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間以來,全國各地接二連三出現「線上詐騙+線下取現」的電信網絡詐騙案例,詐騙分子以各種理由誘騙被害人郵寄大額現金或者大量黃金,透過網約車、郵寄、跑腿等方式送達,以不見面、不現身的方式將現金或黃金取走,最終成功轉移贓款。那麽,詐騙分子都是如何實施詐騙的?他們又為何選擇網約車、快遞來轉移贓物呢?
影片中出現的這位男子就是9月22日下午來寶雞市陳倉區購買金條的王先生。
寶雞市陳倉區某金店員工 李女士: 他說要買十二萬五千元的金條,我們當時問他是什麽用途,因為金額比較大,他說自己是做生意投資的,給自己攢金子啥的。
在詢問過程當中,王先生還問金店員工李女士,金條的價格如何。
雙方在商定好價格之後,進行了交易。但是交易完成後,王先生的一個舉動引起了李女士的警惕和懷疑。
寶雞市陳倉區某金店員工 李女士: 成交以後,顧客沒走,問我們有沒有快遞盒,他要發快遞。我們一聽,這十幾萬的黃金要發快遞郵走,就覺得不太對勁。
因為在平時工作當中,當地派出所經常來店裏進行反詐宣傳,李女士覺得這個王先生可能遭遇到了詐騙,所以跟店領導請示之後,果斷選擇了報警。寶雞市公安局陳倉分局東大街派出所的民警接到報警後,來到金店了解情況。
寶雞市公安局陳倉分局東大街派出所民警 郭梧桐: 當時我們進到金店的時候,這名男子坐在櫃台旁邊,看著他也是比較惆悵,心裏有心事的狀態。我們確認之後,就靠近他,先去了解,因為我們也不能確定是被詐騙的情況。
在向金店店員和王先生了解完情況之後,民警把王先生帶到派出所進一步核實相關情況。
王先生告訴民警,自己在短影片平台上無意間刷到一個彩票內容的影片,由於平時也買彩票,所以就關註了這個賬號,隨後對方就發來訊息。在對方的推薦下,王先生下載了一個軟件。這個軟件上的使用者分為普通群和高級群,王先生進的是普通群。
在普通群中,王先生按照群裏推薦的數碼購買彩票,偶爾也中一些數額較小的金額,但是在普通群中,一些推播的高級群裏的訊息吸引了王先生。動輒數十萬甚至上百萬的獎金讓王先生有了進高級群的想法,但是進高級群必須滿足一定的條件,王先生表示有三次助力機會。
王先生所提到的助力是需要在這個軟件上有積分,而積分就是買東西按照對方給的地點寄過去,然後所購買東西的金額就會變成積分體現在賬號上。按照對方制定的規則,買東西的錢對方會透過軟件返還到微信錢包裏,並且返還時還會按照一定比例多出一部份。
對方稱必須滿足幾個條件 才能入高級群
王先生第一次給商家助力,就小賺了一筆。事情發展到這裏的時候,王先生覺得這個用來買彩票的軟件還是靠譜的,很值得相信的。但是接下來發生的事情,讓王先生一步步掉進了對方設計好的陷阱,無法自拔。
按照進入高級群的要求,王先生接下來還需要兩次助力商家,也就是還需要買兩件東西給對方寄過去,然後換成積分。
被害人 王先生: 第二次註資了3000多,買了一個手機。
送完手機後,王先生賬號上的積分很快到賬,但是用積分給商家助力的時候,發生了問題。
被害人 王先生: 助力的時候,他說有四個框,第一個助力多少分,第二個助力多少分,有時候是第一個跟第四個,有時候是第二個和第三個,他說得很含糊,一操作就失誤了。
第二次給商家助力因為操作失誤以失敗告終,王先生不但損失了3000多塊錢,還損失繼續助力商家的資格,但是對方說可以再給王先生一次機會,如果成功,就把之前損失的3000塊錢一並還給王先生。
第三次王先生購買的是4萬塊錢的黃金給對方郵寄過去,但是又一次操作失誤讓王先生很沮喪,但是又想著要是還有一次成功就可以把這兩次因操作失誤造成的損失拿回來,於是跟對方商量。
