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社會

雁默:美菲「抗中」將越演越烈,還是人走茶涼?

2024-11-23社會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雁默】
美國前總統列根說過一則冷戰笑話:
波蘭狗與俄羅斯狗拜訪美國,美國狗向它們介紹這個國家的情況。它說:「你們知道嗎,在這裏,你要叫,你只要叫得夠久,就會有人給你一些肉。」波蘭狗問:「什麽是肉?」俄羅斯狗問:「什麽是叫……?」
我們知道,明年起,杜林普的新政府將給全世界帶來新的挑戰,考慮到自由派垮台,以及「深層政府」即將面臨整肅,在地緣政治層面,「美國隊」成員將面對一個背對他們的美國隊長,有些成員會不知道「什麽是肉」,有些會不知道「什麽是叫」。
原則上,此前愈是單邊押寶美國的成員,未來愈難受。在東亞地區,受惠於拜登政府「價值觀外交」的台灣地區與菲律賓,理所當然將成為今後「價格觀外交」的最大受害者。
價格觀外交是什麽?即與美國的關系要經過量化估值,有錢捐錢,沒錢捐命,凡事都得講究銀貨兩訖。否則,向美國要肉,沒有;向美國吠叫,欠揍。
從軍事層面看美菲的南海合作前景
直覺上,多買點美制武器是價格觀外交的基本款,因此台灣當局在杜林普當選後立即透過國際媒體,釋放一筆150億美元的軍購「願望清單」(F-35戰機與神盾艦)以作為頭期款,表忠兼試探。此一模式或將在美國隊內部引起仿效,小弟們會主動將自己量化估值,求老大垂青。
與台灣相比,菲律賓較窮,目前的投名狀價格是「堤豐」中程導彈系統(Typhon missile launcher),計劃做個導彈刺猬,擴增軍事威懾力。
2024年10月7日,「薩馬薩馬」演習在菲律賓蘇比克海軍作戰基地開幕。圖源:美國海軍
那麽,杜林普重新掌權後,美菲聯手在南海尋隙的前景為何?
主要問題是,杜林普新政府是否還會使用前朝的威懾戰術?此前提過,避戰方法除了威懾,還有螺旋模式。簡單地說,威懾是大棒,螺旋是胡蘿蔔,目的相同,方法兩極。
美國支持小馬科斯在南海的沖撞,是美方新保守主義分子選用的威懾模式,而經過多次交手,菲律賓除了被美國主串流媒體拱上了國際版面,實質成效為零,甚至損兵折將,效果適得其反,美國也沒討到什麽便宜。
最新的發展是,小馬科斯簽署兩個新法案伸張其南海權利,中方則以公布黃巖島領海基線作為回應,表面上看情勢又升溫,但個人認為這是從武鬥降級為文鬥。此一紙上用兵階段或至少持續到明年1月,未來會不會重回武鬥格局,端視杜林普政府是否改變現行做法。
杜林普會不會改變做法,則要看中方所擺出的姿態——中方表現為不惜一戰,杜林普就會改變;表現為謀和避戰,杜林普就不會改變。
有一點需要厘清,杜林普敵視新保守主義,不代表他不會使用這些戰爭販子的手段,差別在於,新美國政府會更重視行動的「性價比」,並避免被傳統手段所綁架。怎麽說呢?
杜林普打擊深層政府的主要用意是掙脫枷鎖,好貫徹自己的意誌,而任何既定模式都是枷鎖,包含威懾模式與螺旋模式,因此,我們不能用學理框架預測其意向與決策,而要掌握成本與籌碼的思考邏輯。
簡言之,在外部問題上,杜林普的思考邏輯是低成本、高籌碼,任何戰略或戰術若偏離了此一原則,杜林普會不惜朝令夕改發夾彎。這是他的缺點,也是優點,靈活務實與沖動魯莽並存。
也就是說,中方只要讓美方意識到,其行動的代價不菲,並對雙邊談判不利,杜林普就會改變做法。現在大家熱議杜林普的人事布局,我認為不必太在意,能主導一切的只有杜林普一人,其他角色都只是執行單位,敢自作主張壞事的人,隨時可割可棄。
杜林普用人以四字形容足矣——「借刀殺人」。例如,高亢反華的國務卿人選盧比奧可以是「犧牲打」,為杜林普在中美談判桌上墊高籌碼用的,杜林普絕對可以犧牲「反華」到忘情的盧比奧,來換取中方在某些議題上的讓步。簡單說,就是搞「黑白臉外交」。
同理,小馬科斯當前的反華姿態,確實是美方的籌碼,杜林普當然可以借由「堤豐」導彈軍售來墊高籌碼與中方談判,而中方則應拉升美方成本,以抵消其墊高籌碼的意圖,方法包含並不限於武裝黃巖島。
菲律賓總統小馬科斯與美國國防部長柯士甸資料圖:外媒
