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社會

杜林普武力威脅格陵蘭島,丹麥怎麽辦?|京釀館

2025-01-10社會
▲美國當選總統杜林普。圖/新華社
「毫無疑問,歐盟絕不會讓世界上任何其他國家攻擊我們的主權邊界。我們是一個強大的大陸。」
據參考訊息網1月9日援引外媒報道,在美國當選總統杜林普公然宣稱不排除動用軍事力量奪取格陵蘭島後,法國外長巴羅對其發出警告。
針對杜林普這一軍事威脅,德國總理朔爾茨也回應稱,「不能用武力移動邊界」,「邊界不可侵犯的原則適用於每一個國家,無論它是在我們的東方還是西方」。
同一天,丹麥外長拉斯穆森則表示,如果格陵蘭島居民願意,該島可能會獨立,但不太可能成為美國的一個州。但面對杜林普意外拋給丹麥的「格陵蘭難題」,這註定是一個不會讓任何一方滿意的回答。
而自從杜林普放言要「買下」格陵蘭島,這座面積逾200萬平方公裏、人口卻不到6萬的島嶼就備受關註。格陵蘭島是丹麥的自治領地,最近卻因殖民時代的一些問題而與丹麥關系變得緊張,現任自治政府稱其旨在最終實作該島獨立。
這一系列內外因素的疊加,無疑使得格陵蘭島的相關話題更加敏感,雖然幾乎沒有被美國「軍事奪取」的可能性,但此後一段時間裏,圍繞格陵蘭島的問題仍必將伴隨著各方博弈。
杜林普對格陵蘭島覬覦已久
格陵蘭島地理上屬於北美洲,是世界第一大島。由於其領土80%在北極圈內,氣候極為寒冷,絕大多數為原住民因努伊特人。直到公元982年,該島才有了第一批白人——來自北歐冰島的維京人。
1933年,格陵蘭島被確認為丹麥領地。1979年5月1日,格陵蘭獲得內部自治權。2009年6月21日,格陵蘭獲得「內部獨立」權,除外交、國防和與財政相關事務外一切自主。在丹麥議會,格陵蘭有兩個議席。
因為所有格陵蘭人自動獲得丹麥國籍,因此他們都是歐盟公民。但在1985年,格陵蘭根據3年前公投結果拒絕加入歐盟,因此格陵蘭島全境卻不屬於歐盟領土。
格陵蘭經濟發展滯後,傳統上依靠漁獵,島內雖有豐富礦產資源但開發緩慢,落後的基礎設施也拖累了該島的進一步發展。事實上,長期以來格陵蘭最主要的財政來源就是丹麥提供的巨額轉移支付。
自「二戰」後,美國就在格陵蘭島設立了軍事基地,主要用於對北極空海域進行雷達和電子監視。此後,美國又利用這些基地支持其彈道導彈預警系統。格陵蘭島唯一真正的國際機場,最初正是美國建造的空軍基地。
杜林普對格陵蘭島的覬覦也由來已久。2019年8月,第一個總統任期內的杜林普忽然揚言要購買格陵蘭島,稱「這本質上不過是一筆房地產交易」。這隨即便遭到了丹麥首相弗雷澤歷克森的駁斥,丹麥女王瑪格麗特二世也因此宣布取消原定對杜林普存取丹麥的邀請。
此次再度當選美國總統,杜林普更將其對格陵蘭島的覬覦升級為「不排除武力」。其長子小當勞·杜林普則帶領一眾追隨者對格陵蘭島進行了自稱的「私人存取」,而自選舉階段便與杜林普結盟的馬斯克,也積極附和「拿下格陵蘭島」。
如此種種,看起來杜林普這次對格陵蘭島似乎是誌在必得,也同時將一個現實難題拋給了丹麥政府。
丹麥王室態度鮮明且強硬
面對杜林普這番露骨且已然明顯涉及國家尊嚴和主權的言論,丹麥官方卻表現得耐人尋味。
曾在2019年8月怒斥杜林普「購島」言論的丹麥首相弗雷澤歷克森,此次僅簡單聲明「格陵蘭屬於格陵蘭人,是非賣品」,同時表示「我們需要保持冷靜,堅持我們的原則」。
這一言論被杜林普本人隨後在社交平台評價為「不好」,從丹麥角度看則不妨視作中規中矩的常態式表態。招致批評的官方表態,來自丹麥外長拉斯穆森。
當地時間1月8日,拉斯穆森對媒體說,「我們完全承認格陵蘭的雄心。如果這些雄心得以實作,格陵蘭將獨立,但它不太可能成為美國的一個聯邦州」。
拉斯穆森接著表示,對杜林普的說法「無需大驚小怪」,呼籲「每個人都幫幫忙,把調門都降低一些」,甚至附和了杜林普的論調,稱「地緣政治正在發揮更大作用、北極冰蓋融化和新航道的開辟,不幸地我們也看到了大國競爭的加劇」。