被害人 王先生: 因為連續操作兩次失誤,商家不同意,那個群裏面好像有四五個人,也有助力失敗的,就給商家說好話,等了幾個小時後商家發資訊,商家很生氣,這次給爭取到名額助力,需要花資金量比較大點,要十二萬多。
接下來,就發生了王先生在片頭拿十二萬五千元在金店買黃金的一幕,派出所民警幫王先生分析其中利弊,並且宣傳詐騙套路,王先生最終意識到自己上當受騙。
中獎短影片用來引流 私信發送不明連結
今年10月的一天,陜西鹹陽的王先生使用社交軟件瀏覽過一些關於彩票中獎號碼的短影片後,有陌生人私信他,說是可以領取福彩3D精準號,並行過來一個下載連結。抱著試一試的態度,王先生和對方接觸了起來。
被害人 王先生: 說是「3D精準號」,我加了他以後關註了他,關註了以後,他讓我下載一個App,跟客服聊,就讓我註冊了。
透過對方提供的網址,王先生下載了一款名為「福彩樂透」的手機軟件,並按照對方要求進行了註冊。這款手機軟件包含熱門首頁、開獎公告、訊息等選項。在註冊成功後,王先生便被管理員拉進了一個所謂的「福彩公益交流群」。
被害人 王先生: 我進交流群後從來不說話,群裏面顯示有4萬多人,他們都在說他投了多少錢,返了多少錢。到每天下午的6點給你一個號碼,你去彩票店自己打票。90%是中不了,因為我也沒打。
在交流群內,除了釋出號碼外,還有管理員提示可以加入預測更為精準的「精準群」,並承諾三天不中,十倍返利。但想要進入「精準群」必須進行一些操作,完成「商家任務」。
被害人 王先生: 要進精準群,必須註資幾次,三次以後才能進精準號群。第一次註資是108元,連本金收益是158元,短短的十幾二十分鐘,就把賬打過來,第二次和第一次是一樣,第二次出資是500多元,收益達到710元,能掙個不到200元錢。
正當王先生以為第三次註資後也能和前幾次一樣返現成功時,卻遭遇了意外。
被害人 王先生: 等你再操作的時候,就說操作失誤,問他怎麽處理?就讓繼續註資,我又問他繼續註資多少?他說是15800元。
就這樣,王先生一步步陷入了對方精心為他編織的陷阱當中。在第六次,對方甚至要求王先生購買黃金,然後透過網約車將所購買的黃金運送至指定位置。算上用實物黃金註資,王先生先後共註資6次,投入了8萬多元,而只返還了不到200元。
被害人 王先生: 當時腦子一發熱,什麽都不想,最初是想著把那個錢註進去,趕快把錢拿出來。前兩次是這樣想的,到後面金額大了也就想不到了,到最後第七次讓我轉152800元,我突然醒悟了,醒悟了以後我就報警了。
警方偵辦案件時 涉詐人員又有新動作
立案後,公安機關對王先生與涉詐人員的通聯方式進行了詳細調查,結果發現涉詐人員使用的手機號碼均非本人,也無法透過「福彩樂透」軟件的聊天資訊找到具體涉案人員。
鹹陽市公安局高新分局刑事偵查大隊民警 崔延龍: 涉詐人員他是匿名聯系的,他透過購買或者借用的手機號碼進行聯系。
正當案情進入僵局時,涉詐人員又有了新的動作。
被害人 王先生: 隔了兩天以後他又給我發訊息,問我準備怎麽樣,資金準備到什麽程度。我說現金在我這,他說現金用紙包好裝到一個箱子裏面,我和你說把貨送到什麽地方,什麽人接。
掌握該資訊後,民警決定跟隨網約車前往指定地點,對涉詐人員進行抓捕。
鹹陽市公安局高新分局刑事偵查大隊民警 崔延龍: 我們民警坐在網約車上,跟隨著網約車一起前往指定地點,快到地點的時候,我們民警駕駛網約車停在了詐騙分子指定的地點,等待取現的犯罪嫌疑人到達車上取包裹的時候,我們現場把他抓獲。
經審訊,嫌疑人謝某某多次透過某短影片社交平台聯系詐騙上線人員,在明知幫助取得的快遞內是電信網絡詐騙案件資金的情況下,仍然幫助詐騙分子收取快遞,並從中獲利。謝某某為他人實施電信網絡詐騙活動提供幫助被行政拘留15天。