從成本概念來看,威懾模式當然遠比螺旋模式昂貴得多,「大棒」若要可信,充足的彈藥庫存與武器系統是信用基礎。
關於此,美軍若卷入與中方有關的戰爭,最重要的武器是導彈,而在華盛頓智庫CSIS的兵棋推演中,美方估計會在三周的戰事中消耗5000枚導彈。眾所周知,目前美國國防工業效率不彰,遠遠沒有準備好與中國這樣等級的對手一戰,這「大棒」在拜登執政這四年其實就已不可靠。
事實上,美國加上北約盟國的防空導彈,都不夠烏克蘭消耗,就別提還欠台灣200億美元軍品了。
誠然,賣武器給代理人是一門好生意,但條約安全保障也是一種枷鎖,同時被代理人與國內軍火利益集團綁架,有形無形的加總成本可不低。最重要的是,如果現行的威懾模式會讓自己在談判桌上處於不利地位,那就是妥妥的高成本低籌碼,完全違背所謂的「杜林普主義」。
這便是為何,中方要表現出不惜一戰的姿態,讓杜林普對南海利益的量化估值莫出現過度偏差,而放眼全球,也只有中國能做得到位。
說到底,美國在南海的所謂利益,不過都是面子工程,美軍若卷入該區戰事,完全得不償失。我們希望杜林普做出正確估值,不能透過說服,而需透過行動。
小馬科斯打的算盤,是基於「價值觀外交」。他自信地認為,扮演東南亞唯一的美國看門狗,除了能確保安全無虞,還能作為該區在經貿上通往美國市場的門戶,又能在國內清洗舊利益集團,培植新利益團體。
作為一樁旨在利己的買賣,這主意確實帶來了成果,但僅能存在於新保守主義價值觀與威懾戰術的繫結,經不起客觀、無情的量化估值。說白了,菲律賓並不值得杜林普下重註。
協防條約是要花大錢的,回頭看歷史,菲前總統杜特爾特曾於2020年一度終止美菲「存取部隊協定」(VFA),美時任國防部長埃斯柏稱此舉「不幸」,但杜林普總統卻一派輕松,毫不在意,甚至稱這可以節省資金。
杜林普對支出的演算法與深層政府大為不同,這不是秘密,而是杜林普主義最明顯的特征。四年前是如此,經過拜登敗家了四年後,現在更是如此。因此,瘦身計劃是新美國政府對支持選民最重要的承諾之一。
根據馬斯克為杜林普支持選民開出的支票,「政府效率部」要削減2萬億美元的聯邦開支。就目前杜林普團隊所公布的十項開支削減,其中包含470億美元的「對外援助」。
這一項瘦身方案當然對菲律賓不利,過去四年菲律賓收獲的美國援助金額為5億美元,看不出杜林普基於什麽理由要繼續為小馬科斯開支票。相反地,菲律賓必然會被美方要求加碼負擔協防條約所需要的開支。
因此之故,威懾模式就算延續,也必然會被杜林普修正,修改「主要支出國」,受保護的物件得付得起,才能維系與美國的軍事關系。再者,如果威懾模式被揚棄,也不代表螺旋模式就會被完整采用,無論其形式調整為何,總之是不能違背低成本、高籌碼的原則。
過去四年,美軍基地從5個增加到9個,菲律賓以前可能覺得是安全保障,現在都成了「杜林普保費」。另一方面,小馬科斯想購買「堤豐」導彈,只要杜林普想避戰,這談判籌碼就是中方的,而不是美方的。
高額保費需要經濟實力支撐,台灣暫時還有台積電擋一下,菲律賓有什麽?最差的情況,我認為明年以後,菲律賓會不知道「什麽是肉」。
從經濟層面看美菲的南海合作前景
菲律賓有兩個重要產業將受到杜林普主義的直接沖擊:一是移民匯款,二是業務流程外包(BPO)。
關於一,粗略地說,移民與就業是銅板的兩面,杜林普主義排外,意味著要穩就業,那麽菲律賓在美國的海外工人就會受到排擠,而海外工人的匯款是該國的重要經濟驅力,占其GDP的10%。
美國有好幾百萬菲律賓人,每月匯回超過10億美元到家鄉。根據美國人口普查局的最新數據,菲裔有464萬人,是亞裔人口僅次於華裔的第二大族群。另外,菲律賓非法移民位列美國五大,據2022年統計有高達35萬人。
非法移民會遭驅逐,合法移民的工作權將受到限制,移民申請會拉高門檻,留學生畢業後選擇在美國就業會成為窄門。此一發展自然會沖擊菲律賓高度依賴的移民匯款收入。
關於二,BPO行業,即美國企業將非核心營運流程外包到海外,以降低人力成本的一種商業模式。因語言優勢加上政策利多,菲律賓目前是全球BPO最興盛的國度,就業人口超過200萬,每年為菲律賓貢獻近300億美元收入。
