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社會

深度 | 杜林普抵達華盛頓,即將宣誓就職,二次「登基」大典會有哪些不同?

2025-01-20社會
當地時間1月20日,美國當選總統杜林普將宣誓就職。這意味著現年78歲的杜林普時隔8年後將重返權力巔峰。
在美國政治傳統中,總統就職典禮是權力交接中最關鍵也最受矚目的環節。每任總統的個性和政策主張都會在典禮中留下獨特銘印。
第二次「登基」大典也將繼續打上杜林普的烙印:40年來宣誓儀式首次被嚴寒攪局改至室內舉行;杜林普或將罕見發表以團結為主題的就職演說;150年來首次將有外國領導人應邀現場觀禮,再加上履新首日可能批次釋出百余項行政令,美國和世界都在屏息等待「杜林普2.0風暴」。正如那張神情嚴肅、面帶怒意的總統官方肖像或已隱約傳遞出訊號。
嚴寒攪局
在煙花秀和抗議聲中,18日晚,杜林普攜家人提前兩天駕臨華府,參加就職典禮前的預熱活動。
19日,他將赴阿靈頓國家公墓獻花、在第一資本體育館參加集會及出席私人晚宴。
20日,正日子這天,依循傳統,杜林普將先在聖約翰教堂舉行禮拜儀式,隨後在白宮與即將卸任的拜登和「第一夫人」吉爾享用茶點。當天中午,杜林普將宣誓就職。
按照慣例,整個就職盛典將包含護送遊行、總統宣誓、就職演說、前總統離任、就職午宴、檢閱遊行、音樂表演、正式舞會等諸多環節。
但老天不太給力。因嚴寒來襲,就職典禮將移至國會大廈圓形大廳舉行。這意味著杜林普將無法在泱泱人海中,站在國會大廈台階上、面向華盛頓紀念碑宣誓就職。
場地改動,牽一發動全身。流程將縮水,安保計劃將調整,原定前往國家廣場觀禮的28萬人將受影響。
由於圓形大廳僅能容納600人,屆時只限國會議員及持有總統觀禮台門票的人入場,絕大多數人將無法現場觀摩,而只能看直播。
訊息傳出後,許多趕到首都欲親眼見證「歷史性時刻」的杜林普支持者大感失望。
為安慰失望的鐵粉,杜林普說,就職典禮當天,第一資本體育館將對外開放,民眾可現場觀看直播,並參與總統就職遊行。
第一資本體育館可容納2萬人,但對於湧入華盛頓的20多萬人來說仍顯狹小。
看點紛呈
盡管嚴寒擾亂了計劃,但20日的就職典禮仍有不少看點。
首先,杜林普將發表就職演說,闡述未來4年的執政目標。
先前,杜林普「劇透」,這次就職演說的主題將是「團結和力量,以及公平」。
若果真如此,那將與8年前杜林普首次發表就職演說形成鮮明對比。當時的演說充斥「美國大屠殺」等暴力和民粹措辭,被認為是一篇「黑暗」的就職演說。
中國社科院美國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袁征 預計,杜林普此次就職演說將傳遞三點資訊:其一,針對美國分裂、極化現象,強調團結和諧,展示政治領導人的姿態。其二,闡釋內外政策主張,主要聚焦內政,或涉及經濟、移民、安全等問題。其三,或提及對外政策,但非核心部份。
其次,杜林普此次破例邀請外國領導人到場。
據悉,意大利總理梅洛尼、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阿根廷總統米萊等將現場觀禮。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特別代表、國家副主席韓正以及日、韓、澳外長也將出席。
據美國國務院1874年以來的記錄,尚未有任何一位外國領導人參加過美國總統就職典禮。杜林普此舉打破了已延續150年的傳統。
再次,商界、科技界巨頭紛紛前來捧場。
全球首富馬斯克、亞馬遜創始人貝索斯、「元」(Meta)公司行政總裁朱克伯格等超級富豪將現身盛典。TikTok行政總裁周受資也受邀參加盛會。
這次大選中,科技企業大佬向杜林普競相示好,將「前倨後恭」演到極致,甚至讓拜登擔心美國政治正在落入寡頭之手。
第四,典禮花費將再創紀錄。
此前,知情人士透露,杜林普就職典禮所籌資金已近2億美元,遠超2017年首次就職時的1.07億美元,重新整理歷史紀錄。
