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當局2019年修訂的「新課綱」上路5年來遭遇批評不斷,其推行的「去中化」教育,令許多老師與家長憂心學子對中文、文史與品德的學習皆「破碎化」。11月21日,台北市第一女子中學語文老師區桂芝攜手多位島內文史學者成立的「歷史教育新三自運動協會」在台北捷運燈箱以及台北市和新北市多條公交車刊登廣告,呼籲廢除該版課綱,廣告自今天起刊登1個月。
圖源:台媒
作為一名從事高中教育30年的語文老師,區桂芝曾痛批台灣現行課綱是「無恥的課綱」,令島內「十二年基礎教育課程」,變成不折不扣的「台獨」課程。包括區桂芝在內的台灣有誌之士不斷奔走呼籲采取行動保護傳承中華文化,希望廢除「台獨課綱」,給台灣下一代以未來。
台立法機構「教育及文化委員會」今年6月曾對「2019課綱」舉辦公聽會進行檢討。會議結論是,課綱強調的「彈性學習」與「學習歷程」並未有效提升學生能力,反而導致學生成績下滑;而該課綱長期推廣的「台獨史觀」也是批評的焦點。
中國國民黨籍民代葉元之直言,「2019課綱」的漏洞檢討不完,不斷有師生與學者專家要求台教育部門檢討,「請問檢討之後,改進了什麽?」他說,與不少師生、家長討論過新課綱的爭議,當中問題包括必修課被減少四分之一,老師得開選修課做補充,師生的壓力反而更大,學生的學習質素下滑,學科基礎程度不足,即使進入大學,教授也很苦惱,「理工科的基礎物理、微積分都跟不上!」
葉元之表示,另一個受關註的就是「去中化」的苦果,現在的初中生無法從歷史課本上得知正確的史觀,導致學習與認知上已出現很多誤解。
據台媒此前報道,「2019課綱」大量削減中國史內容,代之以東亞史,試圖割裂台灣與大陸的歷史聯系,這一做法被批評為「去中國化」。自李登輝時期起,台灣歷史教育經歷多次修改,逐步削弱中國歷史比重,強化「台獨」思想。
在「2019課綱」下,台灣學生的歷史學習變得碎片化,缺乏對中國歷史的系統理解。例如,小學教育中幾乎不涉及中國史,初中歷史教材中與中國相關的內容大幅縮水,高中歷史則將中國史融入東亞史框架,淡化中國歷史的連續性和重要性。此舉引起台灣教育界和文化界的廣泛擔憂,擔心年輕一代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和歷史記憶逐漸喪失。
據台灣媒體統計,「2010課綱」仍有30篇推薦古文,而「2019課綱」則降至15篇。其中【論語】【孟子】【大學】【中庸】被截取片段,組合成一課;範仲淹的【嶽陽樓記】、荀子的【勸學】、柳宗元的【始得西山宴遊記】等著名文章全部被刪除,民進黨當局殘忍又愚蠢地割斷了自己的文化遺產。
對於「2019課綱」削減古文比例,有學生感到惋惜,認為古文雖需更多時間消化,但極具趣味性與教育價值。在區桂芝看來,這將使漢語變得膚淺、歷史碎片化,這將教育出一代又一代的「道德侏儒」和「歷史遲鈍者」。另有島內教育工作者批評稱,刪除經典古文實為掩飾當局的道德缺失和無能,反映出「2019課綱」背後的深層問題。
國台辦曾表示,兩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種,中華文化是兩岸同胞心靈的根脈和歸屬,是兩岸同胞共同的寶貴財富和精神紐帶。民進黨當局、「台獨」勢力為謀求「台獨」分裂,處心積慮搞「去中國化」,只會讓台灣同胞在精神上、文化上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也只會破壞兩岸同胞感情,加劇兩岸敵意對立。這種倒行逆施、數典忘祖的行徑,必將遭到兩岸同胞的強烈反對和堅決抵制。
來源:海峽新幹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