為了促進美國本地就業,杜林普在第一任期就大力整頓BPO行業,限制美國公司外包業務,而選前杜林普揚言若連任將結束外包,因此如果未來這一政策被貫徹執行,將沖擊菲律賓、印度與墨西哥等外包大國。
根據日本野村證券的研究報告,移民匯入與BPO就業的縮減,將使菲律賓經濟成長降低0.2%。
BPO業務每年為菲律賓貢獻近300億美元收入。 資料圖:菲媒
除了以上兩個產業,菲律賓的出口也將受到沖擊。出口雖然不是菲律賓經濟的主要驅動力,但東南亞地區整體高度依賴出口,與該地區緊密連結的菲律賓當然也會受到大環境的影響,特別在小馬科斯的政策下,菲律賓被定位成該區最大的美國市場中轉視窗,此一願景將因「關稅人」而將帶來高度不確定性。
美國現在是菲律賓的最大出口地。2023年,美國占菲律賓出口總額的15.7%,菲律賓享有31.3億美元的順差。
進出口與外來投資息息相關,今年3月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率領了投資代表團赴菲,並開出了價值10億美元的投資承諾,此一承諾是否能落實就是觀察指標。
拜登政府所給的投資承諾包含半導體產業、電動車、太陽能與數碼化產業、能源基建與資通產業,呂宋經濟走廊的基建現代化,以及5億美元的軍事投資。
拜登的承諾就是杜林普的籌碼,資金是否能落地,端視小馬科斯能為新美國提供什麽超值服務。個人認為,光是作為該區的「抗中」基地,遠不足以說服杜林普兌現前朝的承諾,因為菲律賓還在奉行「安全靠美國,經濟靠中國」政策,而且與美國的貿易仍維持順差。
中菲關系雖然在安全層面劣質化,但在經濟關系上卻相反。根據菲律賓經濟區管理署(PEZA)預估,2024年中國對菲投資將達46億比索,從年初截至8月份,中資(含港資)已達20.2億比索,而2023年同期,此一數碼只有7.69億比索,激增262%,成長主要來自再生能源器材、電動車制造與農業等領域。
這就能解釋,為何菲方在南海激烈碰瓷,中方基本采取防禦姿態,並嚴控局勢升溫,因為菲律賓有為中國賺錢的另一面。小馬科斯只是在改變國內的利益結構,而未曾拒絕任何海外投資,這其中包含中國,也特別是中國。
個人將此一現象視為中方「戰略定力」的主要來源。白話說,經濟利益是中方的真正底線,而拜登身後的戰爭販子們並不在意經濟,但杜林普卻高度在意,這便使得小馬科斯打的算盤,在新美國面前十分脆弱,甚至是杜林普在美菲談判桌上的主要籌碼。
但這並不是說,中方用主權換取經濟利益,從遠距觀察中菲南海爭端,中方並未喪失任何主權,倒是持續獲取經濟利益,菲方也只是給了美國新保守主義分子一個舒服的表象,並提升了菲律賓的國際知名度,三方各有所得。然而,這並非杜林普想要的局面。
因此我才會問:美方昂貴的威懾戰術是否還能持續?若不能持續,會被調整成什麽新樣態?
承上述,杜林普主義無可避免會沖擊菲律賓經濟,並會以安全為籌碼索要更多,想要美國資本挹註就要排除中國資本,讓小馬科斯不知道「什麽是肉」,這是單邊押寶美國註定的命運。
換言之,威懾模式大概率會調整成「他國出資的威懾模式」,如果此一新模式無法成立,杜林普也無所謂,他會進一步從經貿層面掏空扈從國,且毫不在意此一作為的長期後果。剩下的問題就是,美國如何讓扈從國在經濟層面失血,同時又能在安全層面上加碼?
所以才說,關鍵並不在於杜林普想做什麽,而在於中方如何應對。前者的答案可謂舉世皆知,後者的答案現在沒人說得準。
由此可見,說中菲關系的未來將回暖向好,並不是沒有根據的判斷。須知,若考慮到菲律賓內部的政爭,杜林普其實與杜特爾特的關系較好,甚至有著利益共生的過往,這恐怕才是小馬科斯最深層的恐懼。
杜林普與杜特爾特 資料圖
個人的判斷是,只要中方在南海主權上的姿態夠硬,硬到出乎杜林普意料,此前以菲律賓為媒介的中美南海博弈,將「人走茶涼」,而不是愈演愈烈。真正會升溫的層面,大概率是地緣經濟。
據此,未來的局面有可能是「軍事冷和」、「經貿冷戰」、「金融熱戰」,仍有很多未知數,端視中方怎麽下棋。但可以確定的是,菲律賓會不知道「什麽是肉」,台灣則早已不知道「什麽是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