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鴻海釋出公告稱,旗下子公司已將智能電視品牌 Vizio 的全部持股出售給美國零售業巨頭沃爾瑪,交易總金額為 5070.4949 萬美元(約合人民幣 3.7 億元)。
南都灣財社記者獲悉,12月4日沃爾瑪宣布成功完成對Vizio的收購。沃爾瑪以每股11.5美元、總計約23億美元的價格,完成了對Vizio的全資收購,這一交易金額與今年2月初公布的方案一致。
根據公開資訊,Vizio創辦於2002年,主要業務為銷售高性價比智能電視及智能電視系統,也包括向品牌主銷售自家的廣告版位,也就是使用者在開啟Vizio電視機和使用免費影音服務時會看到的廣告。2021年,公司登陸紐交所,股票程式碼VZIO。
公開資料顯示,瑞軒、鴻海、群創等台灣廠商均為 Vizio 的股東,如鴻海在 2018 年 6 月透過子公司進行轉投資,金額規模為 2499.99 萬美元,從而取得 Vizio 普通股約 3.1% 的份額。
Vizio曾打敗三星(Samsung)、索尼(Sony)等知名大牌,登上北美市占第一寶座。根據市場研究公司Ovum的數據,2023年Vizio以480萬台出貨量居全球彩電市場第九位,目前約以12%-15%左右的市場份額位居北美第三名。
此前樂視曾經與Vizio有過「緋聞」。2016年7月時,樂視宣布,將以20億美元收購Vizio並借此打入美國市場。但到2017年4月,樂視突然宣布放棄此次收購,Vizio則將其告上法庭,起訴稱「樂視希望透過收購Vizio制造財務健康、積極擴張業務的假象」,並且試圖誘導Vizio提供機密的客戶資訊。此外,雙方合約曾約定1億美元的合約終止費用,而收購失敗後,Vizio僅收到4000萬美元。該訴訟後來由兩家公司於2018年11月以未公開的條款達成和解。
而在今年2月,有訊息傳出沃爾瑪就收購Vizio進行洽談。彼時透露的收購價格約20億美元(約合143.87億元人民幣)。
在沃爾瑪傳出收購訊息後,Vizio股東陸續選擇出售股份「套現」。瑞軒曾在 8 月公告稱,陸續出售 Vizio 股票 70 萬股,且後續將全部出售。鴻海此次公告表示,其子公司Foxconn Assembly Holding Corporation 進行此次處分的目的在於實作投資利益。按照取得成本計算,已實作利益達 2693.4861 萬美元,該部份將列入今年度未分配盈余。依據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第 9 號(IFRS9)規定,其中 1018.181 萬美元由 2023 年度其他權益轉列,1675.4680 萬美元列為今年度其他綜合損益。
根據公開資訊,沃爾瑪一直是Vizio最大的客戶。 Omdia的數據顯示,2023年第三季,在北美彩電市場,三星的份額為22.5%,海信(含東芝)、TCL的份額分別為13.3%和12.4%。
有業內人士指出,沃爾瑪的自有電視品牌Onn和Vizio的智能電視的競爭點都在中低端市場,若收購成功,兩家電視品牌將有望整合資源占據更大的市場份額,對同在北美彩電中低端市場占據重要地位的中國電視廠商Hisense(海信)、TCL帶來新的挑戰,在市場份額方面也可能對三星進行趕超。
不過,據知情人士稱,「此次收購的重點不在於獲得硬件,而在於獲得 Vizio 智能電視的作業系統存取許可權,該作業系統保存著寶貴的收視數據和廣告區置。」借收購Vizio,沃爾瑪不僅有機會控制兩到三成的美國彩電市場,將自有品牌銷量從每年500萬台增加到接近1000萬台,更能增加電視營運的廣告收入,有助於沃爾瑪和電商龍頭亞馬遜在廣告業務上的競爭。
目前北美彩電市場的競爭點正在轉向智能電視的廣告業務。隨著越來越多人削減有線電視訂閱並轉向串流媒體,CTV(電視螢幕上顯示的所有廣告,包括智能電視上顯示的廣告或各種串流媒體服務上顯示的廣告)正在成為廣告生態系的重要組成部份。
數據機構Omdia報告顯示,在全球每年出貨的基本盤中,具備從開放互聯網獲取串流媒體內容的所謂智能電視的滲透率到2023年末已經超過93%,算上可營運的存量智能電視數量。到2023年末,全球可營運智能電視的數量接近13億台。相對全球線上影片廣告營收2000億美金而言,智能電視廣告營收規模為329億美金,占比16%。其中,免費串流媒體服務頻道(FAST)收入為62億美金。如果以2023年作為參考基準,平均每台智能電視創造的廣告收入達每年26美金。
在全球智能電視廣告收入區域分布上,北美收入高達246億美金,占比接近75%。北美也因此成為智能電視營運的主戰場,串流媒體內容,作業系統OS,品牌和渠道之間也發展成了不同形式的商業聯盟。Omdia表示,隨著以沃爾瑪並購Vizio CastOS案之後,它們之間的聯盟關系未來還將持續演進。
采寫:南都·灣財社記者 孔學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