背後「金主」包括谷歌、微軟、蘋果、亞馬遜、Meta、OpenAI等公司和個人。
當然,杜林普自己也不差錢,更是蹭就職典禮的熱度大賺一筆。他在就職前開售的加密貨幣「杜林普幣」已乘勢暴漲。
氛圍變化
2017年,杜林普的首次就職典禮曾引發大規模抗議和沖突;2021年,拜登的就職典禮籠罩在「國會山騷亂」的陰影下,場面冷清,安保森嚴。
有輿論認為,目前來看,杜林普第二任期的就職典禮氛圍相對平糊,某種程度顯示杜林普的強勢回歸和政治上的成熟。
美國國內,在就職典禮前的周末,雖然華盛頓有數千名示威者上街抗議杜林普,但並未形成聲勢,也未轉移人們對典禮本身的關註。科技企業巨頭將雲集就職典禮,也被認為顯示杜林普對科技領域的影響力。就連杜林普本人罕見將「團結」作為就職演說主題,一改其反建制的民粹色彩。
世界範圍,兩大熱戰之一的加沙沖突在延宕逾15個月後定於19日停火,似乎凸顯杜林普的「地獄級」通牒並非虛張聲勢。杜林普曾警告哈馬斯:在他就職前必須釋放人質,否則將面臨地獄式懲罰。
當今世界最重要的雙邊關系也傳來積極訊息。就職前,杜林普稱與中國領導人通了一次「非常好」的電話。訊息人士透露,杜林普還計劃就職後百日內訪華。
圍繞這次就職典禮背景與氛圍的變化,袁征認為與杜林普本人和美國國內形勢的變化有關。
就杜林普本人來說,相比8年前,已從政壇新手變為老手,政治上更練達。同時,此次大選中一並贏得普選票和選舉人票,也使其執政合法性、自信心上升。
「但杜林普的性格、做派並未改變,包括愛出風頭、特立獨行,比如打破慣例邀請外國領導人出席典禮。」
就美國國內形勢而言,政治、社會的極化現象雖在加深,但是相比杜林普第一任期,抗議聲音和規模卻在減小,整體氛圍更平糊。
「這一反差背後的原因在於美國人不再像當年那樣對杜林普上台感到震驚,而是有了心理預期,同時對拜登4年執政也感到不滿。」
2.0更絲滑?
一旦宣誓就職,將意味著正式開啟4年總統任期。
據悉,杜林普已為「親政」第一天備下100多項行政令。
梳理競選到就職前這一階段的漫天承諾,外界拉出一份杜林普上任首日的「任務清單」:將啟動美國史上最大規模驅逐非法移民行動;廢除「出生公民權」;赦免被指控或定罪的「國會山騷亂」參與者;對墨西哥、加拿大和中國商品加征關稅;上任後24小時內結束俄烏沖突,等等。
其他備受關註的首日議程還包括:杜林普聲稱「極有可能」在就職當天給予TikTok禁令90天寬限期;或將宣布「退群」——杜林普團隊先前稱,上任第一天將結束世界衛生組織。
不過,輿論指出,杜林普根本無法在上任首日兌現所有承諾。
例如,憲法賦予的出生公民權面臨法律和實操挑戰,不可能說廢就廢。
再如,對於「24小時結束俄烏沖突」,杜林普顧問近日承認或需數月甚至更長時間才能解決。
即使被視為上任首要任務的最大規模驅逐行動也陡生變數。
原定1月21日開始「全美大搜捕」並持續一整周,孰料具體計劃和細節泄密,執法部門正重新考慮執行時間和點位。
由於初來乍到、不諳權力遊戲規則,「杜林普1.0」留給外界動蕩、混亂的印象。如今,已在華府如魚得水的杜林普會否帶來一個絲滑的第二任期?
對此,袁征認為,杜林普第二任期面臨的內外形勢相比第一任期已發生很大變化,掣肘因素更多,執政難度更大。
內部,美國政治極化、社會分裂加劇。
外部,世界力量重組變化,局勢更動蕩,風險在上升,而美國的霸權地位卻在衰落,要解決地緣政治之類難題絕非易事。
「執政順利與否將取決於杜林普的抉擇。」袁征說,總體來看,杜林普不太可能完全改弦更張,他仍將保留自身風格,但對一些問題的認識或有變化,尤其是遇挫後或將作出調整。若順勢而為,所遇阻力會相對較小;反之,若比8年前變本加厲,將會把美國推向尷尬、孤立的境地。
(編輯郵箱:[email protected]
欄目主編:楊立群
文字編輯:楊立群
本文作者:解放日報 廖勤
題圖來源: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