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遭到以色列空襲的敘利亞軍用機場。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綜合編譯 張昊天
幾乎在敘利亞反對派進入大馬士革的同時,以色列發動了對這個鄰國的大規模軍事行動。自12月7日以來,除了派遣地面部隊入侵戈蘭高地等戰略要地,以色列海空力量也高強度出動,在一星期內對敘利亞全境發動了400多次空襲。以色列官方毫不諱言,這些行動的首要目的是,趕在敘利亞前政權遺留的武器失控前將它們「無害化」。
以色列對敘利亞的襲擊代號「巴尚之箭」,以色列國防軍的地面、海上和空中力量均有參與。按照以色列軍方的說法,這一連串越境打擊摧毀了「彈道導彈,巡航導彈,地對海、地對空和地對地導彈,以及無人機、戰鬥機、攻擊直升機、雷達、坦克、機庫等」。
社交媒體上的影片顯示,以色列軍艦對敘利亞兩處海軍基地發射了數十枚導彈,至少15艘各型號艦艇在停泊狀態下被擊毀。以軍稱,「數十枚射程80公裏至190公裏的對海導彈被摧毀,這些導彈攜帶了大量爆炸物,對民用和軍用船只構成威脅」。
【今日以色列】報網站稱,這一幕令人回想起二戰期間英國海軍對法國艦隊的突襲。彼時,法國在納粹德國的「閃電戰」面前迅速投降,英國試圖先下手為強,防止昔日盟友的艦艇落入敵手。12月10日,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的一番表態印證了外界的判斷。他說:「我批準轟炸遺留在敘利亞的軍事資源,以免它們落入武裝分子手中……我們無意幹涉敘利亞內政,但我們會采取必要措施維護自身安全。」
以色列媒體援引軍方訊息稱,在「巴尚之箭」行動初期,以色列空軍的第一波打擊物件包括敘利亞的防空系統及停放在地面上的飛機,隨後幾天空襲了「大馬士革、荷姆絲、塔爾圖斯、拉塔基亞和巴爾米拉等地的數十處武器生產基地」。以色列地面部隊襲擊了敘利亞領土上的130個地點,特別是「武器庫、軍事建築和武器發射陣地」。
利用敘利亞政權更叠過程中的混亂,以色列軍隊「火力全開」,希望減輕潛在的威脅。以色列「阿爾瑪研究與教育中心」分析稱,敘利亞前政府垮台後,「從基本軍事裝備到先進的常規武器、戰略打擊能力,甚至非常規武器如化學武器」,任何東西都可能被各種武裝團體奪走,對以色列構成「明顯而直接的威脅」。
曾任以色列國會議員的非政府組織Ropes執行董事凱斯尼亞·斯韋特洛娃在接受美國「突破防務」網站采訪時表示:「以色列清除敘利亞境內的軍事目標,是因為它們可能落入壞人之手。正如我們所知,敘利亞現在有很多壞人。我們無法期待大馬士革的新統治者能維持對武器裝備的控制或阻止危害以色列利益的事情發生。」
長期關註敘利亞形勢、著有【影子打擊】一書的以色列「猶太民族政策研究所」研究員雅科夫·卡茨告訴「突破防務」網站:「敘利亞在過去幾十年裏積累了大量戰略武器。」他認為,擔心這些武器落入壞人之手是合乎情理的,以色列國防軍實施越境打擊「是為了保護以色列的安全,對全世界都有好處」。
敘利亞曾是中東軍事強國。該國地面部隊自2011年內戰爆發以來遭受了嚴重損失,但仍保留了很多來自俄羅斯的常規武器,包括噴射式戰鬥機和攻擊直升機。越來越多的影片和照片顯示,經歷了半個多月的混亂後,大批來不及轉移的武器已經化為一堆堆殘骸。由於襲擊通常在夜間進行,外界無法準確判斷哪些武器裝備是被以色列摧毀的。
英國前駐阿富汗部隊指揮官、目前在英國聯合情報委員會任職的李察·坎普在社交媒體上發文稱,這些越境襲擊是「以色列的戰略絕招」,以色列借助「可能是史上最密集的轟炸行動」摧毀了敘利亞的飛機、防空系統、海軍和陸軍資產、國防工業基礎設施。這場罕見的大規模突襲令敘利亞本就殘破不堪的軍事機器遭受重創。來自土耳其的訊息稱,沿海城市塔爾圖斯遭受的猛烈空襲與3級地震威力相仿。
以色列對敘利亞發動越境攻擊後,伊朗和黎巴嫩真主黨立刻表示強烈譴責。土耳其、卡塔爾和其他一些中東國家表達了對以色列侵犯鄰國主權的不滿。在歐洲,法國、德國和西班牙要求以軍撤回入侵敘利亞的地面部隊。以色列方面稱,以敘之間曾有旨在創造緩沖區的脫離接觸協定,但該協定隨著阿薩德下台而失效。
值得註意的是,在以色列發動襲擊的最初幾天,大馬士革的新統治者一度對此保持沈默。目前,敘利亞反對派中最強的一股力量是「沙姆解放組織」,新任政府總理穆罕默德·巴希爾也是這一組織的支持者。「沙姆解放組織」領導人表示,周邊國家「應當尊重敘利亞的主權」,該組織的武裝人員一直試圖避免與以色列軍隊發生正面沖突。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