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社會

海國誌丨不排除武力奪島收河,杜林普在做什麽「擴張」美夢?

2025-01-09社會
隨著美國當選總統杜林普正式就職的日期日益臨近,他的言論越來越「鋒芒畢露」,展現出對巴拿馬運河、格陵蘭島,甚至是加拿大勢在必得的決心,再度刺激盟友和合作夥伴的神經。
當地時間1月7日,杜林普在海湖莊園舉行記者會,發表勝選獲國會確認後首次講話。講話中,杜林普坦然表示不排除「以軍事或經濟脅迫手段控制巴拿馬運河和格陵蘭島」的可能性,還稱將在不久後把墨西哥灣改名為「美國灣」。
「我們需要它們(巴拿馬運河和格陵蘭島)來保障經濟安全 ,巴拿馬運河本來就是為我們的軍隊制造的。」杜林普在記者會上說。
隨後有記者追問,是否考慮動用武力吞並加拿大時,杜林普雖予以否認,卻表示會動用經濟手段,「別忘了,加拿大基本上是我們在保護 」。
杜林普想要格陵蘭島、巴拿馬運河甚至加拿大,其「開疆拓土」的野心並不令人意外,因為從他上個任期以及此次勝選以來,就已經多次表達過此類想法。
首先來說格陵蘭島。
格陵蘭島是丹麥的自治領地,國防和外交事務由丹麥政府掌管,島上稀土等資源豐富,還有一個美軍基地,同時還被視為監控北極和北大西洋地區軍事行動的理想之地。
格陵蘭島(視覺中國資料圖)
美國對其的覬覦由來已久——早在1867年,時任美國總統安德魯·莊遜就有過想法;1946年,時任美國總統杜魯門試圖用1億美元向丹麥購買格陵蘭島,遭到拒絕;此後直到杜林普,他在上個任期也動了此念頭。當時,美國媒體曾披露他多次向顧問咨詢美國能否購買格陵蘭島。2019年8月,杜林普本人向媒體證實有購島意向 ;而到了此次競選成功後,杜林普於2024年12月22日再次稱,「美國認為擁有和控制格陵蘭島是絕對必要的 」;再到此次在海湖莊園舉行記者會,杜林普又提到格陵蘭島的控制權,甚至進一步加碼表示不排除使用軍事手段對其進行奪取。
從試圖購買到不排除武力奪取,美國對格陵蘭島這塊沃土的覬覦可算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尤其除了語言震懾,杜林普甚至已經邁出了第一步——在老父親發表講話的當天,杜林普之子小當勞·杜林普同時到訪格陵蘭島。小當勞·杜林普表示,此次行程為私人旅遊。杜林普在社交媒體上寫道:「小當勞和我的代表們已抵達格陵蘭島,受到了熱烈歡迎……(美國對格陵蘭島的控制)是一筆必須發生的交易。 讓美國再次偉大,讓格陵蘭島再次偉大!」
什麽協定必須完成?聯想杜林普一系列作為,答案已昭然若揭。在發出武力威脅的同時,杜林普更是稱如果丹麥抵制他收購該領土的提議,將考慮對丹麥征收「非常高的」關稅。
從言語試探到經濟威脅再到武力震懾,可見這位美國當選總統的決心了。【紐約時報】更是分析稱,從杜林普的行事風格和格陵蘭島的重要性來看,他並不是在「開玩笑」,上台後會有所動作。
巴拿馬運河(視覺中國資料圖)
再來談巴拿馬運河 。
早在2011年,杜林普在采訪時就稱,美國歸還巴拿馬運河是「愚蠢的」。贏得此次大選後,他更是反復提及美國為修建巴拿馬運河「付出巨大的生命和財富代價」,巴拿馬運河是「美國重要國家資產」 ,威脅美國將「收回」巴拿馬運河。
對巴拿馬運河,杜林普為何有此「執念」?
位於中美洲地峽最狹窄處的巴拿馬,面積7.55萬平方公裏。通航110年來,作為大西洋和太平洋的「航運咽喉」,巴拿馬運河這條「黃金水道」在為世界貿易作出重要貢獻的同時,也成為「西方列強必爭之地」。
1903年,透過支持巴拿馬獨立,美國在不平等條約中取得了「永久使用、占領及控制」巴拿馬運河和運河區的權利。
為廢除不平等條約和收回運河區的主權,巴拿馬人民進行了不屈不撓的鬥爭。終於,1977年,美國與巴拿馬簽訂新的【巴拿馬運河條約】和【關於巴拿馬運河永久中立和經營的條約】。根據條約,1999年12月31日起,巴拿馬全部收回運河的管理和防務權,駐在運河區的美軍全部撤出。
杜林普堅持認為此舉損害了美國的利益,哪怕早在2011年巴拿馬首都巴拿馬城的市議會就透過決議,宣布他為「不受歡迎的人」,卻仍難改其野心。
此次勝選後,杜林普舊話重提,在巴拿馬運河移交25周年的前後,反復多次提及「收回」運河,甚至不排除武力收河 ,再一次向外界展現了美國「大棒」政策的最新例證 。
去年11月底,特魯多專程前往海湖莊園拜會杜林普,卻被他嘲諷稱為「加拿大州州長」,特魯多僅尬笑以對
然後來談談美國的倒黴鄰居加拿大 。
說實話,作為美國的鐵桿追隨者,加拿大鞍前馬後為其效力,可謂忠心耿耿。可即使這樣,仍然沒讓杜林普念半點情分,人還沒走馬上任,「吞」了加拿大的野心卻早已昭然若揭。