鹹陽市公安局高新分局刑事偵查大隊民警 崔延龍: 經我們偵查,對受害人實施詐騙的犯罪團伙是在境外,在境內也有一夥專業洗錢的犯罪團伙,境外詐騙團伙和境內的洗錢團伙,透過通聯工具聯系,對詐騙資金進行轉移。
鹹陽市公安局高新分局刑事偵查大隊反詐中心民警 丁旭: 我們在審訊的過程中就發現了犯罪嫌疑人上線透過各種交友網站,包括各種的通訊工具,匿名和取錢的人來進行聯系,現實中可能他們都沒有見過面,只是說是兼職或者幫忙取快遞之類的,就會給付一定費用。
目前,像謝某某這樣的電詐「工具人」已經受到了法律的制裁。下一步,警方將根據掌握的線索繼續向上深挖。
民警也再次提醒,詐騙分子往往利用群眾的僥幸心理來實施詐騙,以各種理由讓您轉賬、取現或購買黃金等貴重實物再郵寄的,就要提高警惕。
鹹陽市公安局高新分局刑事偵查大隊反詐中心民警 丁旭: 詐騙分子采用線上詐騙、線下取現的模式,以投資理財、刷單返利等騙取信任,再以各種理由誘導被騙群眾取現、買黃金,交給特定工作人員的方式實施詐騙。請大家切勿輕信陌生人投資理財的說辭,凡以規避資金監管等理由,誘導取現買黃金,交到指定地點或交給指定人員的都是詐騙。
揭開「線上詐騙+線下取錢」詐騙套路
「線上詐騙+線下取錢」這種新型詐騙案件為何屢屢發生?騙子最常使用的詐騙由頭又有哪些?快遞員或網約車司機的行為是否觸及法律紅線?
經查,在這種「線上詐騙+線下取現」的詐騙案件中,騙子的詐騙套路有好幾種,他們最常使用的詐騙由頭就是「刷單做任務」。一線的民警告訴記者,其實這些詐騙套路很好辨認。
寶雞市公安局陳倉分局反詐中心民警 何小虎: 就是透過點贊、截圖、完成任務,去獲得相應的積分,然後在使用積分提現的過程當中,騙子會說,您的積分需要兌換成為黃金或者現金,郵寄到某個地點。這樣,受害人將購買的黃金或者現金取出來之後郵寄過去就導致自己被騙。
冒充公檢法也是騙子常用的伎倆,詐騙分子告知被害人的賬戶涉嫌違法犯罪,想要辦理「撤案」手續,需要將現金或購買黃金,郵寄到指定地點進行資金審查,導致被騙。
這兩年,隨著公安機關、銀行對大額轉賬、異常交易等行為加大了監管力度,詐騙團伙子為了規避這些限制,減少被銀行系統攔截和公安機關追蹤的風險,開始尋找新的資金轉移方式。
據民警介紹,這種不見面、不現身就能成功獲取現金或黃金,以此進行資金轉移,此類手法相較於線上轉賬而言更加具有隱蔽性和迷惑性。
公安部刑偵局國家反詐中心副處長 胡誌偉: 現在這種模式,他們直接誘導被害人親自到銀行網點取出大量的現金或者購買黃金,然後再透過網約車、貨拉拉或者跑腿來運送現金。相關的人員他們不見面就能達到轉移資金的目的,這種方法也更具隱秘性和迷惑性。實作資金流的物理隔離,為公安機關的偵查破案帶來阻礙。
民警介紹,作為運輸黃金、現金這一環節的快遞員或者網約車司機,雖然沒有直接與被害人接觸實施詐騙,但這樣的行為也會觸及法律紅線。
公安部刑偵局國家反詐中心副處長 胡誌偉: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和反電信網絡詐騙法中都有相應的法律規定,如果司機主觀上明知其運送的為涉詐資金,或者未盡到稽核查驗的義務,那麽在客觀上提供了轉運贓款贓物的服務,實際上是為轉移詐騙資金提供了幫助。這種行為已經涉嫌違法,甚至構成犯罪。根據其參與的程度,可能涉嫌詐騙罪、幫信罪、洗錢罪等罪名,從而被追究應有的刑事責任、行政責任或民事責任。
公安機關提醒廣大快遞員和網約車司機提高防範意識,在接單過程中如遇投送大額現金、運送不明包裹、頻繁更換交易地點等可疑情況要立即舉報,切勿成為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幫兇」。
來源 央視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