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因「每況愈下」而憂慮,年輕人因「來日方長」而灑脫,年齡的差異決定了心態的改變。
人上了年紀,為什麽越來越容易焦慮不安、擔憂恐慌?是因為越來越力不從心,賺錢困難,這裏那裏不舒服,看到了前路「每況愈下」,而無力拯救自己。因此,即使手裏攢下些養老錢,也還是顧慮重重。沒有攢下養老錢的老人,晚景將更加淒涼。
為什麽年輕時很少有這麽強的擔憂?因為年輕人來日方長,一切皆有可能。看看農村那些整天無所事事的,吊兒郎當的,吃喝玩樂的,泡在牌桌旁抽著高級香煙、喝著高級飲料、打著麻將的,都是富二代嗎?都不是!他們大多不富裕,但也不想去奮鬥,有些甚至一邊借錢一邊揮霍,別人看著都著急,也不知他們心裏啥想法。這就是年輕,不在乎,想不了那麽多、那麽遠。
我年輕時候,也是個「窮光蛋」,手裏有十塊錢,就感覺自己「有錢」。手裏精光沒有一分錢,好像也沒有那麽痛苦,迷迷茫茫恍恍惚惚一天又一天,不知道明天和未來在哪裏。
而如今,孩子成家了,孫子上小學了,手裏也攢下些「養老錢」了,按說應該享受余生了。可是我怎麽都開心不起來,想想自己隨著年紀的增長,將越來越沒力氣,越來越健忘,越來越多的身體毛病,越來越不受世界歡迎,越來越孤獨……就焦慮不安,擔憂恐慌,心煩意亂,喜怒無常。
孩子說,你是怕啥哩?你總是害怕誰不管你,你還沒那麽老啊,怎麽會整天想這想那哩?
老人的心事孩子會懂嗎?到老得想不動了再去想不是什麽都晚了嗎?未雨綢繆才是最重要的,孩子年輕,想不了那麽多那麽遠,但是自己不能不提前規劃。
作為一個普通小老百姓,沒有能耐實作腰纏萬貫,不能給孩子留下雄厚的家產,所以才想竭盡全力少留下麻煩、多做點貢獻。
想了又想,自己能做的也只有這些了:盡量多掙點錢,合理消費,多存點錢;照顧好自己的身體,不以犧牲健康為代價做任何事;看護好孫子,讓孩子放心上班;孩子需要時出手援助,不需要時默默關註;自己的事盡量自己解決,不麻煩孩子;在腦子糊塗之前,安排好自己的事情。
還有什麽沒想到的?
是我多慮了,還是同齡人都是這樣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