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蘭州12月4日電 (戴文昌)甘肅省政府新聞辦4日舉行新聞釋出會透露,近八年,甘肅甘南藏族自治州(以下簡稱「甘南州」)黃河出入境流量平均增加2.46倍,年均補給量較十年前提高61.07%。新增濕地植物41種、動物28種、鳥類17種,整體生態環境持續向好,水源涵養能力不斷提升。
![](https://img.jasve.com/2024-12/c2c484cbe4993e498b9fbfa6591a3104.webp)
2019年8月13日,甘南州瑪曲黃河。(無人機照片) 九美旦增 攝
甘南州地處甘青川三省結合部、黃土高原與青藏高原過渡帶、農耕文明與遊牧文明交匯區,是黃河長江上遊重要水源涵養區和補給區,也是國家西部生態安全螢幕障的重要組成部份,其生態地位特殊,生態責任重大。
多年來,甘南州積極承擔上遊責任,在黃河上遊水源涵養區大力推進實施一批重大生態保護修復和建設工程,經過持續不斷的「黃河首曲」生態治理攻堅戰,昔日河沙侵蝕、沙進草退的「天下黃河第一彎」,如今「沙龍」俯首,「青山碧水」重現。
曾經,甘南黃河上遊水源涵養區草原退化沙化、土地損毀、濕地萎縮等生態保護與發展矛盾較為突出。甘肅省自然資源廳副廳長尚曉龍說,為提升甘南黃河上遊水源涵養功能,該廳聯合省內多部門爭取國家支持,實施甘南黃河上遊水源涵養區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累計完成修復面積16.25萬公頃。
![](https://img.jasve.com/2024-12/a61e973d707935749426f51eddcd70ea.webp)
圖為灰雁與黑頸鶴在甘南州黃河首曲國家級自然保育區內集群。甘肅省林草局供圖
圍繞黃河水源涵養功能,甘南州以國家專案為依托,大力實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啟動了一批生態保護專案,透過護山、保水、治湖、擴林、調田、育草、固沙等系統治理,推動生態環境逐步向好。草原植被覆蓋率、森林覆蓋率分別達到97.14%和17.81%。
黃河發源於青海,成河於甘南。甘南州委常委、常務副州長楊光龍說,近年來,甘南州深入實施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素發展戰略,深入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縱深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全力保護生態、涵養生態、改善生態,實作「一河清水送下遊」。(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