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社會

鄭永年:拓展增量經濟是走出「內卷」的重點

2024-12-08社會

12月7日,廣州粵港澳大灣區研究院主辦的廣州論壇2024年年會暨2025年國內外政經形勢預測會舉辦,中國宏觀經濟學會副會長、中國銀行原首席經濟學家曹遠征,香港大學當代中國與世界研究中心創始主任、廣州粵港澳大灣區研究院學術委員會委員李成,以及廣州粵港澳大灣區研究院理事長、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公共政策學院院長鄭永年對2025年以及未來幾年國際國內政治經濟形勢進行了分析和研判。

12月7日,廣州論壇2024年年會暨2025年國內外政經形勢預測會舉辦。

曹遠征分享了他對於當前世界及中國經濟形勢的看法,他認為出現了兩個「沒想到」——一是全球通貨膨脹頑固,難以控制;二是發展中國家經濟下行壓力大到超出預期。中國經濟下行壓力並非周期性變化,而是來自結構性轉變。但對於中國的經濟走勢不必過於焦慮,因為包括中吉烏鐵路在內的「一帶一路」建設專案盤活了歐亞大陸,也將使中國經濟發展更加平衡、更具韌性。世界經濟愈發碎片化,但這並不意味著去全球化,是全球化換了面貌,用區域化重新組織全球化。在區域化重塑全球的決定性時期,關鍵在於方向與信心,「擡頭看路比埋頭苦幹更加重要」。

李成首先分享了對於杜林普二次當選的悖論觀察——其可能是美國歷史上最偉大或最糟糕的總統,同時帶給了美國社會恐懼和希望,加劇美國經濟既強勁又脆弱的悖論。隨後,他分析了中美關系下滑及中美競爭的結構性原因,最後預測美國的國內外困境將積重難返。李成表示,盡管杜林普提出對華上漲60%的關稅引發大量的擔憂,但更糟糕的是全面脫鉤、禁止人員往來、挑戰台灣海峽問題底線等。中美既有競爭又有合作,杜林普需要中國的幫助,尤其是在國際問題上。中國在這樣的形勢下不能靠自主,必須和世界融合。

當今世界格局復雜多變,鄭永年表示中國不光要「讀懂中國」,更要「讀懂美國」。面對中美競爭,要相信「方法總比問題多」。他提出了三個「不要低估」——「不要低估杜林普對世界貿易體系的破壞程度,不要低估全球資本再造全球化的能力,更不要低估中國單邊開放政策重塑世界貿易體系的能力」,中國必須樂觀,也有理由樂觀。然而,中國同時要意識到發展面臨的問題。首先,基礎設施建設要與經濟活動相匹配,過度建設是資源浪費;其次,拓展增量經濟是走出「內卷」的重點,而增量經濟的未來增長要靠科技創新,如果對技術監管過度,極易導致許多能讓中國邁向人工智能新篇章的重要技術無法落地。制度不改革將造成新質生產力的白白流失。

現場還釋出了【2025年國內外政經形勢預測】【精準單邊開放】【推進標準制度型開放】【跨越中等技術陷阱的廣州路徑研究】【科技創新轉化為經濟發展動能的黃埔樣板】【地域嵌入型世界級經濟平台——全球四大灣區比較】六項年度研究成果,五位專家學者進行了專業評議,現場嘉賓進行了交流討論。

統籌:任先博

執行統籌:劉蘭蘭

采寫:南都 · 灣財社記者 劉蘭蘭 彭樂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