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綜合報道】據台灣【聯合報】18日報道,台灣海軍服役20多年的「康定」級隱形護衛艦終於即將完成為期數年的升級改造。但有分析認為,這種外形看似光鮮的隱形護衛艦從一開始就「先天不足」,如今花費重金對其修修補補,更暴露了台灣海軍主力作戰艦艇的困境。
報道稱,根據2022年啟動的「康定級艦效能提升與測試驗證」案,首艘進行改裝作業的「承德」號護衛艦已拆除施工的腳手架,靠岸測試雷達。台媒認為,這意味著該艦的升級改造接近完工,準備展開出海測試。
台灣【自由時報】稱,「康定」級護衛艦屬於法制「拉法葉」級隱形護衛艦,排水量約3000噸,在21世紀初屬於先進型號。但由於當時法國只提供了艦體和動力系統,沒有配備相應的艦載武器,因此該艦抵台後,只能拿台灣海軍的老式裝備湊數。尤其是該艦的防空作戰依靠效能早已落後的4聯裝美制「海小檞樹」近程點防空系統,不但采用笨拙的人力操作瞄準模式,而且射程只有8公裏,就連台媒也承認「難以滿足現代軍艦防空需求」,在先進反艦導彈面前幾乎沒有攔截效果。
即便如此,由於台灣海軍技術水平有限,只有「表面光」的「康定」級護衛艦仍作為台灣主力水面艦艇服役了20多年,其間委托意大利、美國和法國逐一對該級護衛艦的火炮、輪控、通訊、幹擾系統進行整合升級。一直到2022年,台灣海軍才宣布將編列431億余元(新台幣),針對6艘「康定」級護衛艦最薄弱的戰鬥系統進行效能提升,除了改造強化艦體外,也將艦艏的「海小檞樹」防空導彈更換為台灣自制的「海劍二」防空導彈,裝載於32單元垂直發射系統內,射程提升至30公裏。
但率先接受改裝的「承德」號護衛艦升級之路並不順利。據台灣【上報】透露,台灣技術人員在對該艦進行細部檢查才發現,艦體內部管路老化嚴重,部份結構銹蝕超過原先評估,需要額外增加大量修復工作。2024年的審查又發現,該艦升級所需的5種「海外裝備」僅到貨3種,而且到貨的裝備也還處於測試階段,為此相關改造預算一度還被凍結。
根據台灣海軍的規劃,預計「承德」號護衛艦將在今年9月完成全部改裝測試後交付,未來將以一年一艘的速度完成後續5艘同型護衛艦的升級。但有分析認為,即便「康定」級隱形護衛艦完成相關改裝,其效能也已經落伍。現代超音速反艦導彈動輒可以在數百公裏外發射,為此新一代主流艦載防空導彈的射程也大幅提升到近百公裏,而「康定」級護衛艦換裝的「海劍二」防空導彈射程只有30公裏,僅能算得上具備基本的防空能力而已。對於台灣海軍而言,更糟糕的是主力水面艦艇普遍面臨嚴重老化的困境,除了「康定」級外,台灣海軍現役4艘「基隆」級導彈驅逐艦和8艘「成功」級、2艘美制「佩裏」級護衛艦都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設計,而且其中超過一半的水面艦艇都沒有得到按時維護,實際效能大打折扣。(陳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