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社會

明年赤字率有望突破4%,特別國債或增量發行|聚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

2024-12-11社會

本報(chinatimes.net.cn)記者李明會 北京報道

市場進入12月,按慣例,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在本月中旬召開,會議將分析當前經濟形勢、定調2025年經濟工作目標。

剛剛結束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釋放出積極的政策訊號。會議提出,明年要實施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這也是時隔14年,貨幣政策再提「適度寬松」,上次提出還是為了應對金融危機。財政政策方面,由「積極」改為「更加積極」,此說法上一次提出還是在2020年,為的是應對疫情沖擊。

如此超預期的表述一出,債市「搶跑」,幾乎處於無人看空的狀態。其中,成交最為活躍的10年期國債「24附息國債11」收益率更是在突破了盤整多年的低點後繼續下行。12月10日,「24附息國債11」觸及1.8525%,續創歷史新低。

按照慣例,經濟增速、赤字率、政策組合等具體內容往往在明年兩會才會公布,但作為國內每年召開的最高級別經濟工作會議,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很可能會提供一些前瞻性政策指引。

為此,【華夏時報】聚焦債市當前較為關註的問題,對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進行前瞻性報道。特別關註以下三個問題:來年赤字率如何調整?超長期特別國債將會有哪些量和質的新變化?化債是不是會有新提法、新政策「浮出水面」?

赤字率有望達到4%

國聯證券固收首席李清荷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即將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或在財政總量、特別國債與化債力度等方面對2025年展開更為積極的部署。

她預計,會議對財政總體支持力度的表述或更加積極,預計明年赤字水平有望在今年基礎上進一步提升;會議或強調財政政策穩定預期的重要作用,關註財政政策在提振內需,應對外部環境不確定性等方面發揮作用的相關表述。

「財政政策的力度主要看一個指標,那就是赤字率。」知名經濟學家盤和林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因為財政收入每年是穩定的,政府借債才能讓財政政策有底氣,所以首先就是擴大赤字率。他預計,2025年的財政赤字率或將超過2024年。

近年來,中國財政政策基調明確定位於「積極的財政政策」,並提出要「加力提效」,整體偏向擴張。

2023年,中國財政預算赤字最初設定為3%,2023年10月24日增發了1萬億元特別國債,列為中央財政赤字,最終財政赤字率達到3.8%,為史上最高。2024年安排全國財政赤字4.06萬億元,比2023年年初預算增加1800億元,預計赤字率3%,與2023年年初預算持平。

任澤平團隊表示,2023年窄口徑赤字率實際已達到4.59%。該團隊同時指出,赤字率預期目標不應成為提振經濟政策的枷鎖,赤字率提高一個百分點,實際提高1.3萬億元的財政赤字規模,相對於近幾年每年1萬億元特別國債等舉措來說,絕對規模的變化並不大,但有助於打破3%赤字率的古板印象和提高財政政策的靈活性。該團隊預計,明年赤字率將提升至4%以上。

中國銀河證券、粵開證券、中信證券、華金證券等多家機構亦預計明年赤字率在4%左右。

「財政政策來源看赤字率,但開支要看政策導向。」盤和林表示,現階段中國財政主要開支的物件發生變化,更加強調有效投資,「預計(明年)財政的開支會針對民生領域,除了教育、養老、醫療,還有一個重要關註點就是國企收儲保障房,這可能是當前處置樓市存量房問題的重要手段。」

超長期特別國債或增量發行

展望2025年超長期特別國債的發行,業內普遍認為,其發行規模會比2024年更大。

作為積極財政政策的重要內容,超長期特別國債自今年兩會提出以來備受關註。【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從今年起擬連續幾年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專項用於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和重點領域安全能力建設。

今年4月,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劉蘇社在國新辦舉行的新聞釋出會上表示,今年將先發行1萬億元超長期特別國債,重點聚焦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等領域。

與普通國債不同,特別國債在預算管理上納入政府性基金預算,不納入一般公共預算,發行時不會影響赤字規模和赤字率。盤和林表示,雖然特別國債有些不算在赤字率當中,但切實地發揮了財政國債的作用,其效果和提高赤字率相同。

目前,今年1萬億元超長期特別國債已經全部發行完畢,其中中央本級支出安排5000億元,對地方轉移支付安排5000億元。其中,7000億元用於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和重點領域安全能力建設,1500億元用於消費品以舊換新,1500億元用於大規模器材更新。

中信證券在研報中表示,明年特別國債額度或為3萬億元,其中1萬億元用於補充商業銀行資本金,2萬億元或用於國家重大工程投資和消費品補貼等領域。

除了「量」的增長,特別國債在「質」上或有進一步提升。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有望更加強調財政穩經濟能力,或提及特別國債的戰略地位。」李清荷指出,明年特別國債在發行規模提升的基礎上,資金投向或更為多元。

「一方面,財政此前披露將發行特別國債補充國有大行核心一級資本,有望伴隨銀行支持經濟配套措施,於明年落地;另一方面,特別國債或將在提振消費、擴大內需方面發揮更大力度、更加靈活的作用,助力‘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高質素完成。」李清荷說道。

任澤平團隊預期,明年將擴張各類專項債以及中長期特別國債的發行使用範圍,減少約束條件,更重要的是其投向領域是否可以撬動更高投資乘數。

中信證券研究團隊亦預計,明年超長期特別國債支持消費力度有望達到2000億元至3000億元,並在品類上可能將消費電子產品納入政策支持範圍。

化債或聚焦已頒布的政策

作為今年一攬子增量政策的「重頭戲」,11月亮出的12萬億元地方化債「組合拳」——新增限額、專項債運用、棚改專項正加速落地。

具體來看,增加6萬億元債務限額置換地方政府存量隱性債務;從2024年開始,連續五年每年從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券中安排8000億元補充政府性基金財力,專門用於化債,累計可置換隱性債務4萬億元;2029年及以後年度到期的棚戶區改造隱性債務2萬億元,仍按原合約償還,不必提前償還。因此該政策「組合拳」也被稱之為「6+4+2」政策。

截至目前,全國至少已有30地公布了用於置換存量隱性債務的再融資專項債券發行計劃,總額已超1.9萬億元。短短1個月時間,今年額度已接近用盡。

「預期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化債力度的定調更加積極,路徑更加清晰。」李清荷對本報記者表示,會議可能要求加快落實防範化解重點領域風險工作,2025年隱性債務置換節奏有望進一步加快。會議還可能對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發審機制和使用範圍做出新的指示,或將助力專項債資金利用效率提升,在化解存量債務的同時,推動地方經濟回升向好。

「11月8日人大常委會新聞釋出會已經明確2028年前隱性債務清償節奏及資金來源,後續重在加快用於置換的專項債額度下放和發行。」中信證券研究團隊表示,盡管化債的本質是防風險,但我們認為其背後反映本輪政策思路轉向已經十分明確,類似2018年至2019年從「去杠桿」到「穩杠桿」。

盤和林亦表示,明年對於化債的新提法可能會有,但不會太多,因為之前的12萬億元,也就是「6+4+2」政策已經給的足夠多了,可能會重新強調一下發債節奏。

此外,考慮到政府債務發行具有極強的貨幣政策效應,財政政策更加積極的同時也需要貨幣政策打好配合。

「財政政策會增加發債,勢必要配合貨幣政策的寬松,否則發債會讓國債地方債的到期收益率上漲,擡高資金成本,所以,貨幣寬松力度還會繼續加強,其中很多新工具將發揮作用。」盤和林如是說。

責任編輯:孟俊蓮 主編:張誌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