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社會

濟南高新區:金秋時節好「豐」景

2024-10-01社會
大眾網記者 趙曉丹 濟南報道
金秋時節,高新多地喜迎「豐收季」,田野上呈現出一派繁忙景象,農民們收獲豐收的喜悅。就在前不久,濟南高新區慶祝2024年中國農民豐收節活動開幕式在臨港街道徐寨田園舉行。
高新區是經濟、科技發展強區,新一輪國土空間規劃調整後,高新區耕地面積大幅減少,永久基本農田調減至1.86萬畝,僅占全市0.42%,鄉村振興示範片區、高標準農田的謀劃建設制約因素較多,農業農村提升發展空間有限,在這樣的情況下,高新區以現代農業促增收,孵化培育了一批致力於新質生產力改造傳統農業的新型農業科技企業,打造別有一番天地的高新好「豐」景。
智慧農業催生未來種田新模式
2024年中央一號檔提出,大力實施農機裝備補短板行動。
向農業強國闊步邁進,科技創新是變量。農機裝備是現代農業的物質基石,也是農業領域新質生產力的重要組成。何以保障?答案是智慧農機。
今年4月,濟南首個無人農場高產示範套用場景在高新區正式亮相。
在張家圈村玉米種植基地,玉米精量播種機和無人駕駛拖拉機等智能農業裝備進行了玉米精量播種演示。這套無人駕駛系統融合了北鬥導航、智能傳感、自動控制、人工智能、遠端通訊等技術,實作了農機作業路徑自主規劃、高精度路徑跟蹤、地頭自動轉向、行進速度自動調控和遠端遙控等功能。該套裝備不僅能夠節省人工成本,提高作業精準化程度,還有利於作物生長和田間管理,大大提高了智能化水平糊作業效率。
「北鬥+」為農業插上智慧的翅膀,在秋管秋收一線,天上飛的無人機,地上跑的北鬥導航大型農機,都成了種糧好幫手。
全國首個主糧作物基因編輯生物安全證書落戶
農業農村部釋出【2024年農業基因編輯生物安全證書(生產套用)批準清單】,中國首個主糧作物基因編輯生物安全證書獲批,該桂冠由位於高新區的山東舜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摘得。同時這也是中國首個產量性狀的植物基因編輯生物安全證書,對於實作農業增產增收、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具有積極意義。
獲得該證書的作物是利用基因編輯技術降低株高的玉米,簡稱矮稈玉米。舜豐生物運用自主研發的基因編輯工具Cas-SF01對玉米自身基因進行改良,可使玉米株高降低25%左右,穗位可降低40%左右。與普通玉米相比,矮稈玉米莖稈更為粗壯,抗風能力增強,更耐密植,從而達到增產的目的,且更有利於機械化收割。
「這是我們獲得的第三張基因編輯生物安全證書,第一張是2023年獲得的高油酸大豆,也是全國首張。第二張是長童期大豆,第三張矮稈玉米的安全證書更是意義非凡,因為是主糧作物的安全證書,這也表明了國家對基因編輯這項技術的認可,基因編輯技術產業化發展值得期待。」舜豐生物總經理張輝表示。
崛起農業科技「新勢力」
舜豐生物所在的濟南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孵化、招引了一批優秀農業科技企業。
其中,山東鳥人航空科技有限公司專攻植保無人機研發、生產及套用,擁有2項外觀專利、13項實用新型專利、6項軟件著作權和1項發明專利,目前已套用到全國十幾個省份;泉脈農業突破雜交小麥發展瓶頸,擁有「國寶級」小麥基因,建立百萬級小麥種質資源庫;和康源集團是全國種業陣型企業,種鴨規模全國前三,禽苗質素和標準化水平國內領先。
位於遙墻街道的銀河農場,已經承擔了7個國家級和省、市級試驗平台的科研任務,構建「空地一體化」的數碼農場。
本屆農民豐收節主會場——徐寨田園產學研融合發展,種植7個系列20余品類的樹木3萬余株,建設蔬菜大棚、花卉大棚,打造「迷你動物園」,每年為村集體增加收入20萬元。
去年9月,中國民營企業500強峰會開幕現場,新希望六和集團總部專案——山東中新食品集團簽約落地,該集團註冊資金18億元,打造「禽」板塊業務總部。目前,該集團已入駐漢峪金谷。總部同樣位於漢峪金谷的魯望農業在全國服務133平方公裏的規模農田,打造規模化農場良性發展的「魯望模式」。
建設農業強國,利器在科技;糧食穩產增產,根本出路也在科技。
用好轄區科技創新策源地優勢,濟南高新區積極提升農業科技創新能力,培育農業新質生產力,讓科技創新「慧」農更惠農。
截至目前,濟南高新區已匯集農業龍頭企業28家,其中,國家重點龍頭企業2家、省級龍頭企業2家、市級龍頭企業24家。
科技翻湧稻菽浪,藏糧於地、藏糧於技,高新區獨有一番好「豐」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