2024年11月底,杜林普威脅對來自加拿大的進口產品征收25%的關稅後,加拿大總理特魯多專程前往海湖莊園拜會杜林普,卻被杜林普以開玩笑的口吻嘲諷為「加拿大州州長」,稱「讓加拿大成為美國第51個州是個好主意」。
彼時的特魯多未作反駁,僅尬笑以對。或許當時的他,仍然相信這真是杜林普的「玩笑」。
可此後的發展卻出乎特魯多預料,如同開啟的潘朵拉之盒,「加拿大州州長」這頂帽子似乎被杜林普焊在了他頭上。
因被懷疑屈從於杜林普意願,特魯多失去了他的得力幹將——加拿大前財長弗裏蘭。此後,特魯多被迫改組內閣,加拿大政壇一片混亂。
此時的杜林普再添「一把火」,他於2024年12月18日在社交平台上再次提及:「……許多加拿大人都希望加拿大成為(美國的)第51個州……我認為這是一個好主意。」
事態愈發不可收拾,直至面對「內憂外困」的特魯多不得不在當地時間1月6日宣布將辭去執政黨自由黨黨首及總理職務 ,他的好盟友又來了次貼面嘲諷——就在同一天,杜林普調侃特魯多辭職是因為加拿大人希望加拿大「成為美國的第51個州」 。他還稱,如果兩國合並,將消除貿易關稅、降低稅收,並確保加拿大徹底免受俄羅斯船只的威脅。
直到1月7日,杜林普發表勝選獲國會確認後首次講話,直接「圖窮匕見」,他甚至在同一天於社交媒體上釋出了一張地圖,圖中加拿大和美國被塗成相同的黃色,直接被納入「美國」版圖。
杜林普自創的社交平台「真相社交」(Truth Social)截圖
當然,杜林普也算給好盟友留了點情分——畢竟格陵蘭島和巴拿馬運河都是「不排除使用軍事手段奪取」,而對鐵桿追隨者,杜林普還是「對使用‘經濟力量’收購加拿大持開放態度 」。
而除了「開疆拓土」的勃勃野心,杜林普還打上了給墨西哥灣改名的主意,也是在1月7日記者會這天,他提出,「將墨西哥灣的名字改為美國灣 。它涵蓋了很多領土,美國灣——多麽美麗的名字啊,而且也很恰當。」
對於這位美國當選總統的系列作為,各國「別來沾邊」的反應相當一致,但堅決的程度就不一而論了。
巴拿馬的態度是幾方中最堅決的——巴拿馬總統穆利諾回應杜林普的「要挾」:巴拿馬運河主權屬於巴拿馬,絕不存在任何重新談判的余地 。同時,運河更不會給美國船只單獨降價。
丹麥的反擊是做得最周全的——丹麥首相弗雷澤歷克森一再申明,格陵蘭島是「非賣品」 ;丹麥政府於近日宣布大幅增加格陵蘭島防務開支 ,以加強在北極地區的軍事存在;丹麥國王腓特烈十世也於近日修改了丹麥國徽圖案 ,去除了500年來國徽上象征著丹麥、挪威和瑞典之間卡爾馬聯盟歷史的三個王冠標誌。更新的國徽圖案顯示,象征格陵蘭島的北極熊獨占了國徽左下角的一格 ,右上角的公羊則象征丹麥的海外自治領地法羅群島。
丹麥王室修改國徽,突出格陵蘭島
但舉措再多也掩飾不了,丹麥身為美國盟友慣常的容忍和克制——其首相弗雷澤歷克森不相信美國會動用軍事或經濟力量 。她表示,歡迎美國對北極地區表現出更大興趣,但「必須以尊重格陵蘭島人民的方式進行」。
已宣布辭職的加拿大總理特魯多(視覺中國資料圖)
而比丹麥更能「忍」的是加拿大 。幾乎被逼到墻角的特魯多,終於在1月7日明確了回絕的態度,已宣布辭職的他透過社交媒體回應杜林普「加拿大沒有可能成為美國一部份 」。可惜似乎底氣不足,他又再次強調:作為彼此最大的貿易和安全夥伴,加美兩國的工人和民眾都因此受益。
而墨西哥方面的回應則頗有些「避重就輕」。其經濟部長馬塞洛·埃布拉德表示,「如果我們在30年後再見面,墨西哥灣依然會被叫作墨西哥灣。」他補充道,墨西哥政府不會卷入這一爭論 。
由此可見,盡管心懷不滿,但在顯著的實力差距和依舊依賴美國提供防務支持的現實下,美國的盟友和合作夥伴還是選擇了「忍」,避免激烈回懟杜林普,並寄希望於美方回應善意。 這如實反映了國際社會的現實,也透露出作為美國盟友的些許無奈。
一些分析認為,自贏得總統選舉以來,杜林普「開疆拓土」的野心,或許並非開玩笑。那麽,在此後的四年任期內他能夠美夢成真嗎?
1月7日,美國當選總統杜林普在海湖莊園舉行新聞釋出會(視覺中國圖)
美國媒體刊文指出,「杜林普不太可能在加拿大、巴拿馬或格陵蘭島問題上如願以償。 他的策略,可能是為美國爭取更好的經濟交易。」
「杜林普的擴張主義願景,體現了他對第二任期的極度自信,」美國媒體還稱,「但他的強硬言論可能會適得其反。」
當前,無論是西方世界還是美國,不以武力來擴張領土的正義觀早已深入人心。一些觀察家認為,杜林普如果非要透過武力實作自己「開疆拓土」的企圖,將自食其果。
海報新聞編輯 石慧 撰寫(資料、觀點參考:央視新聞、新華社、參考訊息、中國新聞網等)