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社會

「TikTok難民」湧入小紅書:你收到美國人交的「貓稅」了嗎

2025-01-17社會

這兩日的小紅書,可謂亂成一鍋「洋粥」了。

1月14日一大早,許多網友開啟小紅書,都會被推播首頁震驚,驚呼「大數據給我幹哪兒來了」——

突然之間,小紅書滿屏都是英文和外國面孔,他們發自己的自拍,用蹩腳的中文與大家打招呼,分享自己的貓貓狗狗,甚至國內少有的寵物馬和驢……

似乎在一夜之間,世界各地的使用者們都在跨越山和大海,奔赴小紅書。

數據顯示,小紅書這兩天的下載量在美國、澳洲、加拿大等77個國家和地區已經沖到免費套用榜第一的位置。

兩種不同文化發生這樣大規模的民間交流,是以前從未有過的,也因此,讓原本生活在兩種文化背景下的人,都有了一種「大開眼界」的感覺——生活在不同地方、千差萬別的人,是可以有很多相同之處的,是可以聊到一起的。

「李華這麽多年終於收到了回信」

可能因為今年是中國的蛇年吧,SHE的歌詞「全世界都在講中國話」終於得到肉眼可見的實踐。

一臉懵的小紅書網友,先是以待客姿態熱情地「Welcome」一番後,中美網友的對話,便在一片和諧又抽象的氛圍中展開了……

網友玩梗說「來我家,我家貓會中國功夫」,外國網友果然「上當」:「天吶,這是真的嗎?」

在語言學習經歷上,許多人小時候都有過這樣的「童年噩夢」:走在街上偶遇外國人,爸媽非要把你推到他們面前:「快,去練口語!用英語跟他們打招呼!」

於是遇到大量湧入的外國人,許多「苦英語考試已久」的國內網友第一反應是終於「大仇」得報,大聲喊出那聲:「讓我們說中文!」「讓你們也嘗嘗我讀(英語)文獻的苦。」

當然了,還有一部份尚未「擺脫」英語考試,甚至在為寒假作業苦惱的網友們,趁此機會把小紅書用成了「作業幫」。英語選擇題、閱讀理解、完形填空……都讓母語就是英語的美國人幫幫忙。

有網友說,幫「李華」寫了十多年英語小作文,終於輪到「李華」的美國朋友幫「李華」寫英語作業了,「像是李華這麽多年終於收到了回信」。

還有外國人和其他夥伴興奮地分享經驗:「我幫一個孩子做作業,他們給我發了他們貓咪的照片作為付款。」

這邊,中國網友感慨:「現在的學生都用上真正的‘洋人作業幫’了。」另一邊,外國人也樂在其中:「我覺得這樣使用中國社交媒體很酷。」

雖然評論區依然有許多中國網友友好地用英文互動評論,但正在努力適應中國APP的老外們也在瘋狂學中文,盡管到目前為止還帶有濃濃的「轉譯腔」。

或者驕傲地「顯擺」自己的中國話,「你好,謝謝,我愛你」三件套連續輸出,外加一句不知道從哪部歷史劇裏學到的「中國大人」。

還有驕傲地釋出「康康我的小紅書新頭像」的老外,卻在評論區偶遇了自己的兒子。

而一些沖浪網速較快的老外,已經開始迅速本土化,自如地使用中國梗了。

比如經典的肯德基星期四「V我50」的熱梗,在老外這裏變成了「Vme50 hahaha!!!」

還有許多外國人興沖沖地參與「交貓稅」——國內網友傳授「經驗」,說在小紅書上只有交貓稅才能被大家接納。

對於這一略帶抽象的「經驗」,外國網友們欣然接受,紛紛給中國網友們介紹自家貓咪,沒有貓的,就曬狗、兔子、馬、驢……中國網友們也在評論區放出自家寵物照片回應,也算是為「毛孩子」們交上了國際動物朋友。

甚至有四川的朋友,一副要坐實「四川人手一只熊貓」傳言的模樣。

許多外國人開始在小紅書尋找朋友,建立了各種以城市或地區為主題的群組,有美國博主表示,小紅書過於熱鬧,自己在小紅書一天漲的粉絲比在TikTok一年的還多。

一位叫Smita的美國博主,從13日淩晨發帖開始到發稿前,收獲5589個贊與收藏。

聯想到近期小紅書成為了2025年總台春晚獨家筆記分享平台,或許今年可以迎來全球人民一起在小紅書上討論春晚的盛況。

早C晚A,什麽都聊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這兩日的交流可謂是打破了第三方媒介帶來的資訊差,吃喝拉撒什麽都聊,其樂融融。

外國網友們曬出亞利桑那州的沙漠和比人還高的仙人掌,曬出自己演唱百老匯歌劇的影片,曬出自己在農場養的火雞……評論區的中國網友們也提供了超強情緒價值,表示「好酷」,同時也曬出自家養的老母雞。

