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社會

越來越多老年人,在銀行門口排隊取錢?放棄利息也要把錢取出?

2024-10-04社會

現如今,隨著大環境經濟下行的趨勢下,錢越來越難賺了,很多年輕人都處於工作難找,失業狀態,導致了沒有收入來源,也沒有存款的情況下,日子並不好過。

於是,大家突然也意識到了存款的重要性,也加入了到了儲蓄卡存款的隊伍中來。

最近,咱們不難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銀行門口,尤其是到了發養老金的日子,總是排滿了白發蒼蒼的老人身影。他們其中有的人,寧願放棄那筆雖不多卻穩定的利息收入,也要堅持把存款取出來。如果我回到家裏,我爺爺就叫我去銀行把他的錢取出來,在排隊中我還專門問了排隊中的一些老人,他們說出了其中的真相。

這事兒,您是不是也覺得很納悶?別急,今天咱們就來聊聊,為啥越來越多的老年人,會做出這樣的選擇。說到底,無非就是這三個的原因。


1. 「親眼見,才放心」

——信任感的缺失


老張,退休多年,每個月最期待的就是養老金到賬的那一天。可最近,他卻不按常理出牌了,非要親自跑到銀行,把剛到手的養老金提現出來。「為啥?還不是因為那些新聞鬧的!」老張頭嘆了口氣。原來,隨著網絡詐騙、電信詐騙的頻發,老張頭總擔心自己的血汗錢會不翼而飛。他說:「錢放在卡裏,看不見摸不著,心裏不踏實。取出來,握在手裏,那才叫真金白銀!」

老年人對新興事物的接受度相對較低,加上資訊獲取渠道有限,很容易受到負面新聞的影響,導致對電子支付、網絡銀行等現代金融服務產生不信任感。對他們而言,親眼看到自己的錢,親手數一數,才是最安全的保障。
2. 「用現金,才習慣」

——生活方式的堅守
李大媽,是個地地道道的「現金控」。在她看來,無論時代怎麽變,買菜、交水電費,還是得用現金。「手機上那些花裏胡哨的東西,我搞不懂,也不想去搞懂。」李大媽如是說。每個月,她都會準時出現在銀行,把養老金取出來,然後細細規劃這個月的開銷。

對於許多老年人而言,現金不僅是交易的工具,更是一種生活的習慣,一種情感的寄托。他們享受那種在菜市場討價還價後,遞上幾張零錢的樂趣;喜歡在繳納水電費時,和鄰居聊聊家常。這種實體的、可觸摸的金錢交易,讓他們感到更加安心和滿足。


3. 「應急用,才方便」

——風險意識的增強

王伯伯,經歷過幾次突發情況後,對現金的需求愈發強烈。有一次,家裏突然停電,需要馬上交電費,可偏偏那時候手機支付出了問題。從那以後,王伯伯就堅持每個月至少留一部份現金在家。「萬一有個急事,現金在手,心裏不慌。」王伯伯的話,道出了許多老年人的心聲。

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對突發事件的應對能力相對減弱,他們更傾向於準備一些「應急錢」,以備不時之需。相比電子貨幣,現金在緊急情況下更為直接、快速,無需依賴任何器材或網絡,是他們心中的「定海神針」。
4.為子女增填愛意

老一輩人的文化傳統裏家庭責任感觀念還挺強的,尤其對自己的孩子無論多少歲都有操不完的心,當做小朋友來看待。

老一輩人節吃省用,也是為了自己子女以後的生活著想,如果有自己的子女需要購房,結婚啊,還是他們遇到經濟困難的時候都會花錢去幫助小孩。

即便說現在存款的利息還沒有到,他們小孩遇到困難的時候也不惜將錢取出來,因為在老人的心目中,幫助小孩渡過難關才是最重要的。

我朋友的家的爸爸媽媽就是這樣,他弟弟需要買房娶媳婦,還差一點錢,他的父母就去把自己的退休金存在銀行卡裏的積蓄全部取了出來給他孩子的幫襯。

其實這也是老人表達對子女的愛意,父母無私的愛。一輩子為兒女操心,希望透過自己辛苦攢的積蓄,也是為子女分擔一些經濟上的壓力 ,寧可自己受苦也不願意讓子女生活上受到一些苦。


說到底,老年人排隊取錢,放棄利息也要提現,背後折射出的是他們對安全感的追求、對生活習慣的堅守以及對未知風險的防範

作為社會的一份子,我們應當給予老年群體更多的關愛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