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至11月,全國鐵路累計發送旅客達40.08億人次,成功跨越40億人次的歷史性門檻,穩穩占據世界鐵路客運量、客運周轉量的榜首之位。這一數碼絕非冰冷的統計,它恰似一記雄渾鼓點,奏響中國鐵路高歌猛進的華章,也折射出經濟騰飛、民生向好的時代旋律。
基建「硬實力」鋪就出行坦途。鐵路客運的亮眼成績,離不開多年來大規模、高水準的基建布局。回看這一年,池州至黃山高鐵宛如靈動銀線,串聯起皖南旖旎風光;蘭張高鐵部份路段通車,讓西北內陸城市緊密相擁,融入全國「八縱八橫」的高鐵版圖。營業裏程超16萬公裏、高鐵裏程超4.6萬公裏,3300余座客運車站星羅棋布,精準覆蓋99%的20萬人口以上城市…… 這份答卷,是鐵路建設者風餐露宿、日夜攻堅的心血結晶。從人背馬馱到盾構機「穿山甲」式掘進,從蒸汽機車「吞雲吐霧」到復興號風馳電掣,中國鐵路一路破局,打通偏遠山區、經濟特區、內陸腹地間的壁壘,構築起內暢外聯的出行網絡,讓「說走就走」成為生活日常。
服務「軟實力」提升出行質感。客運數碼上揚,背後是鐵路服務全方位的「精耕細作」。鐵路12306不再只是售票視窗的線上翻版,而成了貼心出行管家,大數據「讀心」,精準捕捉出行高峰、熱門路線,列車班次隨客流「潮汐」靈活增減;同車接續、線上選座打破傳統購票局限,電子發票、計次票、定期票等多元票務模式,貼合商務、旅遊、通勤客群多樣需求。踏入車站,「靜音車廂」靜享安寧,站內便捷換乘、地鐵免安檢無縫銜接,餐食配送暖胃又暖心,「一站式」服務覆蓋全程,曾經旅途的疲憊與繁瑣,正被細膩周到的關懷消弭,民眾出行愈發從容愜意。
經濟「助推器」啟用發展動能。鐵路客運絕非孤立的交通現象,它一頭連著民生出行,一頭撬動經濟全盤棋局。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借高鐵「同城化」東風,要素流通一日千裏,上午在金融中心談合作,下午便能奔赴制造基地督生產;沿線城市借勢而起,高鐵站區變身「流量入口」,商圈、文旅產業拔節生長,吸納就業、拉動內需;鄉村旅遊專列開進大山深處,土貨出山、遊客進村,城鄉差距在鐵軌鏗鏘聲中悄然縮小。鐵路客運是流動的經濟血脈,滋養著各地產業協同共進,為高質素發展註入源頭活水
國際「新紐帶」拓展合作版圖。聚焦跨境鐵路客運,廣深港高鐵、中老鐵路成績斐然。跨境旅客往來人次大幅躍升,是商貿交流熱絡、文化交融升溫的直接體現。中國鐵路憑借先進技術、高效營運,在 「一帶一路」倡議框架下大顯身手,向東深化與日韓、東南亞經貿互動,向西經中亞、歐洲大陸鋪就「鋼鐵駝隊」新通道,跨境鐵路化身友誼橋梁、合作紐帶,為全球互聯互通貢獻「中國方案」,讓世界看到中國鐵路走向國際舞台中央的豪邁身姿。
站在 40 億人次新起點,展望未來,鐵路發展藍圖徐徐鋪展:磁懸浮等前沿技術加速研發,超高速、智能化列車蓄勢待發;服務升級向精細化、個人化叠代,綠色低碳理念貫穿全程;國際合作多點開花,跨境鐵路網深度延展。鐵路將繼續承載國人夢想奔赴遠方,為經濟巨輪破浪護航,在中國乃至世界發展歷程中,鐫刻下獨屬於它的閃耀軌跡,引領一個又一個出行與發展的高光時刻。
(來源:中國網 作者:陳盈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