自然也有互相對對方城市的向往。美國人拿著一張雪山下的中國城市圖片詢問這是哪裏。評論區很快有四川人驕傲地出來認領「這是我的家鄉」,並介紹這也是「panda's hometown」。

有美國人吐槽美國外賣貴,不含小費都一次要付30美元,詢問中國人上班都帶什麽飯。評論區的中國人就開始曬自己的工作餐、食堂、餛飩、自己炒的小菜,再貼心地標註上價格。

還有美國人放上他最愛的「中餐」照片,詢問小紅書網友這些中餐是否正宗,中國網友定睛觀看,發現他放的居然是中國人從未聽說的「橙子雞」……

面對從大洋彼岸來的網友,中國網友這兩日最快樂的事情,可能就是致力於打破資訊差,向外國友人們做本土小紅書科普。

這段時間裏,正在為作業深感苦惱的各國學生們可能都在感恩「地球村」的魅力。既然美國人幫中國人做英語作業,那自然有中國人幫美國人做數學作業。

一個IP在德國的小學生發帖說自己「討厭學校」,下面立即就有中國網友用那句從小聽到大的「威脅」進行中式規勸:「你要是不好好學習,長大了就會去撿垃圾!」

直播間群組裏更是熱鬧非凡。隨意點進一個直播間,中國網友正跟外國網友科普中文知識,告訴他們:「坐」電梯其實是「站」在電梯裏,「等紅燈」其實是「等綠燈」,「救」火其實是「滅」火……

結束直播間時,大家的話題又轉換到了「你們學校作業多不多?」不像是隔著大洋在對話,倒像是偶遇在小巷裏的放學路上。

沒有了第三方中介轉述,直播間裏英語和漢語疊加使用,無障礙交流,堪比互聯網版英語角。

甚至還有網友向他們普及momo。這位美國人雖然疑惑「不知道為什麽大家都愛這個名字」,但非常愉快地成為「momo家族」的一位「洋momo」。

甚至開始向他們普及如何使用小紅書#寶寶輔食 的標簽,告訴他們這是一種很流行的小紅書玩法。

因為時差的關系,飛向國際的小紅書真正實作了「早C晚A」——早上Chinese玩,晚上American玩。

有中國網友做了一個很有詩意的比喻:「因為回復存在延遲,就好像回到以前寫信的時候,需要等待。」

大家都是「地球村」的村民

如此熱鬧的場景,導火索還得追溯到美國關於TikTok的禁令。

上周五,美國最高法院針對TikTok禁令進行了口頭答辯,多數法官態度明確「國家安全優先於言論自由」,導致美國關於TikTok的禁令得以維持,即如果字節跳動不出售TikTok,美國將在1月19日勒令其關閉。

而此前,字節跳動已經明確拒絕出售TikTok。

在這樣的背景下,大量TikTok使用者只能重新找尋新的社交媒體作為「避難所」,這也是他們自稱「TikTok Refugee」(TikTok難民)的原因。

當然其中涉及了一些因為TikTok禁令而產生的對美國本土套用的逆反心理。就像APP Store裏一位外國網友的評論:「你們不讓我們用TikTok,是因為你們擔心我們接觸太多國外內容。現在我們要直接用中國的APP。」

甚至有美國網友在評論說:「既然他們不願意讓我們的數據被中國使用,那我就主動(使用中國APP)給他們!」

同時,小紅書支持全球手機號註冊,其他諸如抖音等社交軟件需要中國手機號才能註冊登入。這一機制讓許多國外新使用者輕松融入小紅書。

小紅書沒有國際版,大家都是「地球村」的村民。開啟美國區App Store的小紅書評論頁面,幾乎都是清一色的五星好評。

使用者的「湧入」或許有各種外部契機,但這種交流的開頭是讓人感動的,這也是人類最樸實的情感:文化的不同絕不是人們交流的障礙,而是人們希望互相了解的起點。

不同的維度、不同的時區、不同的語言……那麽多的不同,又有什麽關系呢?只要都是熱愛生活的人。

就像那些嘗試過使用小紅書的外國網友們,在其他APP釋出的感慨一樣:

「互聯網比任何外交手段都更能把人們聯系在一起。」

「小紅書是新的‘世界和平’的應用程式。」

「登入了APP,收到了‘你好,美國人’和貓的照片。生活很棒。」

在AI技術愈加發達的今天,這種純粹的、「人對人」的交流,依然最能觸動人心。

至於這樣的交流狀態還能持續多久?雖然難以預判,但就像一位小紅書網友說的:

「沒關系,就算是曇花一現,至少花開過。」

(來源:紅星新聞 作者:毛渝川 任宏偉 徐婧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