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jasve.com/2025-1/13bd1cf99924e1bf6325e16612d4201c.webp)
開年之時,太湖接連傳來好訊息:
一是「顏值」更美。2024年太湖平均水質指標達到Ⅲ類,本世紀以來首次達到「良好」湖泊標準。
二是旅遊更旺。時隔近20年,無錫與蘇州之間重新開機太湖遊船,「三線齊發」。遊客沿途欣賞美麗的自然風光,邂逅從西伯利亞遠道而來的紅嘴鷗。
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每個人都是生態環境的保護者、建設者、受益者。作為江蘇生態文明建設的標誌性工程,自1996年以來,太湖治理經歷了工業點源治理、綜合治理、聚力攻堅和新一輪綜合治理四個階段,取得了經濟穩步增長、生態環境顯著改善的階段性成效。
跨過全年Ⅲ類水質這道坎,邁上全年「良好」湖泊這個台階,十分不易。在國家新一輪太湖治理總體方案中,從戰略和全域高度賦予了太湖新的功能定位——長三角高質素發展的重要生態支撐、長三角區域水安全保障重要載體、全國湖泊治理的標桿。
治理成效增添了工作信心,但要實作「淺湖深治、太湖永治」,還需持之以恒、久久為功。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要堅持湖岸同治、流域共治,以控源截汙和減磷控氮為主攻方向,持續解決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推動新一輪治太工作取得更大成效。比如,針對太湖流域涉磷企業,全面建立「磷賬本」「磷清單」,「一企一策」規範化治理。比如,治理重心從「湖體」向「上遊」延伸,聚焦重點河流「一河一策」提升水質。再比如,開展水生植被修復、退圩還湖、生態緩沖帶建設等,構建環湖生態濕地圈。
與此同時,要做好釋放生態紅利的大文章,進一步凝聚治太合力。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生態資源和人文資源是發展旅遊的基礎,要開發利用好,更要保護好。對太湖來說,因地制宜發展生態旅遊,正是生態產品價值實作的有效路徑。
此次太湖遊輪開通的三條航線,既有「無錫管社山——太湖仙島」的近段範圍遊湖,也有「無錫管社山——蘇州西山島」「無錫管社山——蘇州漫山島」的跨市航線。置身萬頃碧波,人們在領略自然之美中感悟文化之美、陶冶心靈之美,切身感受多年來太湖治理取得的成效,必將增強保護生態環境、踐行綠色低碳生活方式的內生動力。
生態文明是人民群眾共同參與、共同建設、共同享有的事業。前不久召開的無錫市委十四屆九次全會提出,把整個無錫當作太湖一樣來呵護。這一考量,既體現了治理生態環境的系統思維,更凝聚了廣大市民建設美麗無錫的強大合力。
綠色生態是最大的財富、最大的優勢、最大的品牌。如果其他各方面條件都具備,誰不願意到綠水青山的地方來投資、來發展、來工作、來生活?坐擁108公裏太湖岸線的無錫市濱湖區,正乘勢而上,高起點打造「太湖108廊道」,高水平布局「五灣五城」——紅沙灣科學城、蠡湖灣未來城、運河灣現代城、九龍灣智造城和靈山灣生態城,真正讓好風景集聚好資源、孕育新經濟。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隨著太湖治理縱深推進,將源源不斷地創造新的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走出「綠水青山建得更美、金山銀山做得更大」的多贏之路。(黃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