者、具體政策的受益者、某個候選人的追隨者構成。出於鞏固自身選民基礎並爭取中間選民的考量,兩黨不僅在意識形態、經濟政策和具體議題上展現出越來越多的分歧,甚至出現兩黨不贊同「基本事實」的極端表現。

從大會推出的競選綱領看,哈裏斯延續了民主黨「大政府、強監管」的政策傾向,在兒童養育、醫療、住房、物價等領域迎合低收入群體的利益,加大對企業征稅、擴大財政補貼、加快綠色轉型,聚焦通脹、就業和經濟問題,經濟政策總體上偏向於民主黨左翼。

這與杜林普代表的右翼政治勢力的政策傾向表現出極大的差異。民主黨大會期間,杜林普聯合競選搭檔萬斯到搖擺州開展競選活動。由於選民在經濟與通貨膨脹、移民議題上對杜林普的信任度比對哈裏斯高,因此,杜林普在這些搖擺州主要聚焦相關議題,主打一個「差異化」。

(四)

金錢政治左右選舉政策議題的趨勢更為顯著。 美國總統競選的經費來源主要包括:個人和團體捐款(直接流向政黨或候選人)、軟錢(與政黨或候選人無財務關聯)、私產和公共競選經費。

接棒拜登後,哈裏斯籌集到大量資金,主要金主是猶太裔。正是由於選舉需要背靠在美國國內極具影響力的基督教福音派及猶太集團,所以面對場外的反戰示威,哈裏斯的巴以政策只能盡量平衡各方利益。

一方面,大會透過的黨綱對以色列的支持更為中性,提到以色列要保護加沙巴勒斯坦平民的安全。另一方面,美國在巴以沖突問題上的談判斡旋更多會停留在表面,不可能從根本上改變對以色列的支持。

在美國總統選舉中,「選票決」還是「鈔票決」的問題持續存在,很大程度上助長了政治腐敗,影響了公眾對民主的信心。

(五)

兩黨政治極化,削弱了美國的社會共識和政治認同。

兩黨在動員民眾、推選候選人及其團隊、根據選民政策偏好形成政治綱領等各個環節相互攻訐,致使國家凝聚力下降。例如,民主黨強調哈裏斯及其競選搭檔沃爾茲在政府公共部門的職業生涯,與杜林普和萬斯私營部門的出身比較,向民眾展示民主黨更傾向於依賴政府的力量和資源來解決社會不平等問題。在大會演講中,希拉里使用「檢察官VS罪犯」的敘事,助力民主黨內價值觀的動員。

長期以來,美國將其熱鬧非常的選舉標榜為制度優勢的象征,甚至借此對廣大發展中國家橫加指責。但如今的一地雞毛,著實將「民主燈塔」的幻影擊得粉碎。

(作者單位: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公安管理學院)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作者:李翠芳

流程編輯:u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