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一個人的命運,不僅跟自身的努力有關,還跟時代的局勢有關。
比如說少子化、老齡化。年輕人生育的意願越來越低,新生兒越來越少,而上了年紀的老人越來越多,整體養老壓力極大。這就是時代的局勢。
少子化以及老齡化,不是短時間內可以改變的。正是因為短時間內無法改變,所以我們才需要延退,用時間來換取騰挪、轉彎的余地。
養老這個問題,不僅老年人需要考慮,就連現階段的中年人都需要考慮。畢竟,隨著老齡化加劇,養老只會愈發艱難。
現階段的中年人,就是70後和80後這兩代人。讓人唏噓的是,連80後也進入到中年的行列了,他們也恰恰是直面重度老齡化的一代人。
70後和80後的命運:活到老,幹到老,養兒啃老。
![](https://img.jasve.com/2025-1/e43304006ba2d5b3dc13066933cb01aa.webp)
02
70後和80後,將直面「重度」老齡化。
衛健委的原話: 「2035年左右,中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將突破4億,在總人口中的占比將超過30%,進入重度老齡化階段。」
2035年左右,最大的70後已經65歲了,最小的70後也已經56歲了;最大的80後已經55歲了,最小的80後已經46歲了。
可見,70後和80後,都會先後面對重度老齡化。也就是說,在那個時候,10個人裏邊,有3到4個老年人,占比極大。
如果說60後只是碰到了重度老齡化的邊,那70後就需要吃重度老齡化的第一口螃蟹。
如果說70後需要吃重度老齡化的第一口螃蟹,那80後就只能深陷於老齡化的漩渦當中。
這個時候,很多人會說,這重度老齡化,真的有說的那麽可怕嗎?
就一句話, 無知者無畏,全知者有所畏。
![](https://img.jasve.com/2025-1/2b3b664700e606aa0c0a0a45ee4f2c0e.webp)
03
重度老齡化的危害,有4個方面。
首先,需要養老資源的人數增多,而養老資源不足,特別緊張。
資源是有限的,人口是眾多的,就會導致嚴重的內卷。現階段,是100個人爭1個崗位。未來,有可能是100個人爭1個床位。我們要想想,自己是這1個幸運兒嗎?
其次,整個社會都暮氣沈沈,阻礙了各行各業的發展。
如果你讀過經濟學的歷史,就會發現,暮氣沈沈的社會是特別可怕的。各行各業的發展受到限制,消費不足,企業賺不到錢而倒閉,崗位減少,普通人賺錢更加困難。
第三,養兒防老成為了奢望,年輕人已經養不起老年人了。
以往,沒有老齡化,2個年輕人養1個老人,輕輕松松;如今,輕度老齡化,1個年輕人養1個老人,還扛得住;未來,重度老齡化,1個年輕人養2到4個老人,養不起。
第四,年輕人比例不足,老年人需要繼續幹活,承擔起生產責任。
以往,是活到老,學到老。當下,以及未來,是活到老,幹到老。端著鐵飯碗,那活到老、幹到老,很容易。而在私人單位,壓力山大,就比較困難了。
![](https://img.jasve.com/2025-1/7889a4c0c642970383afd15d630e5a2d.webp)
04
70後和80後的命運:活到老,幹到老,養兒啃老。
在日韓重度老齡化的先遣服,那邊的老年人,都需要幹活到70歲左右。需要跟年輕人一起擠地鐵,擠公交去上班。
有人對此調侃,在重度老齡化的環境裏邊,可能你過個60歲或者65歲大壽,都需要向單位請假。
當然了,這只是調侃。畢竟,對於普通人來說,35歲就被企業(私企)淘汰。到了60歲,還想找工作賺錢,那就有點困難了。
有些時候,不是找不到,就不去找,而是生活所迫,你需要吃飯,哪怕你70歲,也只能去幹活。
子女養不起父母嗎?基本上是養不起的。孩子大學畢業就失業,哪怕找到了工作,薪金也只能養活自己,哪有可能養活父母呢?
更重要的是, 無數年輕人、中年人都負債累累,連債務都沒有還清,哪有更多的余錢去為父母養老呢?父母,也只能自己顧自己了。
![](https://img.jasve.com/2025-1/010d6cc662e2fa519972be1f5d0447a5.webp)
05
寫到最後
如果說以往是養兒防老,那當下,以及未來,就有可能是養兒啃老。
子女失業,找不到工作,只能找父母尋求幫助;子女需要買房買車,負債累累,也只能掏空父母的棺材本。
問題就來了,如何才能緩解老齡化的影響呢?
除非,近些年可以做到「新生兒人口大爆發」,完全覆蓋了死亡人口。不過,這是做不到的,因為年輕人連自己都養不活,就不可能結婚生子。由此產生了少子化。
有老齡化,這不可怕。可怕的是,老齡化加上少子化,這就是一個「死迴圈」。
老人多了,年輕人少了,消費不足,企業都賺不到錢,你認為,普通人還能賺到錢嗎?
這些問題,值得每個人深思。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