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外長舉行第七輪外交與安全戰略對話
12月2日至3日,德國外長貝爾伯克時隔20個月再次存取中國。根據行程安排,她本次來華的主要目的是與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交部長王毅共同主持中德第七輪外交與安全戰略對話。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副院長張健在接受直新聞采訪時表示,貝爾伯克此行是應中國外交部長王毅的邀請,是中德高層對話的重要一環。 「這一對話機制對於兩國而言至關重要,能夠在復雜的全球政治經濟環境中為雙方提供一個清晰的溝通平台。雙方可以深入了解彼此對重大國際問題的看法,在求同存異中找到解決分歧的途徑,進一步推動兩國關系的穩定與發展。」
張健認為,貝爾伯克此行正值德國新政府即將上任之際,因此中德雙方對許多關鍵問題的溝通顯得尤為重要。 「這次對話恰逢其時,能夠為兩國消除分歧、增進理解、達成共識提供一個難得的契機。」
德國外長貝爾伯克(資料圖)
貝爾伯克的兩個訴求
在德國國內政局動蕩、杜林普卷土重來、中歐忙於解決貿易爭端之際,貝爾伯克的北京之行有何訴求?外界認為,除了進行中德例行的外交對話外, 貝爾伯克此行訴求有二:一是緩解中歐貿易爭端,二是在烏克蘭問題上爭取更多的國際話語權。
直新聞註意到,過去幾個月裏,中歐雙方在歐盟對華電動汽車反補貼案上展開了密集的磋商,雙方均表現出透過談判解決爭端的意願。德國社民黨成員、歐洲議會貿易委員會主席貝恩德·蘭格近日透露,中歐雙方正接近達成解決方案。
作為歐盟最大的制造業大國,德國一直對歐盟對華電動汽車征收關稅持反對立場,對關稅表達關切並呼籲歐盟與中國繼續談判。在歐盟10月4日表決透過對從中國進口的電動汽車加征關稅的終裁草案中,德國就投下了反對票。
此次在與王毅外長的會談中,貝爾伯克表示,德方支持歐盟和中國繼續就電動汽車反補貼問題進行談判,爭取找到雙方都能接受的解決方案。
張健認為,德國作為歐洲最大的經濟體,本應在推動中歐關系中發揮更突出的作用,其在國際舞台上的話語權理應更強。 然而,由於政府內部的意見不統一,德國往往難以采取一致且有力的立場來推動這類復雜的貿易議題,尤其是要說服歐盟其他成員國采取更加務實和建設性的政策。
「如果德國政府能在政策上達成更多一致性,將更有可能在中歐經貿問題上取得突破,推動包括電動汽車在內的關鍵議題達成共識。當前德國的潛力尚未得到充分發揮,這也是其在中歐關系中未能取得更多實質性進展的原因之一。」張健說。
為何選擇這個時機?
值得註意的是,這次貝爾伯克存取中國的時間點,正值德國政府信任投票日12月16日前夕,時間點非常微妙。
上月初,自民黨宣布結束本屆聯合政府,由社民黨、綠黨和自民黨組成的「紅綠燈」執政聯盟正式破裂(三個政黨的代表顏色分別是紅、綠、黃),這促使原定於明年9月的德國大選提前舉行。德國政府將於12月16日在聯邦議院發起信任投票,如果無法透過,德國新一屆聯邦議院選舉將於明年2月23日提前舉行,貝爾伯克和綠黨正在為即將到來的聯邦議院選舉作準備。
作為綠黨領導人,貝爾伯克已經公開支持現任副總理兼經濟部長的綠黨政治家哈貝克競選德國總理。有分析認為,這次訪華可能被貝爾伯克視為一個機會,如果她能在中歐貿易紛爭等問題上與中方達成一定溝通成果,就能讓綠黨影響力有明顯提升,進而提振支持率,有利於接下來的信任投票和可能的大選。
張健進一步指出,德國政府內部目前存在較為顯著的政策分歧,特別是在社民黨和綠黨之間。 社民黨更傾向於關註德國的經濟利益,而綠黨則在意識形態上有更強的傾向,這種分歧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德國政府在促進中德經貿合作方面的決策效率。
「當前德國內政格局處於混亂狀態之下,各大政黨一定會把主要精力放在選舉上,這在一定程度上會限制德國政府在歐盟內部的影響力。」張健說。
德外長訪華前稱中國向俄供武,外交部:堅決反對無端指責
外界註意到,此次臨行前,貝爾伯克曾放狠話指責中國為俄羅斯提供武器用於俄烏沖突,並稱這一舉動威脅到歐洲的和平,她還說「合作優於對抗,但絕不能天真」。
在12月2日的外交部記者會上,發言人林劍應詢表示,關於烏克蘭危機,中方已經多次闡述過立場。中方堅決反對無端指責、嫁禍於人,反對政治操弄。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歐洲研究所副研究員董一凡在接受直新聞采訪時表示, 考慮到德國國內目前的政治環境,貝爾伯克的強硬言辭可能更多是為了增強自己的政治資本,透過向國內選民傳達「強硬外交」的形象以爭取支持。
董一凡分析稱,盡管烏克蘭危機對中德關系造成了某些負面影響,但歐洲特別是德國在這一問題的表態上,往往是出於其戰略利益和地緣政治考量。然而,這種做法並不利於中歐關系的穩定發展,反而可能加劇雙方的分歧。
「盡管存在不同的政治立場和國家利益,中歐包括中德雙方仍需在追求地區和平與穩定的共同目標上加強對話與溝通,尊重彼此的主權,並推動透過國際法和基本國際準則解決爭端。」董一凡認為, 只有透過廣泛而深入的交流,找到各方可以接受的邊界,才能有效促進問題的解決。
專家:中國樂見一個強大、穩定的德國
隨著杜林普上台日益臨近,外界認為,德國在美德雙邊貿易中面臨的逆差問題將愈發嚴峻。杜林普政府時期,德國很可能成為美國關稅政策的主要目標,而與此同時,德國經濟本身也深陷困境。在這種背景下,中國對於德國而言,正是一個至關重要的經濟支持者。
董一凡認為,德國作為歐洲的經濟領袖,其穩定不僅對中德關系的發展至關重要,也對整個歐洲的團結與發展有著深遠影響。 「中國樂見一個強大、穩定的德國,尤其是在全球政治與經濟不確定性加劇的背景下,穩定的德國對於推動中歐合作、促進全球治理、推動中德各領域務實合作具有積極的意義。」
作者 丨 田鑫
排版丨陳吉歡
編輯丨劉瑩
審校丨楊穎
監制丨王雲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