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社會

歐盟經濟真的走出衰退了嗎

2024-07-15社會
趙永升
歐盟當前的經濟狀況究竟如何?歐洲央行副行長金多斯日前表示,歐元區的二季度GDP和第一季度相差不大,通脹數據相對正面,且下半年經濟表現將強於上半年。
根據歐盟統計局釋出的數據,今年第一季度平均經濟增長率為0.1%,歐盟幾乎所有的主要經濟體都處於增長狀態:西班牙增長了0.7%,意大利增長了0.3%,作為歐盟兩個「軸心」的法國和德國也增長了0.2%。今年4月份,20個歐元區成員國的消費價格通脹率保持穩定,同比增長2.4%。盡管如此,還是無法與中國、美國及部份其他快速增長經濟體相比。但一些觀點認為,這表明歐盟已經擺脫了歐元區2023年下半年GDP下降0.1%的「技術性衰退」,實屬不易;而同比2.4%的GDP增長率,已經十分接近歐洲央行預設的2%增長目標。那麽,歐盟經濟是否真的已經走出衰退?筆者對此持謹慎的樂觀態度,即歐盟經濟已走出衰退不假,但該衰退是否可持續尚待觀察。因為有三大風險,直接影響著歐盟經濟走出衰退的可持續性。
第一,是地緣風險。二戰以後,與多數其他大陸相比,歐洲大陸總體面臨的地緣風險實際並不高。盡管每隔一段時間歐洲也遭遇一定的地緣風險,但長時期、相當規模的地緣政治風險(如高烈度沖突),幾乎沒有降臨在歐洲尤其是歐盟。因而,可以說歐洲人(尤其是歐盟人)已足足數十年,生活在超低地緣風險的「盛世太平」時代。
然而,2022年俄烏沖突的爆發,一下子將歐洲拉回到了現實世界。尤其是已持續了整整兩年有余的俄烏沖突,至今尚未見到清晰的沖突結束跡象,如何能不讓人對歐盟經濟憂心忡忡?
第二,是能源風險。與其他大陸相比,歐洲尤其是歐盟國家並非屬於「能源充沛型」地區。隨著應對氣變的壓力越來越大、環保要求越來越高,傳統主要能源來源受到極大限制,作為發達經濟體聚集的歐盟地區,必然對外部能源有嚴重依賴。而能源高依賴度,同時使得歐盟整體經濟結構呈現出其內生的「能源脆弱性」。該脆弱性在地緣政治沒有大的波動的情況下並無大礙,可一旦遇到大規模地緣沖突,這種「內生缺陷」便成了歐盟經濟構架的一大軟肋。
第三,是通脹風險。與諸多低收入或欠發達經濟體相比,作為世界上發達經濟體聚集之地的歐盟,多少年來一直所擔憂的是通脹率不夠而非過高。但隨著俄烏沖突這樣規模的地緣沖突的爆發,歐盟地區在這兩年多來通脹居高不下,成為歐盟成員國決策層的一大頭疼議題。
盡管筆者將三大風險加以劃分,實則三者交叉交融、密不可分:在歐盟的特定經濟構架下,「地緣風險」即為俄烏沖突,實屬歐盟能源風險和通脹風險的溫床和導火索。雖然我們不能將歐盟這兩年多的「能源危機」和「通脹危機」完全歸咎於俄烏沖突,但至少後者是前二者的重要誘因。能源風險和通脹風險又反過來影響著地緣風險,畢竟作為歐盟經濟「硬動力」的能源和「軟動力」的通脹,其數值的些許波動都將直接或間接地牽動著地緣的絲絲經脈。
當然,隨著俄烏沖突遲遲不見停火,歐盟各成員在能源領域積極探索諸多自救之道:一種是加強各成員國之間的「能源互助」,例如法國盡力向鄰國德國出口電力,有多個成員國尤其是小規模經濟體,更傾向於聯合起來實施能源轉型和開發專案;另一種是在能源領域尋求「外援」,或者要求本國居民勒緊「能源褲腰帶」。
盡管經過一年多歐盟主要成員國皆表示自身已實作「能源自主」,避免依賴俄羅斯,甚至連「能源大戶」德國也宣布其已實作九成以上的能源自主率,但筆者認為這個自主率存有水分。至於通脹,盡管歐盟統計局給出的數據已不難看,表明歐元區已經擺脫技術性衰退,但毋庸置疑的是一旦第一個變量「地緣風險」中戰事擴大,第二個變量的「能源風險」和第三個變量的「通脹風險」便會受到波及。因而,此番歐元區和歐盟走出通脹之後,下一步其良性勢頭是否可持續,尚待觀察。
在遭遇非不可抗力風險之際,若歐盟及其成員國不得已采取強有力的短期幹預措施,歐盟經濟當然可以短期走出衰退。但從中期和長期來看,歐盟地區若想繼續走出衰退且逐步走上復蘇之路,乃至真正意義上的增長之路,歐盟及其成員國決策層的長遠視野以及啟動徹底機構革新的決心尤為關鍵。
總之,歐盟只有堅持獨立自主的戰略決策之心,只有堅持遵循市場規律和交易規則,只有堅持一視同仁地對中國開放,尤其是在「新經濟」的範疇、在高附加值的產業、在高精尖的部門,大幅提升中歐間往來的密度和交易的量和質,歐盟經濟走出衰退才有可能不是曇花一現而是柳暗花明,才有可能不是一時回暖而是復蘇的前奏。(作者是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家對外開放研究院研究員、法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