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由美國青少年組成的合唱團在遊覽天壇過程中唱起【如願】,在互聯網上收獲百萬次點贊;一大群自稱「TikTok難民」的外國博主湧入「小紅書」,不經意間開啟了中美兩國人民雙向奔赴的新渠道。與此同時,進入「繞場一周」謝幕時間的拜登政府,從半導體、人工智能到網聯車,集中投擲打壓中國的政策,剛剛離任的美國駐華大使伯恩斯稱,他任內將80%的時間用於「管理美中競爭」,20%的時間用於「美中接觸」,還說這是「恰到好處的平衡」。以上種種,揭示著中美關系的豐富性和復雜性。
中美關系有很多面,無論「小紅書」,還是伯恩斯,都體現出中美關系中的不同側面。「零和博弈」甚至「負和博弈」的思路很大程度上主導了華盛頓的對華認知和政策,這是事實;美國民間不滿華盛頓與中國各種「脫鉤」行為,對華接觸的巨大需求和自發形成的溝通熱潮,這也是事實。美對華政策的偏見對中美關系造成的傷害很真實,中美民間交流升溫對兩國關系的治愈力同樣也很真實。
「你好(Hello)」,當許多美國博主第一次登入「小紅書」的時候,都會試探性地發出一個打招呼的貼文。不少人坦承,受到西方一些政客和媒體多年構建的醜化中國的「資訊繭房」影響,一開始他們對接觸陌生的全中文平台心懷忐忑。但他們很快發現,中國人的友善令他們驚訝,中國人的開放幫助他們放下戒備。一些美國博主甚至因為大洋彼岸某個素未謀面的中國網友一聲「你好」而熱淚盈眶。從互發「表情包」、「交貓稅」到幫寫作業和「對賬本」,兩國網民相互交流的熱情迅速上升,交流的話題從「有趣」逐漸走向「深刻」,「資訊繭房」隨之被擠出裂縫。
也就在這幾天,華盛頓的一些政治人物,包括國務卿提名人選盧比奧都談到了中美關系,其中不乏負面表述,包括對所謂「中國影響力」的持續抹黑。誠然,他們的態度和政策傾向可以或多或少地影響到中美關系,卻決定不了中美關系的未來。正如美國一位脫口秀主持人所說,當華盛頓「TikTok」禁令生效期臨近之時,美國網民的反應是「下載了另一個中國套用」。中美兩國雖然遠隔太平洋,但彼此的經濟、社會和文化已經深度交融,在全球產供鏈、科技合作、教育交流和人員往來等方面已經建立起千絲萬縷的聯系。如今,中美的共同利益不是少了而是更多了;兩國人民增進彼此了解,加深交流合作的意願不是弱了而是更強了。
在「美國需要什麽樣的中美關系」這個重大問題上,美國政客與普通民眾之間形成了巨大溫差,伯恩斯所謂接觸與競爭「二八開」的做法嚴重背離了民意的土壤。妖魔化中國的發展,把中國當作華盛頓執政不力的「甩鍋」物件,這套謊言在日漸清晰的真相面前,喪失了其蒙蔽性。正如一名美國網民在X平台獲得高贊的一條貼文——「成千上萬的美國人為對抗政府而下載‘小紅書’,結果發現自己與數百萬中國人進行了愉快的互動,無意間讓美國數十年對華不友好的宣傳破功。」作為世界前兩大經濟體和聯合國安理會「五常」成員,中美之間合作共贏的空間巨大,這才是中美關系「鐵打的基本盤」,它不應也不會只被「流水的鷹派政客」來定義。
「他們想讓世界上兩個大國做敵人,但我們想做朋友」,「我們要記住此刻對彼此的愛與信任」。現在,「小紅書」成了中美兩國人民的留言板,其背後是兩國和國際社會對一個和平、繁榮與普遍安全世界的樸素祈願。中美關系希望在人民,基礎在民間,未來在青年,活力在地方。人們從「如願」的歌聲中、從「小紅書」的留言裏,從「China Travel」的熱潮以及【黑神話:悟空】的爆火當中,看到了大勢所趨、人心所向。建議伯恩斯們也上一下「小紅書」。也希望「小紅書現象」,能夠成為華盛頓在制定和糾正對華政策時,可以參照的一面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