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社會

凈息差保衛戰:持續壓降對公存款利息|2024中國經濟半年報

2024-07-13社會

本報(chinatimes.net.cn)記者馮櫻子 北京報道

2024年上半年,各家商業銀行還是沒有等到凈息差下行的拐點。

金融監管總局披露數據顯示,截至一季度末,中國銀行業平均息差為1.54%,相較於2023年底的1.69%進一步縮窄15個基點。

2024年3月,商業銀行集中召開年度業績釋出會,多家銀行高管透露出,今年將繼續壓降高成本存款、控制負債成本。其中值得註意的是,國有大行在去年下調三次存款基準利率後,2024年負債端成本調整輪到「對公」業務了。

尤其二季度以來,監管引導銀行取消存款手工補息、下降智能通知存款、調整協定存款利率等,進一步加大了對公司存款平均付息率的壓降力度。

如今,保息差、保營收,已經成為銀行業的持久戰。就像中信銀行董事長方合英所說,「穩息差並不是指穩定不降,趨勢肯定是降,穩息差目標是比同業少降。」

叫停「手工補息」

近年來,雖然存款利率整體呈下行趨勢,但國有大行對公存款付息率不降反升。

根據財報數據顯示,2023年五大國有銀行「公司活期存款平均付息率」均較2022年有所上升。具體而言,中國銀行由0.92%提升至1.06%;建設銀行由0.93%提高至0.98%;交通銀行由0.97%提升至1.11%。

此外,農業銀行公司活期存款平均付息率從2022年的1.08%提升至2023年的1.19%,提高11個百分點,公司定期存款平均付息率從2.56%提升至2.77%,提升21個百分點;工商銀行公司活期存款平均付息率從0.92%提升至1.02%,公司定期存款付息率從2.59%提升至2.65%。

一名銀行業內工作人員也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大企業有很強的議價權,而對於銀行而言存款量卻不能減,只能「高息」留住客戶,結果表現為企業活期存款的利率持續上行。

「活期利率0.35%,約定存期利率1.05%—1.15%,有銀行給大型企業一年內活期存款利率將近2%,‘卷死’同行。」上述銀行業內人士向【華夏時報】記者透露。

在此情況下,銀行「對公存款付息率」受到市場關註。國盛證券在財報中表示,雖然近年來銀行在調降存款成本方面已經做過多種措施,然而存款成本下行較慢, 「手工補息」沖擊是制約存款利率下行的重要方式。

今年4月初,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釋出【倡議】,要求銀行業金融機構禁止透過「手工補息」的方式高息攬儲,立即開展自查,並於2024年4月底前完成整改。此外,【倡議】還要求,此前違規作出的補息承諾,在付息日一律不得支付。

【華夏時報】記者調查中獲悉,國有銀行對公業務情況較為嚴重。此前,一名銀行業內人士對本報記者表示,「大行存款利率定價比中小銀行低,所以一些銀行會給大客戶手工補息。」

同時他提到,銀行經營部門為了完成存款規模指標,寧可犧牲一部份業務費用來補息,本質上和買存款無異。

包括國盛證券等多家機構估計,受手工補息影響的活期存款規模為15萬億元—20萬億元,其中大部份為企業活期存款,國有行影響最大。

浙商證券預計,工農中建四家大型銀行補息存款可能占全部補息存款74%,其他全國性銀行占26%。該機構統計顯示, 4月單月受治理補息影響的存款或高達3.4萬億元。

從現實層面來看,部份銀行透過手工補息等方式,變相突破存款利率授權上限,承諾並支付高息,大幅削弱存款利率市場化調整機制效果,嚴重擾亂市場競爭秩序。

招聯首席研究員董希渺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由於大型銀行利率上浮振幅較小,透過系統操作進行手工補息等較為常見。這擡高了銀行存款成本,是一種「飲鴆止渴」行為,導致銀行間無序競爭加劇,也影響了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可持續性。

國盛證券在研報中表示,據其測算,叫停手工補息可使銀行負債成本下降6.27個基點,從廣譜利率視角看有利於帶動利率下行。

「類活期」存款成重要抓手

今年以來,通知存款管理也由個人端逐漸蔓延至企業端。隨著整改下架過渡期的結束,銀行集中在官網、微信公眾號等渠道釋出公告,叫停對公通知存款自動轉存功能。

例如,光大銀行公告稱,簽約光大銀行對公周計劃、對公智能存款A款及對公智能存款B款等自動滾存型通知存款的賬戶,自5月15日起停止自動滾存通知存款。同時,對於已滾存的通知存款,到期後資金將轉回至簽約活期賬戶,然後系統將自動進行解約處理。

同時,光大銀行釋出公告中還提到,將從5月15日起,若客戶人民幣協定存款利率高於1.15%,系統將自動分段計息並將協定利率調整為1.15%。

「此前由於吸存攬儲競爭大,部份銀行的協定存款和通知存款定價過高。」普華永道中國內地金融業合夥人謝瑩表示,此次利率調整會規範協定存款和通知存款的定價秩序。

中國建設銀行研究院副院長宋效軍表示,此前,高息協定、通知存款較為普遍。目前「類活期」存款估計占中小銀行存款的20%,推動了銀行負債端成本上升。

「存款成本管控仍有後手牌,類活期存款是重要抓手。」光大證券金融業首席分析師王一峰預計,協定存款、通知存款等創新類活期存款或將進一步納入自律機制管理;同業存款套殼協定存款需繼續糾正;同時,期權價值過低的「假」結構性存款仍須規範,後續或將結構性存款的(保底收益+期權價值)合計同時納入自律機制上限,進一步壓降結構性存款利率。

實際上,自2018年開始,企業活期存款成本率已升破2013年的高點,並持續走高。而王一峰預測,若全部企業活期存款利率降至2013年—2018年0.70%左右的平均水平,則上市銀行企業活期存款成本率加權平均降幅在30個基點左右,將提振息差5.5個基點左右,影響上市銀行營收增速2.3個百分點。

近兩年,嚴控存款等負債端成本已成了當前「穩息差」的重要途徑。在業績釋出會上,中國銀行副行長張毅提到,2024年中國銀行將加大對高成本存款的壓降力度,包括協定存款、結構性存款以及3年期以上的大額存單。

建設銀行財務長生柳榮稱,為了控制負債成本,建行今年加大了對一級分行的考核,對3年期以上的高息存款加強控制,另一方面,將繼續控制成本較高的同業負債。

除了緩解銀行凈息差壓力,業內還認為,調整對公存款負債成本,也有利於防範「資金空轉」。

一些大型企業憑借優勢地位,透過多種方式實作「低貸高存」套利,主業不賺錢、金融反而成了主要盈利來源,形成資金沈澱空轉,還擠占了供應鏈上下遊小微企業資金,加劇企業賬款拖欠現象。

在2024陸家嘴論壇上,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表示,短期內,(防範資金空轉、整頓手工補息等)這些規範市場行為的措施會對金融總量數據產生「擠水分」效應,但並不意味著貨幣政策立場發生變化,而是更加有利於提升貨幣政策傳導效率;有利於均衡信貸增長節奏,緩解資源配置扭曲,減少資金空轉套利,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有利於金融高質素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及金融機構、金融市場健康發展。

還有業內人士稱,當前手工補息違規行為得到規範後,有部份資金透過存入財務公司等非銀機構,以同業資金方式,繞道進入銀行體系獲取高息,進行空轉套利,擡高銀行負債成本,有關部門也可能在後續進一步規範。

責任編輯:孟俊蓮 主編:張誌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