分析認為,首相弗雷澤歷克森相對克制,應是因其5年以前業已表明態度,且和上次的總統身份不同,當前杜林普尚屬一介平民,自己作為現任首相似乎的確如何反應都有些「輕不得重不得」。比較而言,外長拉斯穆森的表態明顯更趨軟弱。
態度最為鮮明的則是丹麥王室。事實上,此次杜林普「語出驚人」之前,「丹麥修改王徽」的訊息就已不脛而走。
丹麥王徽自誕生起就很少進行重大修改,上一次「微調」已可追溯到1972年。但此次王徽的調整,卻非常醒目且重大:原本「拼桌」的格陵蘭北極熊和法羅群島山羊一拆為二,被特別突出,部份王冠裝飾則因此被取消。
有觀察家指出,丹麥王室一直是丹麥社會裏最反感格陵蘭島分離、最渴望強化丹麥在格陵蘭存在感的群體。此前,丹麥女王因此拒絕杜林普到訪;2024年1月14日新國王繼位後,立即成立了專門委員會研究格陵蘭和丹麥的「相關性象征」問題。
此次王徽修改,正是該委員會建議的一部份,並於2024年12月底實施。此番,則因杜林普的「挑釁」而被支持者刻意重新炒熱。
「我們團結一致,每個人都致力於丹麥王國。從南什列斯威的丹麥少數民族——甚至位於王國之外——一直到格陵蘭島。我們屬於彼此。」丹麥王室試圖借此清晰而強硬地表明,格陵蘭島是丹麥的一部份,這不容討論。
盡管,追求獨立的格陵蘭人,可能並不這麽認為——格陵蘭自治政府總理就在其新年演講中再次強調了推動獨立。
更像是漫天要價的「訛詐」
面對杜林普的露骨「挑釁」,美國的西方盟友們似乎都在期待其1月20日總統「轉正」後有所收斂,不再發表這類刺激性言論讓所有人為難。
但是,考慮到上一次「格陵蘭危機」正是發生在杜林普第一個總統任上,指望他此次「轉正」便「規矩」起來,似乎也不太現實。另外一些人則相信,即便杜林普有強烈的「格陵蘭情結」,也未必有能力和條件真正推進,並非「軍事奪取」那麽簡單。
格陵蘭島地廣人稀、氣候惡劣,和外界聯絡全靠事實上很脆弱的空運和海運,且受到氣候和基礎設施條件的極大制約。丹麥與之松散維系至今,奧妙就在於格陵蘭的社會運作幾乎全系於龐大的丹麥轉移支付。
丹麥政府所能給予格陵蘭的是「斷奶後的獨立」,格陵蘭自治政府所追求的是「獨立但不斷奶」。而信奉「美國優先」的杜林普卻恰恰一貫精於打眼前小算盤,這跟格陵蘭無疑更加談不攏。
如前所述,格陵蘭島雖非歐盟領土,格陵蘭人卻完全享受著歐盟兼丹麥社會福利,即便在福利國家中丹麥也是佼佼者。而信奉效率至上的美國,卻是七大工業國組織中唯一的非福利國家。
百年來,即便是原住民的格陵蘭人也早已習慣了「大福利」,即便在丹麥框架裏格陵蘭也都是較「左」的社區,格陵蘭選民大多對並入美國並不感興趣。
更為重要的是,不論軍用還是商用,開發甚至維持格陵蘭這個高緯度世界第一大島的日常運作,對吝於在海外花錢的杜林普來說,也是很難接受的。
鑒於此,隨著1月20日的總統「轉正」,杜林普在格陵蘭問題上可能會消停下來——並非為了「政治正確」,而更多恐將因為「劃不來」。
更何況,法國外長巴羅、德國總理朔爾茨等歐盟國家政要,也都第一時間明確表達了對杜林普相關言論的強烈不滿。即便杜林普要一意孤行,美國國會可能也不得不從維系同盟體系的角度來予以周全和平衡。
倒是一些經濟金融領域專家擔憂,心有不甘的杜林普就職總統後,可能會尋隙封殺丹麥對美貿易的優勢領域,如胰島素、啤酒和海運服務等。以杜林普大棒亂舞的一貫做派,這是完全有可能的,而其後的漫天要價中或許也還將包含格陵蘭問題。
這無疑更像是一場「訛詐」,起碼將逼迫丹麥面臨加強國防等更為現實而具體的問題——事實上,杜林普此次剛剛提到格陵蘭島,丹麥就宣布將大幅增加格陵蘭的防務開支。
撰稿 / 陶短房(專欄作家)
編輯 / 何睿
校對 / 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